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视角下本科高校财会专业教学与社会就业需求的衔接

点赞:7546 浏览:225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更加迅猛,高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如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更好地为社会和企业怎么写作是高校首先应考虑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高等院校财会专业本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企业对本科毕业求职者的技能需求,提出精简课程安排、将实践课程单独纳入教学计划、手工实践与电算化实践课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及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等对策.

[关 键 词]财会专业教学;就业需求;解决对策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2.23.06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23-0108-03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高校课程设置适当与否、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如今,企业更看重应聘者的专业胜任能力,而高校则更重视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如何能使传授的理论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变成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使高校毕业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满足企业的要求,是现今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1我国高等院校财会专业本科教学现状

1.1教学目标过高

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与经济和管理相关的专业逐渐成为当代高校本科的热门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90%的高等院校开设了与财会相关的专业.虽然各个院校对课程教学安排略有差异,但总体上基本遵循“基础扎实、技能熟练、财会兼通、怎么写作社会”的教育宗旨.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和管理、经济、法律、理财、金融等方面素养与能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全的人格,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分析与解决财务、会计、金融管理等问题的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财务、会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应用型人才.由此可见,如要达到财会专业的培养目标,其毕业生一定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熟练的技能等.暂且不论毕业生的创新和分析能力,仅就其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而言,在本科阶段能否完成也是未知数.而且,当今的本科高等教育为普及式高等教育而非精英教育,如此广泛的理论知识传授是否可行,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2课程结构与培养目标不匹配

虽然绝大多数的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人才,可是课程安排和教学模式却不完全与培养目标匹配.各学校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学院根据教务部门审核通过的教学计划安排设置相应课程.教学课程主要包括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专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以江苏几所高校财会专业为例,其教学课程结构见表1.

由表1可见,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由于必须开设的通识课程比重较大,接近40%,且就其在校理论学习的平均课时数来说,也高达21学时/周,这都致使专业课课时被压缩,较少的专业课课时又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模式.除课堂学习外,学生还需大量时间消化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这无疑又直接导致学生实践时间的缩短,其最终结果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欠缺“应用性”的锻炼.

学生视角下本科高校财会专业教学与社会就业需求的衔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电算化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3课堂教学安排不合理

(1)通识课程方面.通识课程安排课时较多,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且学生对此类课程不够重视,导致很多学生不听课;又鉴于教师对教学要求不高,仅为理解并识记,期末绝大多数学生只需通过临时强记依然能通过考试,这无形之中浪费了很多课堂时间.

(2)专业课程方面.一方面,专业课理论教学难度大,且每堂课教学信息量大,而安排的课时又相对不足.因此,任课教师有时迫不得已会占用实践课时间来补充理论课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课时较少的限制,很多知识的理解需学生课后花费大量时间.

(3)其他方面.基于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安排,学生自学的时间相对减少,很多学生理论知识尚且未能完全掌握,更不必说实践中的专业操作了.

2目前社会对于财会专业求职者的技能要求

作为人才招聘方的企业,往往更需要经过简单培训后就能直接参与企业工作的人员.由于企业往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很少有企业会专门组织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企业的新员工在实践技术不强的情况下,通常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用人企业的要求.

据调查,目前企业对于招聘本科财会专业毕业生的技能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2.1较高的企业忠诚度

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招聘到的优秀员工能在企业中长期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没有一个企业希望自己成为优秀员工的“训练场”.所以企业要求员工在工作时忠于企业,稳重工作,能为企业的发展着想.

2.2良好的诚信度

作为财会工作者,诚信无疑是很重要的一条衡量标准,财务人员必须始终坚守诚信准则,不弄虚作检测,保守商业秘密.同时,还需保持职业谨慎,客观公正地向外界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2.3灵活的社交能力

财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免不了跟政府财政、税务部门以及银行和其他企业接触,需要财务人员能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灵活地处理各种事务,及时处理企业出现的各种“经济危机”.

2.4较强的专业能力

财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能及时准确地处理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并能独立完成自己所从事的会计工作,熟悉账务处理程序.

2.5较好的学习能力

初到企业的财务人员,需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以及企业的开户银行、备用金的数额、报账流程等方面的情况.这些都需要财务人员进入企业后尽快熟悉.

3高等院校现有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差距较大的原因

尽管各大院校都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但毕业生的能力仍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3.1学生在校接受动手训练机会较少

一方面,学校必须开设教育部硬性规定的基础通识课,如军事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这样自然会对专业课程的安排造成影响.因为学校在安排课表时,往往优先考虑通识课程安排,通识课程安排完后再安排专业课程,有的专业基础课程被安排到晚上进行教学,这无疑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实践课时安排甚少,实践课时量还不足总课时量的1/10.使得很多学生理论知识较强,但是动手能力却相对较弱.

另一方面,即使学校在教学计划中,规定了每个学期的实践课程,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学校不多.现实中,或因理论教学没有完成,或因模拟实训条件限制,实践课程无法依计划开展.

3.2实践教学安排不实

首先,很多学校都存在师资紧张的问题,学校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由缺少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其结果往往难以达到既定的目标,很难培养出动手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学生.

其次,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手段过于单一.很多院校的实训课程都是在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完成,实验室中的系统与真实的企业中使用的设施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学生很难有身临其境之感.

再次,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宽口径,高水平,全方位,多层次”,但是实验课的设置往往仅局限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上,对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等课程设置的模拟实验往往很少,这使得学生对于这方面知识点的掌握仅停留在基础的核算层面,很难有真实的成本核算过程、项目投资决策等方面的体会.

3.3学生对实践课不重视

目前,很多院校的课程实践教学基本安排在本门课程结束后1~2周内进行实践教学或在学生综合外出实习前进行综合会计模拟实验,而这段时间往往临近期末考试,在此时进行模拟实验时,学生要复习各门功课的理论部分以应对期末的专业考试,而期末专业考试成绩往往又与学生各项评奖评优挂钩,由此导致学生为了期末成绩的优异而忽略实践教学,甚至会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

4高校财会专业本科教学与社会就业需求衔接的对策

正如前述,企业目前招聘本科毕业生,对其技能的需求,除了较强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较好的学习能力外,还需具备较高的忠诚度、良好的诚信度、灵活的社交能力等,而这些技能的培养,仅依靠学校开设课程是不可能完全达到的.要想改变现状,让毕业生尽快适应企业用人要求,除了在教学计划、课堂学时安排等方面予以改进外,还应采取各种措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1精简课程安排,合并内容相关课程并规定相关的自读书目

在整体教学计划上,根据各学科的教学大纲,将重复的知识点集中安排在某一门课程中讲解,这样一方面可以空出更多的课时讲解本门课程重点难点,也可以增加学生课外学习补缺查漏的时间.此外,学院还可规定与本专业相关的若干自读书目,为此制定相关的学习要求,由学生在课外自行完成阅读,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加深对某一方面的研究,同时也可以减轻课堂教学的压力.在每学期末学院可进行自选书目的考试,以督促学生认真阅读.

4.2将实践课程单独纳入教学课程

为了提高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提高实践课程的课时和所占学分比例,另一方面可以将实践课程像其他理论课程一样单独编制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期末将其列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进行考察,并作为单独的学分记入学生成绩单中.学院可根据本学期理论课程开课的具体情况,决定本学期的实践课课时和学分,以此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4.3手工实践课与电算化实践课的融合

学校安排的实训课程往往局限于手工模拟企业记账流程,但是随着电算化在财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更多的企业采用电算化记账方式.很多企业也将会计电算化应用能力作为招聘时一项考核内容.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在手工实践的基础上,高校应开设电算化实验课程,使学生不仅深刻体会到电算化的高效、便捷,同时了解电算化账务处理与手工账务处理之间的差别.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将来对企业的适应能力.

4.4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尤其是团队活动,既可以为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提供机会,锻炼专业技能,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其责任感,加强诚信教育.

4.5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学校可与当地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在进行过模拟实训后,到企业中进行综合实习.高校可将班级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同学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岗位,每隔2周进行轮换,直至所有的岗位轮换一遍.

企业可以委派一名专职人员对实习的学生进行指导,安排相关细节工作,同时要求每位学生在不同岗位必须撰写岗位实习报告,记录实习的心得.实习期结束后由企业指导人员对每位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该生实习期是否合格.

财会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是一条漫长之路.在教学中,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目标,结合学生特点,注意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才能使高校的毕业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闫书丽.财务管理本科“目标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0).

[2]蒋昕,等.独立学院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财会通讯:下旬刊,2010(7).


[3]殷俊明,等.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研究[J].商业会计,2011(13).

[4]张宇.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初探[J].活力,2010(21).

[5]刘鑫春,等.对应用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