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法制教育途径

点赞:23893 浏览:1076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从界定法制教育的基本内容入手,阐述对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 键 词:大学生法律素养培养途径

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生力军、中国社会未来的主体,作为国家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生力军.高校法制教育中存在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提高、法律素质的培养、影响着高校法制教育目的的实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进程.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对策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与执行党的文件精神、实现现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当然,文化素质作用于人整体素质的各个方面,是大学生其他素质形成的文化基础①.另一方面,法律素质又是文化素质整体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内容,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要求.

1.法律素质的内涵及内容

法律意识指的是人们对于社会中的法以及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表现为对法律现象所进行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以及对法律行为的评价,包括三个渐进层次: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思想体系的内容②.

法律素质是关于法和各种法律现象的知识、认识、观念、意识、思想、心理和能力的总和.它主要表现在对法本身的认识,对现行法律的要求与态度,对法律运行的评价、理解和解释,对人的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以及守法、用法能力等方面③.公民个人的法律素质是通过其掌握、运用法律知识的技能及其法律意识表现出来的.因此,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对公民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形成适应社会生活的法律素质无疑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1.1法律知识是法律素质形成的前提基础

提高法律素质,其基础性前提是必须掌握较为系统、全面、丰富的法律知识③.法律知识是人们对法的最一般、最基础的感性认识,是对各种现行法律规则最直观的了解与掌握.法律知识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包括法的基础知识、宪法知识、刑法知识、民商法知识、行政法知识、经济法知识以及法律运行环节方面的各种知识等等.只有具备最基本的法律知识,我们才能树立较高的法律意识,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法律来解决纠纷、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要求或者说能力,法律素质才得以最终形成.

1.2法律意识是法律素质形成的观念基础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各种法律现象的认识、观点与心理的总称.它是法律现象在主体大脑中的能动反映,是人们对外在客观社会现象的主观认识与把握状况.现代法律意识通常表现出法治、法律至上、人权、权利意识等特质,它是现代法治社会得以耸立的精神基石.现代法律意识是法律素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现代法律素质形成的观念基础.我们只有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才能认识到法在实践中的重要性,才能提高法的运行效果,才能发挥法这一主要社会关系调节器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法制教育途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1.3法律实践是法律素质形成的实践基础

光有法律知识、法律意识,还不足以形成法律素质,法律素质的形成还必须加强与提高社会主体法律实践的运用能力,必须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提高司法效率、促进执法公正与公平.较强的法律运用与实践能力是法律素质的应有要求,是促进现代法律素质形成的实践条件.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实践是法律素质的三个基本元素,从纵向发展角度而言,它是先具有法律知识,后树立法律意识,再积极法律实践,然后又形成新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最后再回到法律实践中的这样一个递进循环发展的过程.三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因此,对现代大学生必须同时加强这三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尽早促进现代法律素质在我国大学生中形成与发展.

2.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意义

高校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人才的任务.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到学法、守法、懂法、用法,对于维护学校自身的稳定和建设和谐校园,乃至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如下必要:

2.1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

国家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党在新世纪就未来中国的治国方略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④要自觉学法、用法、守法、护法,自觉地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法律规范之下,勇于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在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和法治的不断发展,通过司法途径即通过诉讼解决纠纷应当是最正当的途径,大学生应重视和习惯于通过法律的正当程序解决矛盾纠纷,培养法律意识,懂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懂得与自己工作和生活有关的法律,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实现社会生活的和谐有序.大学生是我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法律意识的有无、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大学时期的法制教育.

2.2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要求高等学校也要实行素质教育《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增强适应时怎么发表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大力加强法律教育特别是宪法的教育.该意见明确地把法律素质作为现代人才素质的重要方面提了出来.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力量,也是未来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重要来源,如果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缺乏法制素质,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不用法,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就不可能适应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怎么发表展的需要.在大学生中加强法制教育,也应成为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3社会现实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近年来,大学生作为犯罪群体,频频出现在报刊、电视等媒介上,犯罪人数也明显地呈现出上升趋势.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学生违法犯罪的逐年增高,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象产生的不良的社会的影响力和危害极大,对高等教育本身的冲击也十分严重,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

3.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部分,或多或少都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有的甚至法律知识还较丰富,而面对具体问题时,有些大学生法律意识较强,能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对自己应当享有的合法权益极力维护,遇到问题首先想到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有些有法律知识,了解法律法规,但由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如司法腐败等现象,使其对法律产生误解,一些大学生犯法并非因为不知法,而是知法犯法,把法狭隘地理解为一种工具,而非追求的目标,认为法就是条文,而忽视了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即秩序、自由、效益、平等、人权、正义等;其余一部分大学生思想简单、易冲动,感情用事,往往丧失理智,根本不考虑法律法规及行为后果.对现行大学法制教育的成果我们应充分肯定,通过大学期间法律课程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提高了法律素养,意识到了法律的重要性以及依法治国的意义所在.


4.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低下的原因

4.1法制教育有待加强

我国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大学的普法教育不得不从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入手,一些在中小学就应该了解的内容还要在大学的课堂上再次提及,这样就制约了大学生的现代法律精神的培育,并使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偏低.不过,当前大学教育把专业课放在首要位置,对于法制教育课根本就是敷衍了事,走过场.作为大学生必修的《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法制教育的主要环节之一.由于课时少,内容庞杂繁多,目前已成为《法学概论》的缩写本.老师犹如蜻蜒点水,匆忙赶进度,只能是做简单的知识罗列、堆积,案例分析、社会现象分析等都无瑕顾及;学生往往疲于应付,死记硬背,应付过关考试.师生都苦不堪言.⑤

4.2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权力腐败没有得到完全有效地遏制,权钱交易和司法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抢劫、盗窃、诈骗防不胜防,暴力犯罪、高智商犯罪让人吃惊;还有极少数领导干部,目无法纪,官官相护,以权代法,以罚代刑,甚至有个别干部利用职权枉法、行贿受贿、徇私舞弊.这些现象无形中削弱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有效性,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法律权威.⑥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对法律产生了不信任感,认为即使有健全而完善的法律体系,在中国也很难贯彻实施,因而法律只是限制守法人的行为,对更多的违法者来讲是无用的.

4.3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崇拜“贤人政治”,习惯处在人治之下,缺少追求自由、平等正义、人权和法治的民族理性,缺乏法律至上的思想渊源,这使大学生在权力和法律面前,对权力充满信心而对法律没有信仰,缺乏对法治秩序的追求精神.⑦而且,中国有“息事宁人”、“远离争讼”,甚至“厌讼”的传统法律思想,人们都不愿和法律有瓜葛,一旦涉案,又有私下解决的心理,这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再则就是社会现实的干扰,像“我爸是李刚.”这样的现实无不影响着大学生对法律威严的怀疑.

4.4家庭生活的熏陶

不难发现,家里曾经涉及过法律事件的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多.父母的法律素养和对法律的态度对学生有直接影响:父母有较丰富的法律知识,对法律的权威深信不疑的,孩子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关注法律的习惯和对法律的信仰;⑧父母的法律知识较少,对法律持怀疑态度的,认为“权大于法”的,孩子也会多少有类似状况.循规蹈矩工作和生活的家庭,他们培养的孩子从小就会因为他们的安全而感到法律的神圣.相反,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文化素养相对较低的父母,他们的还是看到的往往是些灰色和黑暗的一面,因此,从小时候开始,他们的心里就没有那么阳光.他们总会对社会的公平、公正、公开等产生很大程度的怀疑.情况稍微好点的孩子,他们不会对社会产生敌视.情况糟糕的孩子,他们就会用敌视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点点滴滴.

5.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途径

当前高校法制问题较多也很严重,笔者认为我们应采取如下措施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5.1高校管理部门要认识到法制教育的的重要性

高校要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加强高校法制教育工作力度,将法律素质的培养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规划中.高校的管理者应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将其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要增强高校及其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研究和讲究高校法制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遵循法制教育的规律,培养自觉、自愿的守法精神和塑造体现、正义、效率、公平等现代法治理念的教育,让学生成为拥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合格人才.

5.2合理设置法律课程,配备专业师资队伍

作为应用性很强的法律基础课应独立设置,并且与现行课程体系中的计算机基础课和大学生英语课具有同等的地位;可根据专业性质和特点开设专门性的法律选修课程,如商事法律、建筑法、劳动法等,使法制教育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和以后工作的需要.再则,法制教育是一项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教育,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规范的内容和相对稳定的教育渠道,而且必须有受过正规培训、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法律教师队伍.高等学校的法律教师不仅要熟悉高校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而且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拥有较高的法律素质,不一定在某个领域研究多深,但必须是法学方面的通才,前后贯通能够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5.3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

教师在传授法律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应该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围绕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讲解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分析问题,提高他们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5.4寓教于法制教育活动

在课堂教育之外,还应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努力创造法制校园文化.如学校可以在每年的法制宣传日,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可以结合学校、社会上出现的法律问题,开展法制讨论、法律常识竞赛、法律演讲;也可以搞法制宣传周、法制宣传月活动;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成立大学生法学学习小组和研究会等.总之,法制宣传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拘一格,使学生多接触法律知识,培养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兴趣,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5.5创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

正确的法律意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体验和感受,大学生生活在校园,体会、感受最深的是大学校园有关的和亲身经历的事情.所以,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对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十分关键的.这就要求高校要坚决依法治校、治校的方针,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符合法治的精神,学校的决策不得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违背,各项决定、措施要体现公平与正义.大学教师的身教胜于言传,这就要求大学教师一定要做守法、用法的模范,对待所有的学生要公平、公正,以自己的行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环境的净化是预防高校学生犯罪的重要前提条件,各级政府也要配合高校大力整治高校及其周边治安秩序,严厉打击制造、传播“黄、赌、毒”的犯罪行为,铲除各种精神垃圾,净化社会环境.⑨

总之,法律素养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何况是当代的大学生呢.大学生是新思想接受最快的群体,在这个法律意识还相对淡薄,法律教育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多元社会里,他们各方面的历练还不够,他们还会很轻易的受到某些不良行为和风气的影响.为了社会的更加稳定与和谐,关心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的提高与改良大学生法制教育制度和策略刻不容缓.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1A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