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点赞:31173 浏览:1448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当中国传统智慧与西方学术知识有效融合时,就会产生积极的反应和力量.一个基于“以人为本”价值观、针对提升个人和团队能力的西方教练技术,一套适合于任何人、任何情境下的管理和沟通工具,或许更适合于作为中西方管理对接的桥梁,对此的持续探讨与实践则更有价值.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80%都在运用管理教练技术,其核心理念与基本框架与中国传统管理文化有非常相似的主张.解读任何一种管理主张,都绕不开三个基本问题,即如何让一种理论或者理念打入接受者的内心,成为其实践的一种方式;如何让管理直接指向效用;如何让管理变得简单易行.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内心图景,但社会与组织有着另一种结构图景.人在管理结构中的很多痛苦与摩擦来源于自己的内心图景与外在现实图景的冲突.很多管理理论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关键是如何打开二者的壁垒,形成内外交合,变冲突为资源.

教练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练技术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有五个解决方案:一是孟子提出的“以善养人,善与人同”,即不要只关注管理对象的缺点,也不能通过张扬管理者权威的方式,因为不存在任何一种适合所有人的管理方式,每一个管理对象的内心图景都不一样.要根据管理对象的特性发现其积极面,这就是为什么从舜开始到孔孟,再到后来的儒家代表性人物总能聚集一批精英追随者.二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强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需要“格物致知”.我的理解是我们的心里不能停留在思辨阶段,一定要到达事物本身,从其本身的实践中发现规律.三是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主张用“致良知”的方式到达知行合一,不仅要到达事物,还要与事物一体.四是以颜习斋为代表的“习学”.主张要养成习惯,将所领悟与实践的道理形成心理常态,一切要以实践为基础.这个思想一直影响至今.五是以王夫之为代表的主张“日学日成”的方式.认为实践随时在变,要从内在确立与改变自己,要在每天的实践中积健为雄.这实际是对前人思想的一种综合.现在反观来看,这些解决方案的核心都是围绕怎么打开自己的内心、同时打开对象的内心,使他灵魂在场,减少交流成本.这些方案都有自己的解决路径与实践程序,内容非常丰富.管理教练技术中有非常多的一部分就是在强调管理与被管理者如何打开隔阂.


在如何让管理直接指向效用上,教练技术的核心是变问题思维为目标引领.这在中国的道家与法家、兵家中有着大量的资源.《韩非子》里面的说难,就是说在春秋战国这样的时代如何说服君王所面临的挑战,他提供了很多以目标为引领的手段,“法、术、势”是其核心.如佛家的“六和敬”就是让人如何懂得将一个团体快速团结凝聚起来的基本方式.如果深入阅读这些经典文本就可以发现,由实践中产生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不仅涉及到了问题思维与目标引领,更深入地考虑到了目标价值衡量.如何度量一个目标的合理性,这关系到我们想尽办法达到目标后会不会是一个负价值.这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给予教练技术的思维层面延展的贡献.

如何让管理变得简单易行?教练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将管理技术化,即剥离主体与客体的特殊性,试图提供可以普遍化的管理程序,这是基于大量心理学实验与管理实践形成的管理范式.而这方面的资源是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并给予清晰次第的整理工作才能厘定的.比如易经的八卦六爻就是试图根据每一个情境给出一个格局,并从五种考虑方式进行分析.

(作者系中国致公出版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