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在济南市场销售情况调研

点赞:30989 浏览:1432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济南个人家庭理财产品选择情况分析

1.从年龄结构看,年轻的人大多比较敢于投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也比较多,而年纪大一些的人大多比较保守,即使有投资,投资所占的资金比重也只是其收入的一小部分,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储蓄等风险小的方式.我们也可以看到,有55.1%的人都是选择以自身收入的0%-20%进行投资,说明人们大多还是倾向于使用较少的资金进行投资,0%-20%这一区间在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范围内,如果赚钱当然好,而如果失利也不会对其的生活造成过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国人在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对投资活动持谨慎态度,不愿将手中资金用于投资获利,对市场前景持不太乐观的态度.尤其是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中老年人更不愿进行投资,反而是手中富余资金较为缺乏的年轻人看准金融危机过后的市场低迷时期,积极进行投资建仓,期望当经济转好之时自己的投资为自己带来丰厚的报酬.

2.从理财产品信息渠道看,年轻人较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且网络的信息流通能力远远大于其他传统媒体,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主要宣传对象应该定位为不太接触网络的中老年人,因此此类媒体上的广告应迎合中老年人的兴趣口味,在关键版面或关键时段放出,取到更好的效果.

3.人们投资的方向主要有储蓄、股票、国债、基金、期货、品等方面.人们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主要考虑收益率、风险以及投资期限.近些年来,不少新兴的投资方式也逐步获得了人们的青睐,比如期货、外汇、黄金以及品等,这些新兴的方式大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

4.在投资期限的选择上,人们大多选择半年至一年以及一年至三年,两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4.7%和38.1%.主要原因在于,短于六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过低,对普通投资者等对于资金流动性没有特别严格要求的投资者来说没有吸引力,而三年以上的长期投资,虽然其收益率较其他投资为高,但期限过长.考虑到资金流动性和金融市场变化迅速的特点,大部分投资者普遍倾向于半年至三年的中期投资,投资收益有保证的同时也不会挤占资金,影响通过资本运作获取最大收益.

理财产品在济南市场销售情况调研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今后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趋势

1.理财产品期数和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会放缓.

2.理财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投资范围越来越广,产品结构日益复杂.

3.客户更加理性关注风险.主要由于全球股市调整,与股票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大量的零收益、负收益事件,客户与银行间产生了一些纠纷,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4.银行理财产品成为重要的常规投资产品之一.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业务,商业银行基本建立起发展理财产品的管理体系,理财业务走入正常化发展轨道.

5.理财产品以短期为主,趋向基金化.由于目前我国处于加息周期,特别是近期物价上涨较快,中长期理财产品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另外,由于客户对产品的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已经有银行推出了随时开放的产品,理财产品基金化趋势明显.

三、对银行等理财产品发行方的建议

1.保证收益,风险合理.收益与风险作为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银行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收益与风险要相互搭配,收益以风险为代价,风险以收益为补偿,而且最好能够确定一个基准收益率,令投资者获得基本的回报.当收益低于预期时,应对投资者做出合理的解释.

2.细分投资者类型,做出合理理财建议.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差异化不明显,产品开发缺乏深度,理财缺乏细致的市场划分和明确的产品定位[2].对于不同年龄、不同风险承受力的投资者要提出不同的理财建议,推荐不同的理财产品供其选择.虽然投资者对自身的情况会有所保留,但银行处于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还是应该积极了解投资者有关做出理财决策的.

3.利用自己的行业优势、网点优势做到理财便利化.银行可以自动将投资者的储蓄账户与其理财账户相挂钩,减少投资者的转账操作,方便其投资理财.另一方面,银行要利用其网点广布的优势,让普通投资者一出家门即可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财活动,而不需要到某些指定的规模较大的支行才可以进行有关投资理财的全部操作.


4.普及理财相关知识,简明理财产品说明.从今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理财业务并非十分了解,对其中一些术语基本没有认识.这就要求银行在平时的宣传中不仅要以销售产品为目标,还要以普及理财基础知识为目的.虽然这次调查我们并没有深入到对单只理财产品的考察,但从活动中接触到的宣传资料来看,理财产品的宣传材料普遍过于专业,普通投资者对其理解有限,从而难以到达预定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