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助理眼中的大梅沙

点赞:5053 浏览:185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次论坛的成功有很多因素.从制定议题再到商讨嘉宾发言内容,在近三个月的筹备过程中,学术助理用专业的知识怎么写作大梅沙论坛.在他们眼中,大梅沙论坛有着别样的故事.这是一个以创新为主题的论坛,“学术助理之于大梅沙论坛亦是创新”,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志兴如是说.

众学者“围攻”秋风

“司法体制改革与法治中国建设”分论坛最有意思的事情,要数众学者“围攻”秋风.事情是这样的:在分论坛发言嘉宾结束发言进入自由评议时.第一个做评议的人,恰恰是来旁听此分论坛的秋风.他说,“我完全赞同陈有西律师.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我认为顺势而为,这是唯一的办法.”此论一出,旋即成为众矢之的.首先向秋风开炮的,是清华大学法学院的许章润教授.他直言不讳地说,“你是一个儒家,却以这种姿态来面对当今世界,我鄙视.”紧接着,中南大学的特聘教授谢晖也对秋风表示了鄙视之意.武汉大学法学院的秦前红教授也没有放过秋风,戏言“秋风今天要被扫落叶”.在秦前红看来,秋风说出这句话,就已经失去了儒家最基本的气节.不过,火力开得最猛的,还要数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教授.他说:“儒家讲的是‘千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你呢?‘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我觉得你根本不是儒家,孔子见到你肯定要把你给踢出去.”好在秋风早已习惯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秋风说:“我觉得特别高兴,因为我在法学圈发现了很多非常出色的儒家,他们都坚守了儒家的君子人格,都值得我学习.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心,未来中国一定是儒家宪政.”不管这是否真诚,不少学者都说,秋风最后的回应很有君子风度.

学术助理眼中的大梅沙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互联网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司法体制改革与法治中国建设”分论坛学术助理蒋保信

打趣儿的俞可平

俞可平老师是最后一个到达会场的主发言人.作为知名的政治学家,他一直很忙,在前期与他的沟通中,他也非常遗憾地表示,11月7日的开幕式没法赶上,但是8日的分论坛一定来,并做主题发言.在他看来,政治体制改革并没有什么深奥的玄机.俞可平很瘦,说一口软软的江浙普通话.他也拿自己的身材打趣儿:“我自己肚子里没货,大家也看到我的肚子不大.”引起了全场大笑.话虽如此,聊起政治话题来,俞可平总能一针见血.比如,在谈什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时,他指出,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政治现代化.波士顿大学的傅士卓教授跟俞可平是多年好友,在聊到话题时,两人显得格外有默契.俞可平说,王岐山书记提出的让官员“不敢、不能、不想”,重点应该放在“不能”上,需要在制度上突破.傅士卓教授深表同意,并举例指出在自己居住的马萨诸塞州的小城里,他对他们政府公职人员收入情况一清二楚.傅教授还调侃说:“俞老师为中国政府工作了那么多年,但是我不知道他的工资状况,这在美国是不行的.”又引起了会场的一阵笑声.

“中国政治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分论坛学术助理邵思思

领导空降,略略紧张

“与党建”分论坛定于7号下午2点开始.因所邀嘉宾大多都是学界老面孔,对于论坛顺利召开,我还是很有把握的.但到中午,突然接到通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梅颖主动要求来参加这场分论坛.副国级领导降临,这让我感到一丝紧张,赶紧增加了座椅和桌签,摆在主持人王长江旁边.

到了“开坛”时间,嘉宾陆续入座,张梅颖主席也在两位安保人员的护送下进入会场,但见自己的座席在正中间位置,她说:“我只是个听会的,坐边上就好.”“要是张主席心生不满那可不妙,但会场已经坐满,如果再挪动嘉宾座次,只怕会耽搁会议时间.”我私下这么琢磨,仍把张主席往中间引去.最后张主席打趣说:“那我就坐这儿监督主持人吧,看他是不是秉公执法.”众人鼓掌.

论坛持续三个半小时,先由五位主发言人发言,其余时间自由讨论,整个过程可谓渐入佳境.

党校的蔡霞老师一如既往地犀利,“我们强调中国特色,结果把特色讲成了特殊”,这句让人印象深刻,复旦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韦森从预算法的角度谈,夹杂着上海口音的讲话颇有,统战部机关党委原副书记马晓力则以一个“马列主义老太太”的身份对当前的党建进行了评论.

自由、畅快的讨论让人意犹未尽,道理虽然说得明白通透,但更关键是做的问题,这将考验当政者的智慧.

“新时期与党建”分论坛学术助理张杰

互联网不只是知识分子的事

11月份有很多以互联网为议题的重要论坛,比如,腾讯WE大会,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等等,但大梅沙论坛的互联网分论坛在这个时节首次将互联网与国家治理联系起来,我们邀请了来自网络媒体一线的管理者、各大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学者以及互联网协会的主管领导,让嘉宾的立场和论坛的讨论更加多元.

实际上,大部分嘉宾本来就相互熟悉.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祝华新秘书长在会前向我们推荐北京大学胡泳教授作为主持人,刚好我们一开始就邀请了胡泳老师来担此重任.会上,胡泳邀请祝华新第一个发言,分论坛就在非常融洽和轻松的气氛下开始了.

祝华新秘书长围绕着舆情来谈互联网,他举出了很多数据和案例,但引得其他嘉宾热烈讨论的却是“对特殊知识分子是加强政治引领、政治吸纳”“特别想研究边缘知识分子的现象”这些言论,可能因为在座的都是知识分子,尤其是上海交通大学的魏武挥老师,一向以犀利点评著称,这次就对祝华新老师开玩笑说:“祝老师您心目中的边缘知识分子是谁?”会场上传来阵阵笑声.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分论坛人气颇高,事先安排的嘉宾席和旁听席都座无虚席,空地上还站着很多前来听会的与会者.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来自百度的“度娘”(姚凤娇),她既是百度推出的员工形象代表,其实也是互联网文化的一个侧面.

“互联网与国家治理”分论坛学术助理王梦瑶

国关“大咖秀”

作为首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世界格局中的中国――地位与形象”分论坛的学术助理,能够有机会与国内外知名国际关系学者们近距离接触,无上荣耀.分论坛阵容强大,包括有中外共四位前大使或外交部长、一位美国商务部前副助理部长、一位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所长,更重要的是国关圈最知名的学者们:王缉思、张琏瑰、朱成虎、时殷弘、朱锋等均是参会嘉宾.而听会嘉宾中,包括华为集团一位副总裁在内的国内外各界关心国际形势、中国海外利益、中国外交的重要人士低调地列席其中.论坛期间,我主要采访了两位美国学者,并向数位中国资深国际问题专家讨教了一些专业知识,下面就重点写三位吧.

李凡(HenryLevine)

我在离约定的采访时间还有15分钟的时候到达酒店大厅,发现李凡先生早已坐在沙发上等候我们.先生有位在美国国务院任高级翻译的华裔太太,开完会就会和太太去看望正在上海读书的儿子,一家人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李凡先生曾任美国驻中国上领事及美国商务部负责亚太商业事务的副助理部长,现在是奥尔布赖特石桥集团资深顾问.采访正值APEC会议期间,就经济合作类的问题采访这样一位专家再合适不过.李凡先生温文尔雅、平易近人,对我们工作人员以及为他怎么写作的语言陪同志愿者不吝赞美,令我们倍受鼓舞.

王缉思

会场外,偶遇王缉思教授,我赶紧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向他讨教.王教授享誉海内外国际关系圈,曾两次入选美国《外交政策》全球百位思想家.他不爱社交、一心研究学问,我感觉,若是和他不熟,会觉得他难以接近吧,但若在他的信任范围内,和他交谈又是非常容易的,他会自然而然道出很多坦诚而语重心长的思想真传.王教授为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贡献了许多可操作的策略,在两国之间斡旋,帮助构建了一些基本的共识,是中国中美关系界杰出的智囊.他是一位理想主义的、真正的知识分子,忠诚于真理和教育事业.一番交谈,令人受益匪浅,无比钦佩.

戴博(RobertDaly)

开幕式结束,我等到了走出会场的戴博先生.先生现在是美国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主任,很帅很有范儿,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曾经出演过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男二号.先生给我印象是中文非常好,地道、流畅、语气语调甚至带点京味儿.戴博先生在1987年作为美国驻华外交官第一次来中国,他感慨时间过得太快,中国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他强调中国不缺乏人才,没有必要听从别的国家,中国自由地听从自己的人民就可以了.先生十分了解中国,思维敏捷、为人非常坦率,时常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是相当出色的中国问题专家.

“世界格局中的中国:地位与形象”分论坛学术助理黄南

将干货进行到底

分论坛正式召开前的半个小时,嘉宾们就已经基本到位,绕在圆桌前展开了热络讨论.这对数次坚持在凌晨,为分论坛预演流程的主持人赵刚(科技部研究员)及工作人员来说,是最大的肯定.

不无意外的,这是一场老友间的聚会.除了发言嘉宾们互相熟悉之外,连赶来旁听的参会人员也纷纷拉扯出与其他参与者牵绊的关系.

甩开了热身过程,发言嘉宾的几场主题演讲直接将分论坛的讨论主题上升到内部讲话的高度.机制的创新如何融入全球化背景?大企业都面临哪些创新困境?企业的产品是否能够走入市场?如何掌握人才的多样式结构?

英特尔研究院院长吴甘沙和研祥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陈志列都提到了创造突变的重要性.如果说突变是一种错误,那么我们应该学会宽容错误.

自中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上海第一时间提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嘉定国资公司总经理、嘉定创投董事长李峰以政府管辖的国有企业负责人身份分享了在上海考察时的情况.为什么嘉定能够聚集到这些创新型企业呢?其中政府扮演的强势角色不容小觑.

政府转型和环境培育,以及企业在此过程中的自我成长,都是影响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稳健增长的全新格局的重要因素.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在最后为参会企业敲了警钟,希望提出的几点负面问题能够带动科技创新更好地发展.

“科技创新活力何在”分论坛学术助理杜彬

当新儒家遭遇自由派

11月7日,深夜11点半,刚刚在中日论坛上发完言的许纪霖回到喜来登的房间里,发了一条微信:“明天的传统文化分论坛,作为主持人我只能扮演裁判角色了:秋风将与众自由派有一场激辩!今天下午在法制分论坛上,已擦走火,有预演了.”

看到这条微信,笔者不禁回想到半月前在北京大学和许纪霖商定分论坛形式、发言主题与发言顺序时,他不检测思索地将秋风放在了第一位,并顺势将许章润及雷颐和他安排在了同一个发言主题下:“儒家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业吗?”,似是当时就已对这一切有所预知.

1月8日清晨,夜雨之后的大梅沙有些阴冷.8点25分,喜来登爱琴海1会议室,匆匆结束早餐的主持人及六位主发言人已经就位,向来熟稔的几位学者互相寒暄着.尽管没有刻意安排,但恰巧,六位发言人都来自北京,而主持人许纪霖则来自上海.

8点30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分论坛准时开始.许纪霖看看在座的六位发言人,用一段调侃开启了讨论:“六位都来自北京,同城大战,一定要请个第三方做裁判,才不偏不倚.所以我今天就坐在主持人的位置上,待会儿一定有场热烈的讨论.”一场新儒家和自由派的激辩如期上演.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分论坛学术助理李馨

从交朋友开始

日本财团理事长尾形武寿先生今年刚好七十岁,但是从外表上绝看不出他已是古稀之年――永远是那么精神奕奕笑容可掬的样子.他从事日中友好已经30年,护照都用掉了百来本,这次中日学者交流专场也正是在他的支持下才能做起来,为此他还专门推掉了原计划访问美国波士顿的活动.老先生好酒,尤爱中国的白酒,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直言不讳地说他认同中国人的“干杯外交”,干杯了就是朋友,成为了朋友很多复杂的事情沟通起来就自然圆融了很多.大梅沙论坛的中日学者交流专场也正是秉着交朋友的态度,并不多谈国际关系,而是从各自国内的情况出发,相互理解得更多一些,才能更加包容地看待彼此的关系.

与各位发言嘉宾沟通议题的时候,日方一早就把发言提纲给了过来,几乎每个人都准备了数据描述翔实的PPT――日本人做事之严谨可见一斑.而在现场,中国学者即兴发挥更多一些,更能抓住在场观众的耳朵.当天主题发言部分结束后的自由讨论其实相当精彩,马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雷颐(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刘明康(中国银监会原主席)、梁云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占阳(社会主义学院政治学教研室主任)、王巍(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黄志芳(台湾原政府时期“外长”)、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等著名专家学者和各界知名人士就中日关系问题,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了自由发言,大家不约而同都提到在中日两国政府陷入僵局时民间交往的特别重要性,尤其在经济领域里应延续两国一直以来的良好合作,更多地修补一些历史的误区.讨论气氛热烈而活跃,可惜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让大家畅谈,两小时的交流颇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其实有识之士都明白,中日是“无法搬家的邻居”,虽然双方在各方面存在太多的差异甚至矛盾,但决不能关闭沟通的渠道.中日专场正是想为改善中日关系做一点沟通的事情,我们也会朝着这个目标继续做下去.“中日学者交流专场”分论坛学术助理董

最早到的和“后来居上”者

金融分论坛的嘉宾都是大忙人,比如原招商银行董事长秦晓,远从澳大利亚飞赴大梅沙的原财科所所长贾康则在凌晨2点以后才下榻酒店,可早晨参会竟是最早现身会场的嘉宾,精力之充沛让我们这些80后学术助理自叹弗如.

论坛中,秦晓的发言最是严谨、矜贵.他提前半个月准备好演讲内容,作了20分钟精彩报告,等到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和听众不约而同表示听秦总演讲没过瘾,要求他再补充,秦总却再不开口.要听秦总的金玉良言,只好再等来年了.复旦大学教授韦森的演讲最澎湃,动情处甩开麦克风,表情与肢体一齐痛陈税重之患,减税之急,拳拳之心博得现场最多掌声.中国人民大学吴晓求教授的发言“后来居上”.吴教授在参加大梅沙论坛前不久被李克强总理接见,与会嘉宾期望从吴教授的演讲中知悉金融改革新动向,可听完吴教授的演讲后,主持人王巍先生“批评”说:“不够犀利,不要因为被总理接见了,就学《人民日报》的口气.”一阵大笑后,吴教授自然再次奉上真知灼见,引发热烈讨论,此谓“后来居上”.


“变革时代的金融创新”分论坛学术助理韦雯

“沪港通”之父来了

本届论坛的一个亮点是,香港交易所集团总裁李小加先生关于“沪港通”的报告.他所主导的“沪港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重要步伐,也是目前进行的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他围绕着“沪港通”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搞“沪港通”等进行了解读.

在他演讲之前,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做了题为《从世界经济萧条看中国经济》的报告,并主张,中国要取消进出口关税,打开世界自由贸易的大门.李小加先生认为,这样的想法,作为一种理想、作为一种理念,是没有人反对的,但是在现实之中是不可能马上发生的,或者是至少短期内不可能发生的.

李小加也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全球化了,中国的经济已经完全和全球联动了,但是中国整体的资本市场基本上是封闭的,等于说中国基础经济是和世界接轨的,最核心的金融利益却完全是脱节的,那中间最吃亏的一定是中国.而“沪港通”的出现,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方案,它是在大陆和香港既有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下,让中国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接通的一个非常便捷的途径.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经济”报告会学术助理杨传银

中国特有的私有化

25年前,前苏联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向当时的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咨询企业改革建议,弗里德曼给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三点建议:私有化,私有化,继续私有化.

在大梅沙创新论坛分论坛“混合所有制与国企改革”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金特把脉中国国企改革.但历史表明,私有化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

正如主办方在该论坛设置发言嘉宾人选上一样,发言嘉宾有国企代表、私营企业代表、国内外经济学家以及曾经亲历国企改革的政府官员.不同的立场对混合所有制的理解自然不同.

这是一场思想与实践的交锋.因为发烧,原本准备发言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宋晓梧先生临时取消发言,但邵宁(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现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萨金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张文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以及国企代表杨钧(北汽集团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助理)从各自立场阐述混合所有制,让这场讨论成为一场饕餮盛宴.

原计划100分钟的会议也因此被迫延长,值得一提的是,会场内一直座无虚席,与会者大都是私营企业的高管.

我们应该如何“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

萨金特说,中国的企业与美国有很大的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民营资本的加入可能会让企业的利润率提高.作为亲身经历国企改革的官员,邵宁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中国国企改革的出发点与国外确实有很大的不同,但中国国企改革的方案很多都非常符合中国国情.包括所谓的身份置换等等,很多都是第一线研究出来的办法.

“混合所有制与国企改革”分论坛学术助理张菲菲

本栏目责任编辑:张菲菲(yshfaith@g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