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自学情境的设计

点赞:33036 浏览:1549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学数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的教学方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设计自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学,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力措施.

关 键 词:铺路架桥分散难点诱发思考引导发现激发兴趣,增强动机

中学数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的教学方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不能提高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共同活动,变只注重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能力,变课堂为学堂,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

学生的自学,一方面能增强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自学习惯的养成,有赖于教师的引导.设计自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学,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力措施.一、铺路架桥,分散难点

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知识、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常会因为对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感到陌生而影响自学的效果.因此,从温习旧知识入手,设计自学情境,就能排除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分散学生自学的难点,增强学生自学的信心.

例如,学习等式和它的性质时,可如下设计自学情境:举例说明代数式与方程的区别.观察下列各式有什么共同特点:1+2等于3(2)V等于sh(3)2x-1等于3(4)ab等于ba

3.在解方程2x-1等于3时,方程两边都加上1,得到2x等于4,方程两边再都除以2,得到x等于2.这两个式子还有上述的特征吗?

通过以上三题的铺路搭桥,分散了自学的难点,学生很快就能通过看书理解等式和它的性质.二、诱发思考,引导发现

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来看,并不是自发的,而是有条件的,需要我们教师的组织和引导,长时期的培养,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如何引导学生,使他们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呢?挖掘、研究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思维情境,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看书完整地解决问题.

例如,学习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时,不直接提出如何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大小这一问题,而从学生熟知的数轴、温度等知识入手,设计自学情境:

1.画一条数轴,在上面分别标出表示-2,-4,3,0的四个点:A,B,C,D

2.在A,B,C,D四个点中,最右边的是,最左边的是,A点在B点的边,C点在A点的边.

3.用“高于”或“低于”填空:-4℃-2℃,0℃-2℃,3℃-4℃

4.用“>,”或“<,”填空:-4-2,0-2,3-4

这组题从学生熟知的在数轴上表示-2,-4,3,0这四个数到判断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从温度的高低概括出它们的大小,充分体现出了从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引导发现作用.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过尝试性练习,亲自找到了这四个数的大小关系,为进一步探索一般有理数的大小关系创造了启发态势,并吸引学生通过看书来检验自己发现的成果,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三、激发兴趣,增强动机

数学教学中自学情境的设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激发兴趣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自学兴趣,能推动学生自觉地集中精力钻研和探索,同时还能促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伴随愉快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内部动机.

第一,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激励学生努力自学.如在学习“菱形和它的性质”时,发给每个学生一张菱形纸,让他们通过折纸,自己发现菱形的性质,并且试着证明自己的结论.这样,促使学生人人动手动脑,积极思考,在活动中自学,弄懂课本上的定理和例题,并通过看书来验证自己的成果.

第二,通过数学史上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寻根究底.一个精彩的故事总能唤起学生无限的暇想,数学家的故事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开阔眼界,达到爱学习、主动学习的目的,而且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讲讲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墓志铭的故事.听了故事,学生会好奇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探求中去.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主要是教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单纯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教数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学数学,从而使学生掌握思维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巧妙地设计自学情境,能引导学生奔向预定的教学目标,激发求知,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