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贷款风险防范

点赞:25447 浏览:1187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4-000-02

摘 要近年来,地方高校面临着贷款本金到期的还款压力,各高校财务风险已日益突显,给各学校正常发展带来了困难.虽然政府已于2011年通过财政拨款、补助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目前的窘境,但积极探索出化解高校贷款风险的对策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者尤为紧迫的工作.本文以A省属高校为例分析了地方高校贷款形成的类型、原因,并就防范高校贷款风险提出几项可行性对策.

关 键 词地方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一、背景分析

本世纪初,各高校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扩大办学规模所带来的经济资源紧缺的问题,普遍采取了银行贷款等各种措施来筹集资金.2006年以来,随着贷款还款期的到来,各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已清醒地认识到贷款办学是一种风险行为,它不仅给高校带来经济利益,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缓和经济资源紧张的局面,又是加快学校发展的有效融资手段,但是债务超过学校的自身偿债能力,也会危及到学校的经常性开支与可持续发展,使学校陷入财务困境,进而遭受损失,甚至影响学校形象,降低学校资信度,给再融资带来困难,并造成资金链断裂,给学校造成财务危机.因此,探索化解高校财务风险的对策尤为紧迫.

目前,地方高校财务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高校贷款总额持续增长

2006年A省属35所高校负债总额为67.40亿元,其中银行贷款的累积余额为66.8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39.88%;负债总额中银行贷款在2005年末为57.74亿元,2006年达到66.80亿元,平均每年新增贷款12.44亿元,平均每年递增72.95%.

(二)部分高校资产负债率较高

2006年A省属35所高校平均资产负债率为30.70%,但有4所高校资产负债率超过60%.

(三)债务率明显偏高

学校债务率,即学校年末对外负债总额占学校年经费收入的比重,是反映学校债务信用的高低,表明当年学校对债务的承受能力.过高的债务率降低了学校的信用程度,并反映了学校承受着巨大的到期偿还本金的压力.目前A省属高校平均债务率为133.36%,有16所院校的债务率超过100%,其中有8所院校超过了200%,最高的为345.25%.

(四)个别院校偿债率偏高

偿债率是反映学校对外负债能力的另一个指标,即学校年到期债务还本付息额与学校收入之比.目前A省属35所高校平均偿债率为14.65%,但也有个别院校的偿债率偏高,甚至超过了50%.

(五)资金储备能力普遍不足

学校资金储备能力是指年末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资产可供正常支付的周转月数.目前A省属35所高校平均资金储备能力为-1.95,表明省属院校的资金储备能力普遍不足,资金储备缺口较大.

(六)部分院校收支比例失衡

学校的收支平衡比是指学校本年度经费总支出与经费总收入的比值.目前A省属35所高校平均收支平衡比为97.17%,其中有13所院校收支平衡比大于100%,占院校总数的37.14%.个别院校收支比相当高,比如某大学收支比高达143.79%.

(七)少数高校垫付资金偏大

垫付款占年末流动资金比重是指学校年末应收及暂付款总额占学校全部流动资产的比重.数值越大,说明学校的财务风险越大.目前A省属高校平均垫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的比重为37.09%,其中有17所院校垫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比重大于40%,占院校总数的48.57%.地方高校在如此形势下,逐渐显露出以下影响高校健康发展的贷款风险.

二、贷款风险类型分析

高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内部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发生负面偏离的可能性称为高校贷款风险.关于高校贷款风险,从总体上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高校贷款引发财务状况失衡风险

高校由于大量贷款,超出了负担利息支付的能力,高等学校的流动资金是有可能短缺的,可能出现发不出工资或不能维持日常开支、工作正常运转的风险,如此将势必导致高校财务在运行中失去平衡.

地方高校贷款风险防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财务风险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贷款资金运作失误的风险

贷款资金由于在调度、投放等过程中,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资金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现象.例如,学校在使用贷款资金的过程中易出现过于集中使用贷款资金或挪用专项贷款资金的行为,而且,资金运作还受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的影响,可能出现不确定的贷款资金运作失误风险.

三、贷款风险成因分析

高校贷款风险,是指与高校在正常的运营过程中筹集借入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高校贷款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究其根本,是各方面利益的驱动.

(一)高校基建规模过大引发巨额贷款

目前A省属高校正在规划或正在建设新校区,计划征地、建设新校舍等据测算需投入资金121.65亿元,各学校目前筹措了基本建设资金67.25亿元,其中银行贷款38.27亿元,占59.9%;学校自筹17.44亿元,占8.4%;政府投入0.7亿元,占1.5%;社会企业投入5.63亿元,占8.4%;政府投入0.7亿元,占1.5%.高校征地后的基本建设支出巨大,仅靠财政拨款往往难以满足基建需要,贷款成为首要选择.然而,大额贷款、高利率产生的巨额利息,导致有些高校到期无力偿还贷款的本息,有的学校为了偿还贷款,只有借新还旧,对高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高校规模的极度扩张,新校区建设的资金需求,是导致高校债务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

(二)改善教学条件投入巨大

近年来,本科教学评估达标对各高校的生师比、教学经费年均增长率、生均教学经费投入量、生均教学设备费、生均校舍面积、生均运动场地面积、生均用地面积等都有明确地规定.一些高校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不得不采用贷款方式添置图书仪器设备,增加对教学的投入.由于地方财政拨款有限,是教育部属院校的1/3,而评估指标均按照教育部院校的标准设定,无形中对地方普通高校更是“雪上加霜”.为了保证教学评估的顺利完成,在资金筹措上,向银行贷款成为主要途径.然而,高利率、大额贷款产生的巨额利息,成为学校的沉重负担,严重阻碍着高校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成为将来高校办学效益的巨大障碍.

(三)高校筹资体系不完善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发展必须建立依法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新机制.除国家财政拨款外,高校可以通过收费、税收减免、产业、社会捐赠、基金、科研、贷款、利息等手段多渠道筹措资金,贷款只是其中一种筹资渠道.由于一些高校校办企业管理机制不合理,管理不规范,校办产业自我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多数校办产业无法盈利.另外,由于观念影响,学校很难得到社会各界的捐助,向社会筹资的道路进展缓慢.还有一些高校扩大办学仅仅依靠银行贷款,甚至抱有“只还息、不还本和“等、靠、要”的思想.同时,银行方面由于对高校贷款风险认识不足,客观加剧了高校负债的产生.

(四)利息支出增长过快

随着学校贷款资金量的逐年增加,利息支出已成为学校不可小视的一笔支出,根据测算,A省属高校贷款利息支出约为3.85亿元,占学校学费收入的15.75%.学校巨大的利息支出直接挤占了正常的事业支出,给学校每年正常事业维持费的资金安排带来一定的风险,存在到期贷款本金清偿的财务风险和学校长远发展人员收入稳定或递增的财务风险.因此,关于教育事业收入增加的这一部分有多少能用于还贷,还应细致测算,审慎考虑.

四、解决贷款风险对策分析

(一)完善办学体制的同时调动高校管理与投资的自主权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原有的教育配置方式发生裂变,也要求高等教育的融资和投资体制跟着变化.如果高等教育办学单纯依靠国家和政府拨款,财政必然无法支撑,更严重的财务危机也会日渐突现.所以应充分调动社会投资体投资办学的积极性,形成多种力量投资办学的新体制和新格局.

(二)积极争取与地方财政拨款改革财政投入的方式

由于教育的准公共品性质和教育的公益性,要形成一个有效的高等教育系统需要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投入.[1]政府对于高校的拨款,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公益事业特点.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怎么写作,肩负着培养国家急需高级人才的重任.政府作为直接、最大的受益者,对于高等教育有“社会责任”,必须为高等教育的发展筹措经费.不论高校如何通过多渠道融资,政府都应该是高教最主要的投资者,都不能减少自己作为主要投资者的责任和义务.

(三)改革与地方财政投入的方式

目前高校经费拨款实行“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的分配方式.对于如何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拨款体制,王光宇、徐晓辉在《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革新》中指出:在方法上,引入绩效预算,对高等学校的所有拨款使用的效益、效率和质量进行评估.在方式上,应改变现行拨款体制,由政府直接向高等学校拨款的方式,改为由专业绩效评估委员会负责拨款.该委员会由专业人员和高校评估委员会组成,具有很高社会公信力.委员会可根据高校综合评估结果作为拨款依据,委员会拨款要程序公开、透明,结果对外公布,受社会舆论监督.政府根据拨款委员会的拨款方案向高校拨款,加强对高校拨款使用情况的全程监督,按实际使用效率,作为今后拨款的重要依据.

(四)拓宽高校市场融资渠道

高校应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身优势,搞好科技开发与多向合作,提供多种形式的有偿怎么写作,增加学校经费收入,并努力争取国际资金的投入.众所周知,高等学校具有较强的“科技优势”.大批的科技专家、先进的实验设备,以及大量的科研课题、技术攻关项目、技术咨询等都等同于科技优势和较强的竞争能力.这个过程也可以为高校获得可观的资金收入.另外,还可通过发展校办企业,以企业利润来补充经费.

(五)规范高校贷款,建立债务危机预警机制

建立高校债务危机预警机制,就是把风险预警机制引入高校内部,让高校责任人、职工共同承担风险责任,使责、权、利三者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本文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基础上,以26个财务比率指标分为四类构建针对与高等学校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并借助于SPSS统计软件的因子分析工具,寻求9个互不相关的、且包含了原始指标接近85%的信息的公因子(F),利用这9个因子的得分矩阵作为原始数据,运用判别分析工具,建立具有省属高校地方特色的债务危机预警模型――地方高校费歇(Fisher)判别函数(Q).由于篇幅有限,模型建立过程省略,现仅判别函数列示如下:

无警类:

Q1等于0.342F1+0.561F2+1.369F3-2.607F4-0.739F5+3.560F6-2.108F7-3.024F8-3.146F9-7.676

轻警类:

Q2等于0.479F1+0.808F2-1.143F3+2.909F4-1.162F5-3.448F6+1.034F7+1.605F8+2.885F9-2.256

重警类:

Q3等于0.190F1-0.385F2+0.178F3-0.575F4+0.036F5+0.674F6-0.033F7+0.029F8-0.520F9-1.614

巨警类

Q4等于-0.118F1-0.977F2+1.091F3-3.124F4+5.469F5+3.056F6-0.711F7-2.116F8-2.657F9-10.869

将各高校的因子得分代入上面4个判别函数模型,进而确定其所属类别:对计算出的4个数值Q1,Q2,Q3和Q4进行比较,若Q1值最大,则该高校应归入无警类,若Q2值最大,则该高校应归入轻警类,若Q3值最大,则该高校应归入重警类,若Q4值最大,则该高校应归入巨警类.


将地方财务数据代入以上判别函数,判别结果显示财务状况优秀属于无警的高校有4所;财务状况较好即属于轻警的高校有8所;财务状况较差即属于重警的高校有22所,财务状况极差,风险很高的有1所.

通过建立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各高校就可以确定其所属类从而可以预报其警情,及时并有效地揭示高校在财务运行中的潜在风险,以便各级领导及时做出相应对策.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地方高校财务风险的分析和对策研究,并拟通过一系列财务风险指标的数据监测,提出构建债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初步构想,对地方高校财务资金运作风险边界作出不同程度的预测、分析、监控、诊断和矫正,提供相应的控制和防范措施,明确高等学校未来资金投入产出上努力的方向,促使高等学校在快速发展中努力做到管理工作制度化、投资决策科学化、操作程序规范化、运行风险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