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点赞:3397 浏览:1146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悟文学作品的美,并学会在学习中、生活中创造美.

关 键 词:美育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体会美、感悟美,不断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文字来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

一、教师教学语言美

要想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首先要求教师的语言优美、动听、幽默、流利而丰富.如果教师的语言规范、准确、鲜明、生动、流利,精炼传神,能体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笑而生乐,乐而不俗;怒而激昂,有节有制;伤而低回,沉而足气;朗读课文时,声音能外化成和煦的春风,炎热的夏日,绵绵的秋雨,酷寒的冬雪;让学生听起来觉得像音乐,像甘泉缓缓浸入他们的心扉,能够激发他们心中的爱恨情愁,他们当然就乐意去享受、去感受这种艺术美了.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语言也会逐渐丰富起来,优美起来.

二、引导学生感悟文学作品的美

1.文字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是借助生动、优美、凝练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文学语言有别于生活语言和理论语言,其形象性、生动性、概括性令人惊叹.如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其中运用了多种手法,用极优美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月下荷塘图,让人赏心悦目.在教学生认、读、写和理解的过程中,就能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2.音韵美.新课标语文教材选入了不少诗词,篇篇脍炙人口,读起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美读,在诵读中感受美、体验美.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文学家苏轼也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美读”是感知语文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形成立体思维,从而感受到文字以外的美.

3.意境美.有的课文内容以情景交融、形象逼真为特点.在这些课文中,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场景,所刻画的丰富多姿的人物,所表现的跌宕起伏的情感,所展现的纷繁微妙的心态等.这些情景交融的意境,或令人心旷神怡,陶然如醉;或悲愤填膺,欲哭欲泣;或激昂振奋,若笑若狂.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皓月当空,清泉流荡,渔舟唱晚,浣女夕归,这清新恬淡的意境多么令人神往啊!我根据课文的这个特点,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和深厚的感情把学生引入课文所展现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美的意境.

4.形象美.文字性作品一般都是通过对对象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心灵美、社会生活美和自然景物美的.特别是通过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情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从而达到颂扬真善美、抨击检测恶丑的目的.如《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塑造的打不垮、吓不倒的硬汉桑地亚哥;《红楼梦》中曹雪芹塑造的聪明貌美、病若西子的林黛玉;《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塑造的品行高洁、忠信尽责的屈原,这些艺术形象对学生的思想情操和意志性格具有巨大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教学中抓住人物形象,并深刻体会,细心揣摩,反复品味,使学生学会评价美、欣赏美、感悟美.

5.情感美.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别出心裁地把美育叫“情育”,足见感情对于美育的极端重要性.因此教学中要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置身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审美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以美感人,以情感人,心灵日臻“净化”.如陶渊明诗中流露出的闲适美,李清照词中流露出的婉约美,杜甫诗中流露出的凄怆美,苏轼词中流露出的豪放美.让学生感受这些美,就是让他们的思想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作品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创造美

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式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到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还要学会感受“美”的存在.要能感知美,更应学会创造美,语文处处都有美,既要能欣赏外在的美,又要能品味内在的美.学习和生活密不可分,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那么,我们在引导学生感悟语文的美的同时,更应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中的美.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一朵花开是美,一处冰融也是美;花红柳绿是美,莺啼燕喃也是美等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去发现美,去创造美.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所蕴含的美的因素,用心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实践中的美,把美育渗透在教学中,并逐步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美的衣着,美的言行,美的心灵,美的情操.这样就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从而达到“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怡情”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