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性教学管理模式探析

点赞:11888 浏览:477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工科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为了提高工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在《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教学中开展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讨,并对此教学模式对《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教学的作用进行了教育实验研究,对工科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电机与电力拖动教学教育实验教学改革

1.问题的提出

1.1对传统教学模式在《电机与电力拖动》教学中的反思结果

在现在的工科教学,特别是《电机与电力拖动》教学中,“主体性缺位现象”仍然存在.由此,教学中自然就会出现以下一些现象:集体统一教学的机会多,学生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集体统一依从教师的机会多,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机会少.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至关重要,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重新审视教与学的方式,创立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均得到提高.

1.2《电机与电力拖动》教学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此门课程是工业自动化及相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在专业学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又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技术应用课,直接为工业生产怎么写作.该课程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应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且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理论知识偏重.

2.研究理论

2.1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质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在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以及瑞士教育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基础上建构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全新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将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通过接受知识过程中的激励、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学生作为探究知识过程的主体,从而使其在此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是教师把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取得的新进展引入教学活动,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主动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经验,表现具有个性行为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打破原有的凝固、完整的学科逻辑和机械的顺序教学组织形式;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并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改革与补充,但是把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发展着的研究性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运用到大学工科课堂教学,特别是电气自动化教学中的探索和研究在国内还是一个研究不多的领域,本课题研究就想做此方面的尝试,为工科的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2.2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特征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上通过教学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研究性地“教”,学生研究性地“学”,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个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包括问题解决类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实验类研究性学习、科技制作类研究性学习、调查类研究性学习、扩展性研究性学习、科技前沿类研究性学习,这里我们主要探讨的是问题解决类研究性学习与探索性实验类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在教学中的作用.

3.教育实验研究的准备

3.1研究实验样本

实验样本选取本校自动化专业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两个班学生的一年级成绩综合评定情况基本相同,教学实验前学习习惯的培养情况也基本相同.(1)班男生35人,女生7人;(2)班男生34人女生8人.

3.2教育实验预期目标

主体目标:通过分项目标所得的实验数据,探求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对强化主体参与,构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求知识的互动合作交流的教学是否有促进作用.

分项目标:1.通过实验探求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对所设定的区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的促进作用.2.通过实验探求班委角色与非班委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差异,探求男生与女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差异性.

3.3研究的工具

为了检测教育实验效果,建立了三种实验测评工具,首先根据课程的要求及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发展着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和研究性教学方式的思想编制了一系列的探索性实验类研究性学习课题,编制中遵循以“问题”为主线,贯穿“研究”的精神;然后编制测试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试题及被试的电机拖动的期末的考试成绩;在教学的同时针对研究性教学对学生

4.教育实验的操作

4.1教育实验思路

本实验是为了通过研究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意义.采用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比较分析研究方法,在实验前设计调查表和测试题对两个班的实验对象同时调查和测试.实验中实验班进行研究性课堂教学,对照班进行传统性课堂教学.经过一个学期,实验结束后,再用调查表和新的测试题对两个班同时调查和测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通过数学统计处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从而作出科学的、定量的描述.实验操作按以下程序进行:前测→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后测→分析评价.

4.2教育实验原则和教学策略

实验遵循整体参、独立研究和互动交流三项原则.采用四个教育策略:一是整合研究内容,营造研究性学习气氛;二是强化角色作用,确保研究性学习的独立合作协调;三是强化问题解决,突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四是实施多元评价,保护学生主体的参与积极性.

4.3教育实验情况

根据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发展着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和研究性教学方式的思想,思起于疑,以问题为载体,构建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此堂课之前结合现实生活及课堂要求提出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景性问题,问题应简单,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及现有的研究条件相符合.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查阅有关资料;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设计方案,拟定实验步骤,画出实验线路图,做实验时,记录现象、数据及图表,进行理论分析、论证,团结协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在教师参与下,交流论证,评估完善.最后学生将研究成果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和口头材料,通过交流研讨,相互分享成果,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分析、思考和申辩.一般每个课题结束时主试都要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为学生下面的学习做准备,也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准备,进行课堂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5.研究结论

5.1学习成绩对照与分析

实验班与对照班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成绩对比对照班平均分67.36分,标准差15.3,而实验班平均分76分,标准差9.2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人数已超过了30人,即可采用显著性检验值的计算,采用服从正态分布的统计量Z来检验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考试成绩,因为Z检验是一种主要用于大样本平均差异的检验.s等于双总体Z检验计算Z值的公式为:

Z等于

式中,为样本1和样本2的平均数,S1,S2为样本1和样本2的方差(用样本标准差S代替总体标准差σ.n1,n2为样本1和样本2的容量.

实验进行一学期以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期末该科目的成绩进行Z检验显示Z等于3.14>1.96则P<0.05,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期末该科目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通过一学期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成绩检测说明实验班比进行传统教学的对照班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5.2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试题测试结果及分析:

一学期结束时通过对照检测,可看出学生的概念性教学中此教学模式增强了形象性,使本来学生感到特别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具体,学习兴趣自然得到了提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6.结语

《电机与电力拖动》此门课要求学生在理论分析和实际操作上都要有很强的能力,它抽象性和理论性强,这必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但它又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必修课,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心灵思考周围的世界,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潜能得到挖掘,自我得以实现,学习、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以后对工作的适应以及更深层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且实验结果表明: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能较好地完成此门课大纲对教学的要求,能较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较快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不断地丰富、完善和发展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贯穿“研究”的精神,值得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和探索.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论文.

论到实践[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2.

[4]周定颐、李光中.电机及电力拖动(第3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

[5]朱德全、宋乃庆.现代教育与测评技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