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

点赞:14182 浏览:594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地方院校囿于自身和区域条件的限制,在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存在着定位模糊、师资薄弱、缺乏特色等问题,要突破这样的制约,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通过明确定位、改善师资、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校企合作等途径予以实现.

关 键 词: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1-0141-02

一、问题提出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产业规模最大和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旅游业由传统的接待转型为独立的产业以来,其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一跃而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之一.但是,由于我国旅游业在发展的路径中存在一些先天的缺陷,面对目前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旅游人才匮乏的现象就显得更加突出.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现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并未随着旅游业自身发展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尤其是一些地方院校,一味模仿其他知名本科院校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结合地方院校的特点,使得培养的人才理论水平不高、操作技能欠缺、创新性不够、缺少核心竞争力.这样的培养模式不仅影响了旅游学科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旅游业整体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模式是各级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1].旅游管理专业要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就必须构建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探寻一种符合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二、目前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定位模糊,投入不够

地方院校一般很注重毕业生就业率的提升,为了面向市场、适应社会需要纷纷开办了旅游管理专科或本科专业.但由于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没有办学经验,加之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较为年轻,其人才培养并未形成一套能被广泛接受的既定模式,这就使得地方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多是借鉴甚至是照搬其他知名院校相关专业的模式,对自身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条件和特点认识不足,以至于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设置雷同,特色化不明显,严重削弱了其培养的旅游人才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另外,年轻的旅游管理专业很难在地方院校中占据优势学科地位,很难使学校决策者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产生足够的重视,往往只以传统学科建设的模式来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使得旅游管理专业投入不足,影响了该专业的发展.

(二)师资力量薄弱,队伍不精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历史较短,很多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多是由其他相关专业转化而来,对旅游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多局限于书本,缺乏对旅游学科的系统认识和必要的实践经验.在日常教学中,常常是照本宣科,很难将理论知识与旅游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学科背景的制约很难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带头人[2].近年来虽然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了一批硕士以上的毕业生,但大量处于二三线城市的地方院校囿于其城市发展水平和学校自身条件的制约,很难吸引到较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这也使得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很难提升.

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旅游管理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课程设置雷同,特色不明显

地方院校由于缺乏旅游管理专业办学经验和师资,课程设置往往根据学校本身的性质和原有专业的特长,结合其他知名院校相关专业设置进行,忽视了旅游专业和院校自身的特点,其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专业课程设置零散,重点不突出,内容重复,实践性不强,很难体现专业特色和地方特色.


(四)办学条件有待提高

旅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办学条件的好坏是影响该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3].国内外很多著名的旅游院校都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建立和设置了大量的实习基地和实验室.但就我国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现状来看,能够具备优越办学条件的地方院校并不多见,很多地方院校解决该类问题通常是与其他旅游企业建立一种松散的合作关系,而这种合作往往又会因为利益的分配问题出现一些阻碍,影响到学生实践的效果.

三、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明确专业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就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来看,旅游专业尚未形成独立的一级学科,其专业分布大多依托于其他一级学科,如管理学、理学、史学、哲学、文学等,但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却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不能仅仅按照其他学科的培养模式进行.因为旅游业是操作实践性很强的行业,从事管理工作的旅游管理人才必须熟悉一线业务操作技能,必须具备极强的行业性管理实践能力[4].由此,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必须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注重行业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专业定位的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而培养模式的创新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有些地方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按综合性大学模式办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较高,但实践能力较差;另外有些高校则主要按职业技术学院的模式办学,虽然培养的人才适用性强,有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但专业理论基础不够扎实,提升空间较小.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既要考虑自身的特点和实力水平,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旅游市场的需求.

培养青年教师队伍,强化外语教学

地方高校地域及校方自身优势不明显,在吸引优秀人才方面不具有优势,因此,应注重培养已有的青年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条件,使其专业水平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另外,由于缺乏专业的前期经验,因而必须引进在旅游文化、休闲研究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具有高级职称、实践经验丰富或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家学者[5].同时,应加强外语教学.旅游业的特点决定了语言在旅游从业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地方院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与知名高校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这两方面的差距若要弥补其难度相对较大,但在外语能力方面的强化是地方院校能够易于达到的要求.在旅游专业教学中,可以加大外语教学课时,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外语基础,并提供多种外语实践机会,使学生真正能够熟练运用外语,提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