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实践和风险管理

点赞:6027 浏览:194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我国技术创新体系中面向产业共性需求的子创新体系.目前多数联盟处于发展初期,面临运行机制不完善,管理实践经验缺失的问题.本文在总结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践基础上,鉴于其风险研究中的碎片化特征,从事前、事中、事后视角,探究了联盟运行过程中风险因素的内在关联,提出了规避风险的措施.在联盟试点初期,本研究有助于帮助管理者对风险形成整体性认识.

关 键 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风险阶段性反馈

本论文为教育部课题(12YJA790203)、辽宁省科技厅课题(2011401017)、沈阳市科技局课题(F11-263-5-26)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深化产学研合作的一种创新模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本质上是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缔结的技术联盟,其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路径因各国产业实际状况而不同.国外相关经验可以借鉴,但由于产业基础、产业组织、科研体制等不同,国外模式无法完全移植.联盟成员紧密合作关系的最终形成,是一个实践过程.因此形成本国特色发展路径和模式需要以本国联盟的实践为基础.目前,在我国大力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背景下,在产业层面、区域层面及跨产业、跨区域层面,联盟蓬勃发展,这为我们提供了众多的观察素材.

(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

国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定位于产业层次的共性问题,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为宗旨.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体系中面向产业共性需求的子创新体系,属于产学研合作创新范畴.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具体实践形式多种多样,但国外研究主要聚焦于企业战略联盟,国内研究主要着眼于传统产学研.前者一般是企业基于直接的商业利益和具体的市场机会进行的合作,而后者在规模、资源聚合的程度等方面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明显区别.因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和组织管理没有现成的模式,如何凝聚产业创新资源等需要不断的探索.

我国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实践和风险管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技术创新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探索的实践

第一,联盟组织实施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首先,联盟积极参与国家科技项目制订.联盟调研成员企业技术需求,形成一致意见,将其反馈给科技部门,影响项目设置.一方面可以提高科研与需求的对接;另一方面为联盟进一步组织成员申报承担课题做铺垫.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联盟在项目进展、阶段验收、难题协调解决、终期验收等环节承担管理监督和保障工作.

第二,形成联盟科研创新计划储备机制.科研创新充分体现成员的技术难题与需求,通过总结凝练到联盟的近中期科研创新任务中.充分梳理产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储备和需求是联盟协调产业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基础工作.

第三,建设联盟公共研发平台.公共研发平台是联盟开展共性技术研发的硬件载体,是联盟落实共性技术研发的实体依托.研发平台建设涉及资金投入、组织模式、人员配备、运营及管理等诸多方面.国家支持依托联盟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研发平台的制度创新最能体现其组织创新性,是推动联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联合实验室”的做法不失为制度创新之举.

第四,联盟推进标准及品牌工作.大多数联盟处于发展初期,没有实质性的进行标准和联盟品牌建设工作.但在众多联盟发展规划中,都将标准工作做为中长期任务进行

部署.联盟具备推进标准工作的组织优势,可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成果做为支撑,在成员间建立知识产权共享制度,形成技术规范,进而推动标准的市场化.

第五,探索联盟组织管理机制.联盟成立初期,存在诸多问题,如与外部科研体制协调对接存在一定的障碍,政府引导支持联盟发展的机制不健全,联盟的合作收益不明显,成员间合作关系的紧密度和战略协同不够等.这些均需要联盟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提高联盟凝聚力,为产业提供持续的创新源和技术支撑.

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践中的风险因素

运作初期是联盟组织机制从无到有,最不健全、最脆弱的时期.此时,完善运行机制的思路,一是可以根据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相应补救措施的方法来进行;二是可以在事前通过分析联盟运行中的风险点,把风险控制作为组织运行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后一种方法需要联盟管理者对联盟风险种类、产生机理、风险后果及其不同因素间的关联等有系统、细致的认识.之前关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风险的研究大多存在碎片化特征,不利于管理者在缺乏实践经验的前提下,对联盟的风险产生整体性的认识.本部分结合联盟管理实践过程,从事前、事中、事后角度对风险因素进行分类,并考察反馈传导机制,以期为联盟管理者进行风险管理提供系统性、过程性的视角.


事前风险因素

这些因素影响联盟结构及成员合作或竞争倾向选择.事前风险因素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企业间的竞争关系.包括企业间竞争程度、成员间互补性、对惩罚的预期等.第二类是指影响联盟成员协同一致的因素.联盟中的成员具有独立性,因此契约签订是成员间合作的内在需求.文化不兼容、成员内部决策的差异,以及写作技巧问题等导致联盟管理的复杂性,增加联盟成员的合作成本.

事中风险因素

在联盟动态发展过程中,事中因素与上述企业冲突和管理复杂性相关联.直观地讲,这些因素与过程相关,并且对联盟发展产生强烈影响.在运行过程中,外部环境变化、成员对贡献均衡的感知、多边学习节奏、不对称依赖,这四个相互关联的因素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生显著影响.第一,在外部环境变化方面,经济环境变化、需求萎缩或技术结构的变化是影响联盟绩效的外部环境因素.第二,PorterandFuller(1985)的研究认为只有每个成员均认为贡献是均衡和平等的,联盟才能保持稳定.然而,对于成员贡献度的评定需要非常有效率的监督才能完成.第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不同企业间专有知识的相互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制.但双边学习的效果取决于成员自身的学习倾向和能力,同时也取决于成员的坦率程度.第四,与对联盟具有控制性的成员相比,谈判力较小的成员更脆弱,因此他们会比较积极的推动契约的重新谈判,来重新获得控制力或者一起离开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