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内控体系建设

点赞:6284 浏览:21802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要求出发,考察了创业板上市公司内控体系建设的内外部需求及特点,分析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贯彻实施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关 键 词:创业板;上市公司;内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3—0074—03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政府监管部门保护投资者的意识日益增强,我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措施正逐步完善.2008年5月和2010年4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先后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这些文件规范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随着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逐步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自我评价制度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也相继建立起来,由此推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贯彻实施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内控体系建设的内外部需求

1.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内控体系建设的内生需求

创业板公司普遍存在成立时间短、规模小、所处行业特殊、经营模式创新等特点,这就使市场对这些公司的估值缺乏较为可靠的标准,投资者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容易交替出现极度乐观与极度悲观的判断,进而导致大盘整体振幅加大.作为上市企业,除融资外,更有义务与必要加强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使企业取得更好的经营绩效,回报投资者,进一步增加投资者信心,同时也可获得更多的投资资金,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虽然创业板上市企业都对自身进行了内部控制评价,绝大多数都取得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标准无保留内部控制审核报告,但通过对其情况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并结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可知,大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控制度建设都不到位,内部环境较为松散,风险评估意识薄弱,信息沟通存在障碍,内部监督运转不利,亟须公司管理层人员提高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内控监督机制.

2.政府监管是内控体系建设的推动力量

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和规范化要求的不断加强,从20世纪90年始,政府加大了对企业内部控制尤其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推进力度,作为上市公司的监管部门,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和中注协等制定了相关法规制度.为了推动和指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2006年分别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应参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对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进行核实评价.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特点

1.强制要求进行信息披露

创业板公司多为中小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出资可以是个人与国有、集体企业联合出资,可以是个人与民营企业联合出资,还可以是个人与国有、集体、民营联合出资,这种结构复杂的出资模式和其他环境因素会使投资人在企业成立之初就难以对产权进行划分,导致股权结构不清晰,在公司今后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权属纠纷或产权主体空缺等问题,会给公司治理带来一定的阻碍.为避免所有者之间不必要的纠纷,就需要进行严格的内部控制,需要公司对重要事项,比如重大的诉讼仲裁事件、收购资产、出售资产、重大担保、重大关联交易等进行严格的披露.《创业板上市公司季报规则》中规定,公司在披露信息时,应适当增加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包括主营业务经营情况、核心竞争能力、无形资产、核心技术团队或关键技术人员等的重大变化,以及公司未来经营的主要优势和困难等,便于投资者获得关于公司经营情况的充分信息.

关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内控体系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全面实施风险管理

一方面,创业板市场不规范,上市公司的规模较小,股权分散,易于被操控,交易规则也更加宽松,公司的治理结构、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创业板市场的市场运作风险、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风险、上市公司的道德风险均较高.另一方面,创新是创业板公司最显著的特点,也是为公司带来机会、收益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在创新背后隐藏着的巨大的风险,有些风险在短时间内特别是在创业板公司起步阶段不易被发现,但并不意味着企业就没有抗风险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及时地规避风险,就需要在内部控制时建立风险的识别和控制体系.《创业板上市公司季报规则》提出了不同于主板市场的要求,要求创业板公司充分关注风险揭示,注意保护投资者利益,公司要在报告中充分披露未来经营中的重大风险因素、困难因素等,并要求公司说明拟采取的应对措施,以便投资者全面了解投资风险.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任何一个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都必须存在于一定的内部环境中,这一环境反映了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由于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多从事于高科技业务,虽然有较高的成长性,但是成立时间短,公司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的态度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往往出现对内部环境控制薄弱的情况.

2.风险评估意识薄弱

随着中国创业板市场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在提高自身行业竞争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外部投资环境变化的生产风险,诸如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声誉风险等以及随着交易类型和环境的变化所面临的兼并收购、破产重组、电子商务等.这些都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之前所没有遇到的问题,创业板上市公司为获得很好的融资机会使得公司降低了自身的技术风险,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公司整体投资决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