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类大学生意识和就业能力保障体系与实践

点赞:17101 浏览:722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面对土建类大学生在国内就业所遇到的问题,如何克服大学生适应力差、工作无头绪、迟迟不能进入角色、动手能力较弱、缺乏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不足,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实践就业能力强的创新实用型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构建土建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保障体系,已经成为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

关 键 词:土建类大学生创新意识就业能力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106—02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向教育,尤其是向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构建土建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保障体系,系统阐述了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适应新工作岗位的能力,为社会输送倍受欢迎的高素质人才,以期对部分土建类高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当前土建类大学生在国内就业所遇到的问题

不久前,由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MyCOSInstitute)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1年就业蓝皮书《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正式发布,这是一份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来研究高等教育的权威报告.报告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的满足程度、为读研所做的本科学术准备的分析,来反映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

报告显示,2011年度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行榜,土建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率均达到93%以上;2011年工作与专业对口率较高的本科专业排行中,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专业高达93%以上,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三,城市规划、交通工程、工程管理专业等土建类专业对口率(%)也均达到80%以上,名列前50位.本科生毕业三年后月薪较高职业排行榜中,房地产销售经纪人、建筑师、建筑经理等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月收入(是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福利补贴等所有的收入)是非常高的,涨幅最大,高于其毕业半年后月收入2000余元.由此看来,土建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前景较为乐观,属热门就业专业.

尽管如此,土建类专业大体就业形势中仍然凸显出几点不容忽视的问题:

1.受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影响,土建类专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受国家对楼市的政策调控、基础建设投资进度放缓、高铁建设安全检查以及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对本年度甚至明年的用人计划做了大幅度的缩减,很多单位大大提高了用人的标准,影响最大的就是交通土建专业,往年从10月份开始世界500强企业中铁各集团都纷纷来到各建筑类高校招聘交通专业的毕业生,而今年招聘计划则紧缩很多.

2.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稳定性较差.根据对我院土建类专业已就业毕业生的发现,其就业缺乏稳定性.一方面,由于很多毕业生就业于私营建筑类企业,这类企业一般的工程项目缺乏稳定性,所以一旦工程项目完成或减少,则相应消减工程技术人员,故很多毕业生在短时间内经历失业,再次择业.另一方面,就算是就业于世界500强等大型国家建筑企业,也会因为企业同时受理多个工程项目,且跨省市分布于多个地区,而造成工作地点艰苦且频繁调动缺乏稳定性,最终导致部分毕业生寻求更好的就业岗位.

3.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等跟不上土建类行业的时怎么发表展.目前,土建类行业发展迅速,很多学校的教育观念、相关课程设置落后于土建行业时怎么发表展,大部分建筑类专业教学仍沿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培养中的主导性作用,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而忽视了大学生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还有些教师对讲授的知识缺乏更新,且缺乏现场实践应用环境,专业知识的实践大多是在实验室内完成,使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就业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启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受到阻碍,出现就业认知能力偏差,另外,近年来,土建类专业的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学苗的综合能力水平略有下降,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二、加强土建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十七大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为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必须培养一大批创新人才,让他们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来.因此,高校应该把培养学生创新和就业能力作为整个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的核心.

土建类专业包括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建筑学等专业,此类专业的特点是工程实践性较强,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结构设计、工程监理、施工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筑规划设计与管理等工作,其工作性质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当然重视高素质人才,更看重的是具有熟练运用知识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的实用型人才.而面对土建类大体就业形势中所凸显出来的问题,很明显,既掌握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又具有现代创新意识,具备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强、交往能力强等多种就业能力的学生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那么,在无法左右就业写方市场局势的不利条件下,如何克服大学生适应力差、工作无头绪、迟迟不能进入角色、动手能力较弱、缺乏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不足,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实践就业能力强的创新实用型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已经成为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

土建类大学生意识和就业能力保障体系与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构建土建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保障体系

1.制定适应时怎么发表展的土建类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纲领,是学校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紧随时怎么发表展,时刻遵循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规律,坚持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就业能力.我院结合时怎么发表展与就业市场需求,深入贯彻落实“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三大教育理念,除积极打造思想政治与健康教育平台、公共基础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等基础平台外,还高度重视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平台建设,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还增加了创造学、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课等内容,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构建了适应时怎么发表展、社会所需要的土建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构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的课程体系.社会需求是导向,课程设置是核心.高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怎么写作,因此,学校在设置各自的专业和课程体系时必须适应市场需求,不仅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设置前瞻性的专业和课程.教学型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在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体现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更要体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院结合应用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进一步确定了土建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规格,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课程体系上施行“教育平台+教育模块”,积极搭建思想政治与健康教育平台、公共基础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等基础平台、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平台4个教育平台,打造通用基础教育模块、专业基础模块等、课外文体活动与社会实践模块、执业技能拓展与科技创新模块等10余个教育模块,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工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会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将创新思维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

3.拓展提高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的第二课堂.

(1)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主阵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它对学生具有陶冶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独立精神、开拓精神、创造性和超前性等等,促进创新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深入开展.通过多年来的实践与创新,我院积极打造了以“建筑文化艺术节”为代表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相继推出了各专业的优秀实习、毕业设计作品以及建筑模型、桥梁模型作品的展出,邀请了优秀企业人士、优秀校友、专家教授、学生家长开展了“四大讲”专题讲座,达到了以学术的氛围熏陶学生、以专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浓郁的学风影响学生、以校友的风范激励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大工程”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实力.

(2)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组织引导大学生通过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转化、运用和自主创造,培养其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已日益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之一.我院多年来就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着力构建“一体扎实(科研立项),两翼齐飞(科技创新节和科技竞赛)”的工作体系,构建了集完善的组织保障、规范的制度保障和资金奖励保障于一体的培养体系,效果显著.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建筑类专业设计竞赛,多名学生在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作业大赛、全国斯维尔杯BIM建模大赛、全国CAD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设计大赛等重大赛事上荣获优异成绩.

4.搭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院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努力搭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继续深化“4+1”教学改革,推行“3+1”试点,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择业素质能力的指导与培养.一方面,积极拓建,学生就业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到现场学习锻炼,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加就业砝码;另一方面,也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适当调整培养方案,采取“订单式”培养,努力实现学生和企业的“无缝对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5.培养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意识及能力的教师队伍.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导演,学生应由被动的接受者转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关键.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所以,培养和组建一支既懂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意识及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土建类人才的重要保证.

四、结束语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院基于“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切实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把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拓宽课程体系、搭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等相结合,构建出了行之有效的土建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培养保障体系,营造出了“人人关心创新,人人促进就业”良好氛围,贴近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探索出了土建类学生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特色培养之路.

[本文为2011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2512298),项目名称为:土建类专业学生创新意识与就业能力跟踪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