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沪籍上海文科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选择其影响因素

点赞:8061 浏览:2438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我国人才分布不均现象越来越明显,有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地选择的问题进入学者的视野,通过定量研究方法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对毕业生就业地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沪籍上海高校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和其社会资本对其选择上海或者家乡以及第三城市的影响显著,但经济资本对其就业地选择的影响却不显著.

关 键 词:就业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

近年来,我国人才分布不均衡现象非常突出,上海等一线城市人才拥挤,但是中西部等二三线城市人才匮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毕业后的城市流向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当然,大学生就业地的选择可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找出毕业生就业地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我国进行合理的人才分流政策的研究制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对华东政法大学2014届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的调查,研究非沪籍上海文科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选择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我国进行合理的人才分流提出合理政策建议.


一、三大资本

三大资本是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质量因素之和.社会资本自从提出之后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很多学者也给出了其不同层面的定义,但是我们这里取林南对其的定义,社会资本是指嵌入社会网络关系中的可以带来回报的资源投资.本文中的经济资本不同于统计学意义上的经济资本,由于大学生的准劳动者身份问题,在本文中大学生经济资本衡量标准选取为家庭经济资本.当然,毕业生在做出就业地选择的决定时,也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存在,在本文中,我们忽略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

作为中国社会的人才,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多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到其就业,都是众多学者所关心的问题,但是即使只以人力资本或者社会资本作为切入点,学者们也已经研究了有关其就业的很多方面的问题.宗晓武、周春平(2012)把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分为了知识资本和能力资本,并且认为知识资本并不能较大程度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质量,而能力资本反而能够更大地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他们建议大学教育应该扩大口径,加强实践性和通识的教育.孟大虎、苏丽峰、李璐(2012)利用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了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实现的关系,他们关注大学生就业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就业实现,一方面是就业质量,他们发现能够影响到就业实现的人力资本并不一定能够显著影响到就业质量.代峰、吴克明(2009)研究了社会资本对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正面以及负面影响,他们认为社会资本对于大学生就业质量同时拥有正面和负面影响,积极影响在于社会资本能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效率、增强职位匹配性等,不好的影响方面在于其易于妨碍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产生不公平等.卢姗、王琼(2007)对上海350名本科高校的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引出了相似度检测城市的概念,外加学生的就业地选择心理倾向,从而建立起就业地选择的引力模型.

以上学者的研究中都能够说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三大资本对于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研究却很少,如今的大学生很多都离开家乡异地求学,毕业之后就业地的选择关系到国家人才的分布.本项目研究的是非沪籍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地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目的在于研究影响非沪籍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地选择的主要因素,为国家人才的合理引流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检测设

检测设一:人力资本越高,毕业生越倾向于选择一线城市就业.检测设二:社会资本越高的毕业生越倾向于选择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就业.检测设三:经济资本越高,毕业生越倾向于在一线城市就业.

(二)抽样设计

笔者在华东政法大学总共发放问卷375份,有效回收问卷355份.男生152人,女生203人.本研究在抽样分布上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根据每个专业占总人数的比例对每个专业进行抽样,同时遵循每个专业的男女性别比例进行抽样,使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非沪籍上海文科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选择其影响因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指标设计

1.因变量选择,就业地选择分为: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

2.自变量选取:(1)人力资本因素:1)成绩绩点排名:根据成绩绩点排名,将学生成绩绩点划分为前10%,10%-50%,50-90%,后10%四大类.2)证书获得:设置为虚拟变量,曾经获得过证书为1,未曾获得过证书为0.3)担任班委次数:这里只强调担任班委的次数.4)担任志愿者次数:这里只强调担任志愿者的次数.5)实习次数:这里只强调担实习次数.6)身体健康状况:分为基本不生病、偶尔生病、比较容易生病、患有长期慢性病、患有重症等.(2)社会资本因素:本研究通过测量学生在即将就业的城市中自己或者家人较为熟识的人的个数来测量学生在此城市工作的社会资本.熟识的人越多,社会资本水平越高.(3)经济资本:分为家庭经济水平比较高、一般、比较低.(4)控制变量:1)性别:设置为虚拟变量,男性为1,女性为0.2)户籍:设置为虚拟变量,城镇户籍为1,农村户籍为0.3)家乡所在地:本研究将家乡所在地分为:省会城市/直辖市/自治区首府、地级市、县或县级市、农村四大类.4)情感期望是指学生选择某地作为就业地是因为某人的期望,完全是自己的意愿为0,其他人的意愿期望为1.

三、数据与实证研究

样本描述以因变量分类为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分类为模型

本模型在整体上通过显著性检验,由表2可以得出,在人力资本中,在处理之前纳入了成绩绩点排名、证书获得次数、担任班委次数、担任志愿者次数、实习次数等变量,但是由于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去掉之后对其他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也不大,所以在最后的模型中纳入了担任班委次数和实习次数,但是通过模型能够看出只有担任班委次数对毕业生就业地选择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为担任班委的次数越多,相较于二线城市,毕业生更倾向于一线城市就业.这说明人力资本更高的学生更容易选择一线城市就业,这验证了检测设一的真实性,同时也能说明一线城市比二三线及以下城市更加能留住人才.而社会资本存量对毕业生就业地的选择同样很显著,相比于一线城市,社会资本越高的毕业生也就越倾向于选择二线或者三线城市及以下城市,这也能说明中国关系、人情社会的现状,对于在中小城市有关系,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在其就业,而这种现象在一线城市来讲不及其他城市严重.这也验证了检测设二的真实性.

同样,家庭经济水平对毕业生就业地选择没有显著影响,这与我们的研究检测设不符,即检测设三不成立.

而家乡所在地和期望对毕业生就业地选择同样起到显著作用,其中,家乡所在地为地级市、县或县级市、农村的毕业生相较于家乡所在地为省会城市/直辖市/自治区首府的毕业生在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选择中都更倾向于选择三线城市就业,这可能是因为家乡所在地的级别越低,也就越倾向于选择生活节奏和压力不那么大的三线及以下城市.而相比较于无他人期望的毕业生而言,有他人期望的毕业生相较于二线城市和三线及以下城市,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一线城市.

四、结论

总的来说,越是人力资本高的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更发达的城市就业,而社会资本越高的高校毕业生则更倾向于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城市就业.当然城市的经济水平和薪资待遇也必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地选择时考虑的问题,还有来自其他人的意见也会成为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地选择的因素.所以,对于此,本报告作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提升二三线及以下较为不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公平性.

(二)提升二三线及以下较为不发达地区对于大学毕业生的薪酬水平.

(三)对大学生及社会进行支援二三线及以下较为不发达城市,支援家乡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