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你想怎么分?

点赞:4732 浏览:185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你打开MSN,打开微博,打开淘宝等好吧,对于你的老板来说,以这几个动作作为你一天工作的开始实在不是什么好习惯―所以在有些地方你就失去了随意打开它们的权利―不过无论如何,当你展开与外界的联络,就会在那些即时通讯工具、网站上,甚至心里默默对所有在“联系人”列表上的人进行分组.

举个简单又原始的例子,MSN上只有“在线”和“脱机”两种分组的情况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而按照“家人”、“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同事”来分组看起来是进化后最不用费神的逻辑.一些SNS网站的默认分组法也差不多是这样.

不过如果想要综合对方的特点和你对他们的态度,以上的方法都不足以做到这点.

一位名叫TinaRothEisenberg的瑞士设计师制作了一张图:21个你可以用到的Google+圈子分组命名.其中最基本的有“百分百陌生人”、“可能有点关系”和“无关死人”;对喜欢post照片的人分为“宝贝照片post不停的家伙”和“家喵照片post不停的家伙”;可能被我们统称为“同事”的那一群朝夕相处的人,也可以分成“得罪过的同事”、“还没给人事打报告的现同事”以及“以为公司没了他们就会垮的同事”.

还有人提到自己设置的分组名称:“那些忧国忧民的人”是每天谈社会新闻、谈政治、谈经济、谈文化的人;“那些我羡慕到死的人”是从不谈工作只讲自己8小时以外吃喝玩乐故事的人.

不同的分组就有不同的潜台词.还有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非明文规则是很多人在分组时都会碰到的,比如总有一个组是你最愿意亲近、使用频率最高的,无论和这组人聊天,还是关注他们的动态都让你身心愉悦.另一条规则是,总有一个组或者不止一个,你不怎么高兴去搭理,但又不能删除它.

新浪微博最近添加了一个“悄悄关注”的功能,加上之前推出的“检测装关注”,被不少人批为“无聊”.

无聊归无聊,仔细想想又何尝不是道出了你在进行分组这件事时内心真正在考量的意思?不管用什么样的分组名称,你不过就是让自己知道哪些人是“每隔1小时就要关注一次”、“每天都悄悄关注但不要让Ta知道”、“写报告时可以关注一下”、“检测装关注”、“因为我的朋友都关注所以我关注Ta”等等.

分组看上去不是什么大事,不过算起来也占了我们不少时间和心思.好不容易分完组,把联系人都分门别类放好,觉得就像完成了一次家里的大扫除一样,窗明几净空气清新,可是过段时间,又发觉这样的分组有不够合理的地方,用起来不那么顺手,动了重新设计一个更妥当的分组方法的心思.于是就这样循环往复.

组,你想怎么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同事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你纠结,那些设计程序、开发网站的人士也纠结.

就像2011年9月时网上对于“Facebook改进分组功能”的报道里提到的,扎克伯格曾经对利用算法给好友分组的做法嗤之以鼻,但现在Facebook有了一项名为“智能列表”的功能―所有的Facebook用户都可以看到以“同事”、“同学”、“亲人”和“同城”命名的列表,这是系统根据用户资料自动进行的分组.


如果你对这种基于算法进行分组的解决方案感到好奇的话,可以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