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物理学基本原理(第九章社会管理学基本原理)

点赞:29712 浏览:1333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上接本刊总第455期2012年第18期)常言道:“一本论语治天下”.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文化,社会管理学思想始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核心内容.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一向以辅佐王室为至高之理想.中医界也有一句名言:“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就充分表达了传统知识分子的这种立命情结.这一句话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治病犹如治国.一个人体就是一个小社会,为人治病就象是治理一个国家一样,要审慎从事,胆大心细.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一种社会关系,中医治疗学就如同社会管理学,这是中医理论的一个基本特点.

现在,我们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哲学(中医理论)对生命的基本认识,从生命的基本属性分析出人性的基本构成;从生命的价值推导出人生的价值.再运用主、客观协同控制的理论来分析社会基本单位内部的调节和控制,整理出一些一般性的规律.作为医者,我们可以从社会的调控规律中进一步理解人体;作为学者,我们可以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管理学思想;作为人类社会中普通的一员,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从而更积极向上地参与社会,为展示自身的社会价值营造和寻求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位管理者,我们可以紧贴人性展开更加科学的管理.科学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产力.所以,研究社会管理学的目的就是要让人类社会各个阶层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满怀热情积极向上地参与社会.

1.绪论

社会管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主、客观协同控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经济管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等各种管理学科的基础和总纲.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中普通的一员,由于在社会中的位置不同,或多或少地都参与着整个社会的调节和控制.所以社会管理学也可以称为“社会参与学”或者称为“政治学基本原理”.

要说社会管理学基本原理的思想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两种生产”的唯物主义观点,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之中,为社会管理学的总纲;其次是现代系统科学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主、客观协同控制论就是后二者相互结合、相互借鉴而形成的一种方法论,是社会管理学展开思路的基本思想方法.

社会管理实际上也就是社会群体控制,是一门很古老的学问.从动物社会群体的控制,到原始人群的控制,直到现代社会的调控管理,社会在发展,管理形式在发展,但是主、客观协同控制的基本原理不会改变,“天不变,道亦不变”.

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我们都可以看成是中国古代的社会管理学专著.《道德经》五千多字,其中心论题就是“无为而治”.他运用很深奥的哲学道理来阐述他的中心命题,致使后世更看重的是其中的哲学道理.老子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用主、客观协同控制的理论来理解老子的“无为而治”就是说老子强调了社会自身的客观调控能力,而淡化了统治者的主观调控作用.这种社会管理方式就象我们练气功一样,将大脑的主观意识抑制到“入静”的状态,将全身的客观意识控制充分调动起来,协调脏腑器官之间的平衡,让整个机体进入一种“功能态”.大脑主动地进入抑制状态,并不是完全放弃主观意识控制;老子的无为而治,也并不是让侯王们完全放弃统治,而只是一种调动群体自控能力的一种社会管理方法.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时期,也确实具有它一定的积极作用.比如在西汉早期,统治者采用无为而治的政策,让民众得以休养生息,社会出现“文景之治”的昌盛.老子的社会管理思想就功不可没.

现在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时期.计划经济是一种主观控制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客观控制经济,淡化主观控制经济,强化客观控制经济,一些地方政府思想观念转化不到位,急于创造业绩,不顾实际情况盲目上项目,干了一些劳民伤财的尴尬事.如果能借鉴一下老子的“无为而治,而无所不治”的社会管理思想,树立为社会怎么写作,为企业怎么写作的观念,或许能收到更好的社会管理效果.

老子的“道”恍惚迷离,虚无渺茫,让人费解.孔子与老子相比就踏实多了,他自命凡人,不问天事,却又能从凡事之中来阐发天理.一部《论语》通篇都是以事论事地讲述一些具体的社会行为规范,我们从中却可以看到他系统的社会管理学思想.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他强调了社会管理系统中,主观控制系统上令下达的绝对性.孔子的“仁、义、礼、智、信”讲的是人际交往中道德行为规范.无形中起到了增强客观控制系统的协调、平衡的作用.后世人们将孔子的社会管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刚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的主、客观协同控制的思想体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社会群体控制的认识要比老子更深刻一些.他不仅认识到了社会群体的主观调控和客观调控规律,更难能的是他认识到了二者之间复杂的辩证关系.他紧贴人性,以诚恳求实的态度引导每一个不同阶层的人都积极向上地参与社会.被后世历代奉为“圣人”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2.从生命的基本属性到人性

人是地球上生命运动的最高级形态.人性的丰富内涵包括了生物进化各个阶段的基本属性,生物属性,动物属性和人的属性等等.所以,探求人性的奥秘应该从生命的基本属性开始.

A.生命的本体性和社会性

a.生命的本体性

有机体和无机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有机体能够主动地,有选择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能量,以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有机体在摄取能量的过程中相互竞争,表现出了生命的一个最基本属性—本体性,即自私性.一个生命不具有将周围环境中的能量占为己有的能力,它就失去了生存的活力.生命的本体性是有机体之间相互竞争的基础,在生命的进化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宏观物理学基本原理(第九章社会管理学基本原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管理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生命的本体性随着生命的进化不断地演化出新的内容,争营养,争水分,争生存空间,争阳光,争配偶,争群体控制权,直至人类社会的争名利等等.但是,这些竞争都是在生物理性,动物理性和人的理性等不同层次理性的制约下展开的.失去理性制约的竞争会导致整个生命社会的破坏.比如:人体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小社会.当某一组织器官发生癌变的时候,癌组织就是一个失去理性控制的生命体.它的生命活力远远大于正常的组织器官,在生存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发展的最后结果只能是导致整个生命社会的彻底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