需要理视野下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激励机制

点赞:6888 浏览:229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科生参与科研对大学生专业学习的促进和提高、高校综合性创新人才培养及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作用.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出发,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机制主要有成果激励、协作激励、文化激励、竞争激励和职业激励等方面.高校应该针对不同需要的本科生建立不同的激励机制.[关 键 词]需要理论;本科生科研;激励机制;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6002303雅斯贝尔斯说:“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学生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1]不仅研究生而且是本科生也要注重科研能力和精神的培养.我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2]然而,当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大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本科生的科研似乎因其不具实用性被进一步弱化.所以,高等学校应该注意把培养本科生的研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将这样的任务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一、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主要目的及方法(一)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重要性第一,科研有利于本科生专业学习的促进和提高.从教学过程看,本科生参与科研体现了高校教学的主要导向和内容.从高等教育本身来看,其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都是紧紧围绕学生所学、所选的专业展开的,课程设置也是根据专业的特征设计的,因此,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特征.再从高校教师课堂知识传授的内容和方式看,高等教育的专业知识学习又是前沿的、系统的、深入的,而这些正是学术研究的特征,也就是说,如果高校课堂注意对学生这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也就等于培养了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最坚实的基础.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创新,研究者要将某一专业或学术领域中的最前沿、最新颖的信息、观点呈现出来.大学本科生毕业之后,他们中的很多人将进行更高层次的深造,比如继续攻读硕士等,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能够发现某一学术领域中有价值、有意义的材料和信息,而且还要善于分析这些材料、信息,这一点尤为重要.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交给学生科研的方法要比简单、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书本知识重要得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是这一道理.(二)本科生参与科研的主要目的科研作为本科生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手段,明确大学生塑造目标将使科研能力培养更具效率和针对性.1.培养专业素质本科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是衡量他们专业素质的根本依据,而专业素质又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专业素质的培养就成为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最终目的.而培养与教学配套或者相辅相成的科研能力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极为有效的方法,它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书本知识,而且锻炼了他们融会贯通的能力,并在搜集材料、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这些都是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核心内容.2.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根本要求,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在校期间的科研能力体现出来.问题设计是高校教师备课过程的核心内容,教师会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意识引导,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的问题意识.而这样的问题意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科研能力的提高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三)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方法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多种,笔者认为,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是边教边学边做.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思路,也就是即将着手做的课题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先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选出能提出较为深刻的观点的学生,让他们就所提出的观点展开尝试性研究.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观点给他们开出一些指导性书目,并让学生通过检索各种数据库等途径获取有意义的材料,通过精心搜集材料、积累材料、认真深刻分析材料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将这样的过程形成论文,就是一篇很好的科研论文.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是比较有效的.总而言之,本科生参与科研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而要切实地通过科研来提升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尤其要把握住创新这个关 键 词,在立专业基础之上促进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发展.二、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激励机制的理论分析本科生参与科研虽然非常重要,但是也必须采用行而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改变当前的现状,也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让师生积极投入.这里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样的激励机制是合适的,可以接受的,这样的激励机制又该怎样去建立.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激励是“需要→行为→满意”的一个连锁过程.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为具有鼓励和促进作用.据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种.前一个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高一层次的需要就会随之产生.那么,从激励学生的角度看,如果我们希望激励某些学生,就必须他们目前的需要层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最大效果.采用需求理论研究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自身需求,这也是激励机制建立的基础所在.这里主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角度分析.物质分析比较简单,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科研要想立足也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奖励来回报为之投入时间和金钱者.而精神层面则比较复杂,这里针对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分别进行分析.从社交需要的角度来看,本科生参与科研主要是满足其社交和归属需要,尤其是培养合作精神及团队意识.因为对当代本科生来说,缺乏凝聚力和归属感是一个被大家普遍接受的事实.这就提出了我们要在本科生参与科研中尽可能创造机会去让学生找到科研团队,在团队中找到定位并具备归属感.从尊重需求的角度来看,本科生在应试教育之后、未进入社会之前,往往处在一个“真空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来催促他们积极行动以获取尊重.而科研基于此也不能够独立开展,要充分开展形成竞争机制,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大学生自身的尊重需求.从自我实现需要的角度来看,针对于那些对科研抱有极大热情、致力于科研乃至将其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的本科生,要让这些同学真正卓有成效地参与科学研究,让他们始终保持对于科研的热情,就必须令其在研究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得到个人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充分调动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一定条件下提供有力的支持.三、关于本科生参与科研激励机制的实践构想在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实践当中,针对不对需求的本科生需要给予不同的激励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成果激励机制评价科研最为直接的就是科研成果产出,也就是相关专业的论文.论文质量的高低直接与激励程度挂钩,可以以物质奖励作为配套.比如鼓励本科生在校期间撰写发表专业论文.在不同级别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可以获得不同级别的奖学金.大学也可设立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基金,鼓励学生自主立项,针对课题结束时由学校组织验收,按计划完成预定任务,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奖励一定的奖金或学分.而这种奖励本身也是一种尊重的表现.2.协作激励机制吸引本科生更多地参与科研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专业的指导,在这一方面要从科研环境入手.具体来说,在给予参与科研且获得出色成果的同学以奖励时,也要给与其他团队成员和指导老师充分的正面激励.另外高校还可以与社会上同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织一些在高校范围之外的科研竞赛,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科研不是在塔中闭门造车,这样能够激发大学生基于自身的尊重需求来参与科研.3.文化激励机制高校可以通过科学协会开展各项科技实践活动和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和学术理论研究,为热心于科研的同学提供有利的实践场所和科技创新机会.繁荣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营造浓郁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科协本身可以吸纳对科研有浓厚兴趣的同学组成团队进行科研学习和探究.这样的交流过程本身不但可以提升效率,更能令大学生建立归属感,在不断的正强化之中保持对于科研的热诚.4.竞争激励机制高校可以举办大范围的科研竞赛或论文竞赛,并且给予表现突出的个人以相应荣誉奖励,如校园科研之星、创新之星等.使科研成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良性的竞争中潜移默化地令更多本科生积极参与到科研中,并在一定的科研方向上作出努力.而这个竞争也有利于选拔一些真正具有科研能力的大学生,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5.职业规划激励机制对于一些有一定科研传统的高校,则要采取系统管理与长期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方法来激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激励他们把科研作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方向.要做到这一点,高校就要扬弃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能仅仅以简单的短期成果尤其是简单的考评激励来寻求短时间的科研突破.具体来说,高校可以为这部分学生构建职业发展平台,让本科生以科研作为职业取向,鼓励他们本硕博连读,为他们提供发展空间,并提供科研职业道路上的支持,鼓励他们继续深造,不因其他主客观因素而中途放弃.总之,本科生是未来科研力量的生力军,让更多本科生参与到科研之中,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并不断传承,对于高校和国家而言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本科生参与科研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需要针对不同本科生的需要进行激励机制的改进.而在这个方面,高校还需在许多方面不断勉力前行.参考文献:[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上海:三联书店,1997.[2]季诚钧,黄昌财.高校本科生科研的意义、现状与措施[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2):95.[编辑:胡兴华]

需要理视野下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激励机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