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职业教育思想对会计本科教育的

点赞:4412 浏览:118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普通会计本科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困境,本文对会计本科教育改革进行了探索,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终身学习能力培养、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 键 词:会计本科教育全面职业教育终身学习能力

一、引言

我国会计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其他专业类别教育发展相似,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演进.会计本科教育研究是基于这样的共识背景展开的.会计本科教育研究角度有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宏观研究角度试图构建与我国具体国情相适应的会计本科教育模式,主要从会计本科教育目标出发,构建合理的会计本科教育课程体系,针对会计本科教育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会计本科教育的评价机制(陈玉荣,2007;张玉红,2008).在会计本科教育模式研究上,有学者借鉴国外本科教育的成功经验,从会计本科教育理念,会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机制,诚信教育等方面对我国会计本科教育模式进行探索(应淑仪、吴涛,2005).微观角度则是对会计本科教育目标的研究(李心合,1998;刘永泽等,2004),对会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孟焰,2007;邵军,2008),对会计本科教育中所需注重的知识、技能及教学方法的研究(林志军等,2004),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的研究(陈祺等,2005)等.这些成果丰富了会计本科教育的研究,但大多数研究仅局限于本科层次,而很少有对不同层次会计教育进行交叉研究,特别是将职业教育的某些成功经验引入到会计本科教育.本文主要针对全面职业教育在实践中取得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将其引入到会计本科教育,对会计本科教育改革进行了相关的探索.

二、会计本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培养目标定位浮夸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的目标有过争议,20世纪80年代初,财政部推行会计教育改革时,大部分院校会计教育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会计学高级专门人才,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胜任会计、会计教学和会计科研工作.但随着会计教育层次的多元化,对于会计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出现了“通才”和“专才”之争,李心合教授(1998)主张会计本科教育应为通才教育,阎达五教授(1998)则认为,会计教育目标应定位于为实际工作单位培养从事会计工作的专门人才.各高校在教育目标的定位上众说纷纭.对于大部分因市场需求而匆忙设立会计本科学专业的高校而言,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是为了能使新设专业通过教育管理部门的审批,必须要拔高会计学专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朱小平、姚颐、况熙和杨效红等“关于我国会计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51%的人认为会计培养目标应是综合型人才”;孟焰、李玲“基于我国高校的实践调查证据”显示:56.38%的人认为会计培养的目标是“通才+专才”的组合.这样的培养目标,对于大多数普通高校有限的教学资源和短暂的教研积累来说是难以实现的,导致了培养目标定位的浮夸.

(二)课程设置随意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执行过程的具体化,由于培养目标定位的浮夸,使得大部分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从课程体系设置上看,各本科院校存在着较大差异,差异度在20%~30%之间,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不同学校在同一个方向模块里所设置的课程内容不一样,专业课程设置层次性和结构性不合理,专业课之间的跨度太大,缺乏系统性.课程设置随意的表现在课程名称名不符实,课程之间界限划分不清.虽以“初级”、“中级”和“高级”为依据来区分各门课程,从形式上看似规范,但指导性不强,实际课程内容和教材在编写上把握不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很多学校授课内容基本上一样,或者是增加一些资本市场的基本常识,而很少涉及系统、前沿的财务理论和相关的数量分析内容.


(三)职业道德教育弱化在就业导向的压力下各个学校将会计各种资通过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而忽视对学生进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黄珺、蒋颍歌、潘美霞等对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五所高校会计专业本科生进行的有关会计职业道德问题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5%左右的学生所在院校未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其中没有院校系统开展该项教育.目前我国高校往往偏重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而忽视了对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的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导致会计核算失实、会计查重以及审计舞弊等案件层出不穷的重要根源之一.

(四)教师队伍建设成为瓶颈师资力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体现学校学科实力和学术地位的综合指标.经过多年的扩张式发展,各个高校师资力量出现了明显的短缺现象,这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如宁波大学会计系设计的《高校会计教学现状及改革方向的调查问卷》,对6所综合类大学、6所财经类大学和2所部属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调查,在对教师素质满意度的调查项目上,12.46%选择的是很好、38.38%选择的是较好、32.25%选择的是一般、13.35%选择的是较差、3.56%选择的是很差;在对师资需要加强的方向上,41.20%选择的是教学方式呆板、16.47%选择的是实务能力差、15.74%选择的是责任心不强、13.46%选择的是科研能力弱、13.11%选择的是专业知识不足.教师队伍建设遇到的瓶颈问题还体现在想引进的高素质人才不愿来,自己培养的人才又留不住.很多高校特别是非财经类高校,通过“短平快”方式发展起来的会计学专业,既没有一定的专业积累,也不具备学校重点投资建设的优势,师资队伍结构的不合理是困扰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全面职业教育特征分析

(一)强调专业内容学习能力专业内容的学习所对应的是认知能力和行动技能,力求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识结构,这里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获取技术知识、生态知识、经济知识、结构知识等能力.作为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除了教授学生特殊领域的已有专业技术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不断改革和创新现有技术的一种信念,这些信念来自于对生活、对大自然和美好人生的一种热爱.因此,在专业能力的培养上,以现有技术为基础,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自主改良和创新的,强调内生性的专业能力培养.

(二)注重解决问题方法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主要是对基本学习和工作技巧的掌握和应用,力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力.方法能力强调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包括独自获取信息、有效加工信息,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方法能力训练关注的是学生独立的思维习惯和面对新问题的反应能力.作为一种终身教育,职业教育在于通过对学生进行具体、直观的技能方面的训练,最终使学生能够形成独立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某一方面已有的技巧,这是职业教育的精髓所在.

(三)培养交流沟通能力交流沟通方面的学习,主要是掌握基本的合作和沟通技巧,力求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社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等.学习、技术最终是要为社会怎么写作的,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作为职业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通过实训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学会融入社会,在合作中激发出创造的火花,在交往中体现出技术的价值.

(四)发展情感道德素质情感道德方面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自己的兴趣领域,并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和生活做合理的计划和构建.侧重于培养学生对自己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力求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包括职业道德、环境意识、学会尊重、乐观积极的处事态度等.情感道德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自己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不断内化、深化和提升而形成的,是行为人所特有的情感形式.良好的情感道德素质是个人职业生涯的基础,是持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全面职业教育思想这四个方面特征的内容,与我们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思想是吻合的,是一种基于行为导向的教育.在学习活动中强调“头-心-手”多器官功能的协调开发,促进人性的全面发展,不仅能够协调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和智力结构,为学生将来接受相关专业领域的继续教育奠定基础,而且能更加切合企业职业实践的现实需要,方便学生在完成职业教育后进入职业生涯.

四、全面职业教育思想对会计本科教育的启示

(一)培养目标定位恰当、课程体系设置合理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具有先决性的核心概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学校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学科专业定位、怎么写作面向定位的综合反映.简言之,培养目标实际上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对于会计本科教育,可以借鉴职业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将其培养目标定位为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市场经济中企业或组织需求的具有一定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相关专业知识,并具备较强学习技能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这样的目标定位比较符合这类学校的实际,充分体现“拿来主义”的精神,以实用为主.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特别注意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性部分,把应用型环节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强化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要注重和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打下宽厚的理论知识基础,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渗透和融合,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对代表不同层次的4所高校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会计本科学教育培养模式中,两类基础课共占总学分的59.79%,几乎是专业课学分30.27%的两倍,实践环节仅占11.54%的学分(而且毕业论文又差不多占了其中一半).因此,根据我国高校会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普遍框架,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模块应该大大降低比例,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适当增加比重,而实践教学模块则是重点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如何将实践教学融合到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当中去.

全面职业教育思想对会计本科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职业教育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情感道德教育同行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大学本科教育寄予较高的期望,随着大学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本科教育在培养方式和培养体制上要有所变化.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应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转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主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前助理干事纳伊曼指出:“学会学习的概念意味着受过教育的人将会知道从哪里能很快和准确地找到不知道的东西.在高等教育阶段,如果现在的人们估计用80%的时间用来传授知识,用20%的时间来获得学习的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话,这种比例将来一定要根本改变.”对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除了要着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外,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突出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将情感道德教育融入到整个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道德教育同行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第一,引入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和学互动的教学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中的一种.以“出纳工作”项目为例.首先,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导学生明确出纳主要的工作任务,并设置子项目;其次,根据项目任务的需要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各子项目的具体任务,制定计划;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合作,实施完成项目任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引导者的这么一个角色,既参与其中,又要善于沟通与激励.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过程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第二,形式多样化的职业道德教育.虽然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最后暴露出来的是会计舞弊或审计失败等案例,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能仅仅理解为“不做检测账”,实际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以培养个人完整人格为前提的一种基于维护会计职业声誉的全面教育.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案例,在对学生分组的前提下,让各组学生课前收集与该案例相关材料,整理分析案例的关键点,在课堂上集体讨论,通过讨论深化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2)现场感受法.通过组织学生现场旁听法庭对民事或刑事案件的审判,让学生现场感受法律的威慑力,这种实践教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控制一定的学生人数,必须要求每位同学书写旁听感受.(3)视频教学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观赏一些经典影视作品,在娱乐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给学生提供能体现真、善、美有教育意义的作品.

(三)建设层次合理的教师队伍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魅力所在,建设一支能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层次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各类型院校立校之本,也是学生期望之所在.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笔者以为:第一,加强教师素质建设.一方面,要提高会计学教师的师范技能,提高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因为会计专业的教师在工作前大多没经过系统正规的师范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学和研究能力.套用一句广告词“有实力自然有魅力”,老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第二,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以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改变原有机械的激励分配制度,评价体系应以学校自身定位和特点作为出发点,在教师职称的评聘上不能“一刀切”,唯“科研成果”是论,也要看其教学理念、水平和效果及与用人单位合作指导学生实习或实训的能力等,从多方面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第三,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在人才配备上内外结合,这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机制,针对会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学校可以多渠道灵活的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执业会计师来补充教师队伍,同时也可以鼓励在岗教师挂职锻炼.第四,促进教师的团队合作.以精品课程的建设作为一个平台,促进专业建设,加强教师间的团队合作,发挥团队配合的溢出效应.根据我国教育部的界定,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按照这样的标准唯有团队合作不能实现.

(四)建立校企长期的合作关系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是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又具有专业所需理论知识和人文知识的一种教育思想.实施“双元制”的教育模式,一方面,学校将企业的实际问题引入校内的实验或实训课堂,丰富了教学方法、完善了教学体系,既推动了学校基础性研究,也缓解了学生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企业支持“双元制”教育模式,既可以得到政府的补助、降低劳动力成本,也可以在培训期间发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人才.因此,这一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广为推崇.比较我们国家的制度、政策和法律环境,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在建立校企长期合作方面可作如下尝试:第一,选择合作企业时,应以人员流动性较强的相似度检测企业为主,如各类型事务所或咨询公司.因为,这类型企业一方面人员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业务涉及面较广,比较适合开展实践教学.第二,要对学生质量进行适当筛选,以提高合作企业长期合作的积极性.这一筛选过程本身,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促进,同时也能降低合作企业进行职业培训的磨合成本,以便于长期合作.第三,与合作企业开展经常性的人员交流.人员的频繁交流既可以促进相关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同时也可以增加校企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长期以来,由于社会传统和政策缺失,使得我国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校企之间没有形成一种合作的长效机制,但随着我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加,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加大,校企之间的双赢合作最终将会形成.

纳伊曼:《世界高等教育的探讨》,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12]史惠芬:《项目教学法在财会专业课程中的应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年第26期.

[13]蔡跃:《德国综合性大学的“双元制”教育模式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第7期.

(编辑聂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