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与一般物价水平关系的实证

点赞:21038 浏览:9408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前,国内关于我国粮食与一般物价水平之间关系问题存在着较大争议.本文根据1994—2011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粮食与一般物价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粮食与一般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双向因果关系;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显著上涨会对粮食形成较强的回升压力,推动粮食以较快的速度恢复性上涨;粮食上涨对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也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且逐渐趋于弱化,即粮食上涨并不是导致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显著上涨或通货膨胀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粮食;一般物价水平;通货膨胀

中图分类号:F2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9-0011-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9.03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并且人口总量也一直在增加,从而对口粮的消费需求有了较大的增长,再加上畜牧业发展以及近年来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行业迅速发展而形成的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需求的快速增长,使得我国的粮食需求总量表现出持续刚性增长的特点[1-2].而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政策的实施,我国耕地资源变得愈加相对短缺,并且农业部门长期存在的经营规模小、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低、附加价值低等弱质性特点也始终未能得到实质性改善,从而影响了我国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制约了粮食的供给[3].粮食需求和粮食供给的这种逆向变化趋势使得粮食的相对紧缺度不断上升,再加上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最终导致我国粮食在总体上保持持续上涨.而伴随着粮食的变化,一般物价水平也出现了较大波动,特别是在近期,由于受到成本上升、全球流动性持续过剩、国际大宗商品持续上涨而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冲击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物价水平持续处在较高的水平.


我国粮食与一般物价水平之间究竟存在着何种相互作用关系?国内有部分学者基于经验数据对该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有部分研究认为粮食上涨通过带动食品攀升等方式推动了我国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即粮食上涨是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涨或通货膨胀发生的主要原因[4-5].但也有很多研究的结论并不支持粮食上涨是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涨或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的观点.卢锋、彭凯翔(2002)和李敬辉、范志勇(2005)的研究均表明,通货膨胀与粮食之间确实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因果关系走向是通货膨胀影响粮食变动,而不是粮食上涨导致通货膨胀[6-7].王秀清、钱小平(2004)认为,农产品上涨对全国物价总水平的影响程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没有实证研究可证明粮食上涨领先于通货膨胀,因而不能将整体物价水平上涨的原因归咎于农产品上涨[8].可见,国内已有相关研究主要考察粮食与一般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方向,而较少分析两者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的具体作用程度.由于在研究方法、指标和数据的选取、考察的时间跨度等方面存在不同,已有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存在较大差异.我国粮食与一般物价水平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如果存在,其具体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如何?本文采用多种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二、指标确定与数据说明

在国内已有相关文献中,有研究以不同政府部门或机构统计的小麦、玉米和大米这三种主要粮食的集市的简单等权平均值来表示一般粮价或总体粮价[9],但由于受到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数据不连贯、数据缺失等的影响,这些一般粮价或总体粮价对粮食的代表性均较低.本文采用居民消费粮食指数(记为GPI)和居民消费总指数(记为CPI)分别表示粮食和一般物价水平.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指标解释和说明,GPI是反映居民家庭购写粮食项目费用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该指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粮食的变动情况;CPI是反映居民家庭购写生活消费品和支出怎么写作项目费用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该指标是反映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重要指标.本文使用的指标数据来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和《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且为GPI和CPI在1994—2011年的月度数据.

我国粮食与一般物价水平关系的实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通货膨胀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实证研究

(一)平稳性检验

本文采用ADF检验法对GPI和CPI及其一阶差分序列△GPI和△CPI进行了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表1可知,GPI和CPI的tADF统计量均大于1%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即它们都是非平稳序列,而△GPI和△CPI的tADF统计量均小于1%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即它们都是平稳序列.这表明GPI和CPI均为一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

(二)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法对GPI和CPI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表2可知,在零检测设下,Trace检验和Max-Eigen检验的统计量值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即拒绝了“GPI和CPI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的零检测设,这表明GPI和CPI之间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在备选检测设下,Trace检验和Max-Eigen检验的统计量值也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即拒绝了“GPI和CPI之间至多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的备选检测设,这表明GPI和CPI之间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即GPI和CPI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本文采用VAR格兰杰因果检验和Pairwise格兰杰因果检验对GPI和CPI之间存在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根据表4可知,对于原检测设“CPI不是GPI的格兰杰原因”,在10%显著性水平下,x2统计量和F统计量的相伴概率均表明,应拒绝该原检测设,即CPI是GPI的格兰杰原因.对于原检测设“GPI不是CPI的格兰杰原因”,在1%显著性水平下,x2统计量和F统计量的相伴概率均表明,应拒绝该原检测设,即GPI也是CPI的格兰杰原因.所以,VAR格兰杰因果检验和Pairwise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了一致的结论,GPI和CPI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对方的变化.(四)脉冲响应分析

本文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对GPI和CPI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具体方向进一步的分析.其中,冲击的响应标准误差采用渐进解析法(analytic)和MonteCarlo分解技术来进行估算,并用残差协方差矩阵的Cholesky因子的逆来正交化脉冲,并将响应的冲击作用时期设定为二十期,可得如图1和图2所示的对CPI和GPI模拟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

1.GPI对CPI冲击的响应情况分析.根据图1可知,当在本期给CPI一个正向的冲击后,并不会立即对GPI带来冲击,甚至GPI会在第二期至第五期做出了较弱的负向响应;但在第六期,GPI开始对CPI的冲击做出正向的响应,并在之后显著增强,在第十六期时达到最强响应,此后这种正向响应较为稳定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可见,当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显著上涨或发生通货膨胀时,对粮食的上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并且考虑到长期以来,我国粮食始终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粮食未能反映粮食的实际价值,这种由一般物价水平上涨或通货膨胀引起的粮食回升实际上应是粮食对粮食价值的回归性真实反映.

2.CPI对GPI冲击的响应情况分析.根据图2可知,当在本期给GPI一个正向的冲击后,会立即对CPI产生正向的冲击作用,即CPI对GPI的冲击在第一期就做出了正向的响应,但是这种正向的响应表现较弱,在第七期时到达相对最大响应,此后这种正向响应又逐渐减弱.可见,粮食的上涨确实会影响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但粮食对一般物价水平的这种作用在总体上并不十分显著,粮食上涨并非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并且此后粮食上涨对一般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还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王秀清、钱小平(2004)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所以,粮食上涨对一般物价水平的影响非常有限,粮食上涨并不是导致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或通货膨胀形成的主要原因,不能简单地得出粮食上涨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的结论.

(五)方差分解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GPI和CPI的各个滞后变量的每个随机扰动对当期GPI和CPI的相对重要性,本文作进一步的方差分解分析,可得如图3和图4所示的关于GPI和CPI的方差分解图.

1.对GPI的方差分解分析.根据图3可知,来自CPI的结构冲击影响在第一期时就已表现.从第三期开始,在GPI的方差中,CPI的相对方差贡献率一直在逐渐提高.在总体上,CPI基于冲击的方差对GPI的方差的相对方差贡献率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越来越强,而CPI基于冲击的方差对自身的方差的相对方差贡献率则在稳步下降.可见,当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或发生通货膨胀时,会对粮食形成趋于增强的回升压力,推动粮食以更快的速度恢复性上涨,这与脉冲响应分析的结论也是一致的.

2.对CPI的方差分解分析.根据图4可知,在第一期CPI的变化基本都是来自自身的新息,即只受自身冲击的影响,来自GPI的结构冲击的影响在第二期才开始表现出来.在此后几期中,在CPI的方差中,GPI的相对方差贡献率逐渐提高,并在第十三期时达到最高且为14.75%,此后又开始逐渐减小.在总体上,GPI基于冲击的方差对CPI的方差的相对方差贡献率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而CPI基于冲击的方差对自身的方差的相对方差贡献率则一直很高.可见,粮食上涨对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形成仅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并不是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显著上涨或通货膨胀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与脉冲响应分析的结论也是一致的.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根据1994—2011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粮食与一般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与一般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双向因果关系.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粮食一直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当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显著上涨时,会对粮食形成较强的回升压力,推动粮食以较快的速度恢复性上涨.粮食上涨对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也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且逐渐趋于弱化,即粮食上涨并不是导致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显著上涨或通货膨胀形成的主要原因.

我国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保经济增长,在当前形势下,政府货币政策的目标取向已经适时地进行了调整并逐步回归了常态,即转向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有助于循序渐进地助推国民经济进入平稳的发展道路,防止因货币供应过量而引发通货膨胀和粮食大幅波动.为了保持粮食的稳定,避免可能出现的粮食大幅波动造成的不利影响,政府应切实贯彻落实各项农业政策,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稳定并增加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改进和完善农产品调控决策机制,理顺农产品信号传导机制,厘清各种农产品波动因素并进行分类调控,特别要严厉打击游资炒作农产品的行为,维护粮食等农产品的稳定.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适当提高补贴标准,细化补贴发放方式,保障城乡低收入居民家庭的正常生活.此外,还应严格规范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优先确保口粮的供应.当前,我国的“CPI核算篮子”中粮食等食品类所占权重仍相对较高,但食品类对CPI的影响实际上已经大幅下降,上涨较快的居住类、医疗保健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类对CPI的实际影响要更大,所以应对“CPI统计核算篮子”中各分项指数的权重进行合理调整,逐步调低食品类的权重并提高居住类、医疗保健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类的权重,以使CPI的变动能更准确地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实际变化情况,从而为政府对物价进行宏观调控提供更可靠的决策依据.

(责任编辑: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