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点赞:3797 浏览:111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重要性水平的内涵

重要性是现代审计领域的一个专业名词,最早运用于注册会计师报表审计领域.所谓重要性水平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财务报表中存在错报或漏报的允许程度.重要性水平越低,说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报表允许存在的错报金额越小,反映了对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越高,最终体现了会计信息使用人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越严格.

基建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基建审计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重要性水平对审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有影响.审计重要性水平越低,要求开展的审计工作量越大,抽样审计的样本量越大,审计证据数量越多,越有利于保证或提高审计结论的质量;反之,重要性水平越高,允许的错报金额就越大,此时应开展的审计工作量(样本量)可以少一点,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因此,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基建审计属于内部审计范畴,在审计独立性和审计目标及审计内容等方面明显区别于注册会计师的报表审计,且基建审计还具有全程跟踪审计等鲜明特色.但要注意的是,审计人员也同样应就基建投资项目的一些数量特征(如概算总额、决算总额、年度投资支出总额等金额信息)发表意见,因此对于基建审计制订重要性水平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合理确定基建审计的重要性水平,同样有利于提高基建审计的效率、保证基建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基建审计重要性水平确定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在确定基建审计重要性水平时,应充分考虑影响重要性水平的主要因素,认真分析这些因素对于重要性水平的影响程度和性质.一般而言,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一)审计人员的相关工作经验在开展基建审计时,应认真考虑成立专门的审计小组.审计小组成员的能力越强、基建审计工作经验越丰富,针对某基建项目确定的审计重要性水平就可以越高,以相对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长期以来,为了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防治基建领域的贪污腐化,国家出台了许多基建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基建工程质量和工程管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而对基建项目的审计监督要求也应是很高的.因此,实际工作中,基建审计人员应当谨慎判断重要性水平,宁愿将重要性水平确定的低一点.


(三)管理层对与基建项目有关信息的使用要求建设项目的投资概(预)算、建设项目的决算以及在建设期间年度会计报表中涉及基建项目的内容,这些都是针对基建项目的信息披露渠道.不同的管理者对这些信息可能有所偏好、对这些信息的质量要求也不同.如果管理层使用这些信息时对于某方面信息要求越精确,那么审计人员针对这些信息确定的审计重要性水平就应该越低,以利于保证审计工作和相关信息的质量.

(四)被审基建项目的投资规模和内容投资规模不同的建设项目,审计重要性水平也应不同.一般而言,总投资规模越大的项目,其重要性水平的绝对值往往也越大.另外,一些基建项目的内容如果比较特殊,如涉及公共安全(防洪、防空设施等)的建设项目,在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时,审计人员应保持合理谨慎.

(五)有关基建项目的内部控制情况在开展基建审计前以及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都应密切关注有关基建项目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注意评价有关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及有效性.如果相关内部控制越健全、越有效,审计重要性水平就可以制定的高一些,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相反,审计重要性水平就应该低些,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六)有关基建项目的审计风险评估水平审计风险水平与重要性成反向关系.审计人员评估的审计风险水平越高,则在计划审计工作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应该越低,以利于安排更多的实质性测试程序、搜集更多的审计证据,从而相对保证将总体审计风险降低到允许的范围内.

(七)建设项目子项的性质、金额一个基建项目往往是由多个子项或分部分项工程构成的,这些子项或分部分项工程的投资金额构成整个基建项目的投资总额.实际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应针对整个基建项目和各子项或分部分项工程分别确定重要性水平,每个子项的性质、金额等,将影响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譬如,某子项投资金额越大,往往该子项的审计重要性水平也越高;某子项的性质越特殊、对整个基建项目越关键,该子项的重要性水平越低.

三、基建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在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时,应充分考虑基建审计具有全程跟踪审计、审计时间长、审计范围广、审计难度大等特点,同时也要遵循现代审计中关于重要性的基本原理,应区分总体重要性水平和子项重要性两层来确定.

总体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选择判断基础.所谓判断基础是指审计人员计算确定总体重要性水平时所采用的数量化基础.注册会计师在确定会计报表层的重要性时一般选用的判断基础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支出、总资产、净利润等数量指标.但基建审计不同于注册会计师的报表审计,有关基建项目的会计信息中并不存在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数量指标.同时,基建审计是一种全程跟踪审计,不同阶段的审计内容、审计目的是有差异的,具体包括:项目前期费用审计、建设项目概(预)算执行审计、建设项目年度审计和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在确定基建项目不同阶段审计的审计重要性水平时,选择的判断基础是不同的.针对项目前期费用审计,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选用的判断基础是前期费用支出总额;针对建设项目概(预)算执行审计,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选用的判断基础是累计完成投资额;针对建设项目年度审计,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选用的判断基础是年度完成投资额;针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选用的判断基础是总投资额.

(2)选择计算比率.选择了判断基础后,还要进一步确定有关计算比率才能确定重要性水平的绝对金额.关于计算比率,内部审计准则或独立审计准则总没有统一的标准.现实工作中,审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前述重要性的影响因素,并充分考虑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经验以合理确定,可参照的经验数据如表1:

(3)计算并确定重要性水平.在确定了判断基础和计算比率后,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重要性水平绝对额:

重要水平的绝对额等于判断基础×经验比率

需要注意的是,审计重要性水平是在计划审计工作时由审计人员计算确定,并根据计算的重要性水平合理安排审计工作.但在整个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重要性水平并不是一经确定就不能变动的.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应根据有关情况的变化考虑是否有必要修订重要性水平的绝对额.

(二)子项重要性水平的确定针对整个审计项目各组成部分(如各项前期费用支出、各子项累计完成投资额、年投资完成额的各支出项目、各子项的投资总额)的重要性水平.

以建设项目年度审计为例,由于年度投资完成额是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施工管理费等不同性质的支出共同构成的,因而还要将总体重要性水平分配给各成本费用项目,用于合理安排针对各成本费用项目的审计程序和判断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错报是否重大.分配的方法有两种:

(1)主观分配:审计人员选择一些重要的成本费用项目,并根据经验主观地分配重要性水平的绝对额.

(2)同比例分配:审计人员按各成本费用项目的金额大小,按照相同的分配率(即总体重要性水平绝对额/年度投资指出总额×100%),同比例分配重要性水平,这种分配方法比较机械.

同样,开展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时,由于建设项目的投资总额也是由一些子项目的投资额组成的,审计人员同样要将总体重要性水平分配到各子项,分配方法同前所述.

两种分配方法各有优缺点,实践工作中究竟采用哪种分配方法,应由审计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合理选择,越是有经验的审计人员越偏向于选用主观分配法.

可见,审计重要性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现代审计追求效益的理论出发点.基于当前的现实情况,基建审计同样有必要利用重要性的相关原理指导实践工作.在具体确定重要性水平绝对额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只有合理地确定重要性水平,才能真正保证基建审计的质量、提高基建审计的效率.有关这方面的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