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就业指导模式

点赞:13785 浏览:584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而重要因素,是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特点,并针对高校就业指导的实践,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为社会培养出更具时代特征和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关 键 词:大学生 就业能力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不断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2008年我国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愈加严峻.大学生就业能力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与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社会各界为大学生就业各尽其能之时,学校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大学生就业的基础环节的高校正通过就业指导怎么写作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就业能力的内涵

英国的贝弗里奇最早于1990年在《贝弗里奇报告》中首先提出就业能力这一概念,之后有许多人其进行了完善.就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就业能力包括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也可以说是获得工作、维持就业并在职场上发展所需要的一系列技能.我国著名的职业生涯规划老师萨茹拉也提到: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除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外,还要具备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动手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竞争能力、经营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一般涵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

二、加强就业指导的必要性

按照2002年2月8日《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的要求,政府对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整体思路的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这一目标正成为就业的主要导向.大学生面对充满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不仅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还应当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一支从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开发研究、产品和工艺设计等到操作技能熟练的劳动者的多层次、多类别、多规格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的类型上力求多样化,既精心打造研究生教育,又抓好本科教育,同时大力发展专科教育,彼此共存互补.为社会培育并输送高质量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只有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才可以很好的发挥高等教育在社会反战中的作用,也更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就业指导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就业指导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总之,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必须做到全国一盘棋,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双管齐下,共同承担起为社会输送各种类型人才的任务.温家宝在《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保障民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保障就业.在就业工作市场化的情况下,有根据市场的需求,对毕业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三、提升就业能力的路径选择

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经过不断改革,逐渐形成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教育形势变革的“个人(大学生)—组织(学校和企业)—国家(政府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就业能力培养模式,通过个人、组织和国家三个层面来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逐渐形成了“让大学生具备终生受益的就业能力”的理念.借鉴这一就业能力培养理念,我们认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可以有以下选择:


1、政府和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校就业信息网,以搭建一个与社会相适应的就业信息化平台,为毕业生就业、择业怎么写作.这既是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适应当前就业特点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高校就业率,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高校就业信息网已成为企业和高校学生信息沟通的桥梁,但是由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就业信息网未能充分发挥网络通道的优势.信息化平台可以通过网络提供丰富的共享信息,为开展就业指导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同时,网络的便捷性有助于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信息传递双方主体的平等性、网络交往的互动性和隐匿性,有助于变传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交流,提升了就业指导的实效性,使广大学生乐于接受,同时涉及面广,能够同时达到教育他人的目的.而网络传输的超时空性,扩大了就业指导的覆盖面,促进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普及.网络化就业指导,使就业指导工作不受时空的限制,达到好的效果.此外,网络化就业指导形式多样,有助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手段可以更好地调动广大同学参加就业指导的积极性,尽力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2、高校要不断完善就业能力培养体系.高等学校教育应该将就业能力与课程教学紧密配合,将就业能力教育隐含在一般的课程教育中,甚至可以独立于普通课程教育之外.这一观点为如何通过课堂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要达到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目标,就需要抛弃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创造能够促进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各要素的载体,使得学生能够围绕某个或多个就业能力展开自我实践,进而获得提升.学校要强化就业能力开发理念,遵循高教规律和教育培养目标,因材施教,制订不同阶段学生主体的就业能力开发计划,做到整体培养计划与阶段性开发目标结合.从课程涉及的内容上来看,必须要将就业能力开发计划与内容整合嵌入到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要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全过程,要实现就业指导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选修课到必修课、从业余到专业的巨大转变,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开发的完整性、随机性、持久性和有效性.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