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硕博士“炮轰”万方

点赞:3643 浏览:112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互联网时代看似先进的数字图书行业却缺乏明晰的版权运作模式,正是因为如此,不少企业选择忽视版权,这才不断招惹官司.

千名硕博士“炮轰”万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数据库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SeemingadvancedintheInterera,e-library,however,lacksdistinctoperationpatternofcopyrights,andjustbecauseofthis,manyenterpriseschoosetoignorecopyrightsandthusconstantlyinviteslawsuits.

因未经许可将硕士博士论文建成电子数据库,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被480名硕博士告上法庭.这已经是万方数据在一年时间内二度成为被告.

至此,因学位论文侵权问题起诉万方数据者已近1000人,万方数据库中更有数十万篇论文版权不明.据资料显示,2007年万方数据营收就已约达1.5亿元,这巨额收入中有多少存在版权纠葛?当侵权诉讼成为行业惯例时,数字出版业又将何以为继呢?

万方数据频遭版权“劫”

“目前已经的还只是冰山一角,”相关人士推测,万方数据库中存在版权争议的论文数约十万篇.然而,如此庞大的数据万方是如何获取的呢?为此,电脑报记者辗转联系到前起诉讼的原告之一,也是诉讼发起人之一张文(化名).


张文是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的一名教师,一次在学校图书馆内网查阅资料的时候,他赫然发现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用brick-wall方法计算黑洞熵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被录入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的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里,且可以任意下载PDF文件.“这篇文章并未公开发表,只是毕业时学校留有备份.被录入数据库的事我毫不知情,这不是的侵权吗!”很快,他就找到了一些同样遭遇的人,并决定采取法律行动,在08年4月份时抱团起诉万方数据.

从张文的表述不难发现,万方数据系统是从学校环节获得这些论文资源的.难道学校私自贩卖学生的论文成果?其实并非如此.据记者了解,整个数据侵权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中信所为国家规定的馆藏学位论文的基地之一,各高校向它提供学位论文,中信所代为管理.而万方数据是中信所控股(51%股份)的公司.2003年万方与中信所签订了开发学位论文数据库的协议书,为高校、图书馆等提供公益性质的怎么写作.万方数据从中信所获取论文样本,数字化处理后录入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供高校等科研基地提供内部浏览下载使用,并收取每文两元的工本费.

争议的问题出现了,获取授权的万方数据是否拥有论文的使用权力呢?

“授权中信所不等于授权万方,受委托加工的数据也不能用来营利”,原告律师北京洪范广住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孝霖认为,在使用权上万方偷换了两个重要的概念.

据记者调查了解,购写万方数据库一年的使用费为22万-70万元不等,其用户包括上千余所高校、六成以上的图书馆及众多的科研机构,2007年万方营收约1.5亿元,其公益怎么写作性质的说法不攻自破.

该案在2008年9月初有了结果,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定万方数据侵权成立,赔偿原告2300元到3300元不等.而这次480名硕博士的起诉案也将在当月中旬开庭审理.

互联网维权成本过高

屡遭侵权危机的万方也有说不出的苦衷:与海量的著作人单独谈判授权成本过高,可行性低.互联网时代看似先进的数字图书行业却缺乏明晰的版权运作模式,正是因为如此,不少企业选择忽视版权,这才不断招惹官司.另外一方面,著作人的默许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产生版权问题井喷的原因在于公众版权意识的淡漠,长期积聚最终集体爆发,”北京市博融律师事务所律师雷国亚认为,民众对于版权的认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上随处可见的免费下载的论文就是最好的佐证.

但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互联网上侵权的维权往往让著作人得不偿失.

据雷国亚介绍,相关法律规定,侵权案件判定赔偿的尺度是根据侵权行为对原告造成的物质、精神损失或依据被告以侵权事实获得的利益所得为标准.以互联网上供免费下载的论文为例,对单一著作人造成的伤害较小且无法量化,而侵权者又几乎没有据此营利,所以如果诉诸法律,赔偿金额将非常有限.“维权成本过大,所得赔偿却微乎其微,这也是很多人面对侵权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

纷至沓来的版权纠纷也引来了人们对数字图书行业运营模式的探讨.有业内人士认为,数字图书业需要集体版权管理.“我们可以寄希望于国际通用的版权集体管理组织来解决网络侵权问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陈锦川提出.通俗来讲,这个组织类似相似度检测,经著作人授权后将论文图书集中管理,为著作权使用双方提供相似度检测怎么写作.而这一模式又十分适合目前正在探索中的数字图书行业.

实际上,1992年成立的“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就是这种模式的成功范例,为解决音乐的网络版权问题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目前国家已经针对数字出版业集体版权管理事宜立法,意在组建一个“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实现版权责任双方的无障碍沟通与责任管理”.

显然,数字出版业需要集体版权管理组织,但关键在于能否变通――比如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单一组织垄断的局面、改变怎么写作性质建立商业运作体系等.FIC

链接

国内数字图书馆版权纠纷大事记

2003年,著名法学专家郑成思以侵犯其著作权为由,状告书生数字图书馆;

2004年,著名律师徐家力起诉北京书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称其所出版的电子数据库侵犯了自身一些文章的著作权;

2005年11月,河北省32名作者向石家庄市版权局投诉中国知网,称该网站侵犯著作权;

2007年,自由撰稿人李昌奎状告超星数字图书馆侵犯其数部作品的著作权;

2007年11月底,6名博士诉万方数据公司涉嫌侵犯其著作权;

2007年,社科院研究员吴锐领衔的400位学者状告超星数字图书馆及其关联企业盗版;

2008年4月,500余名硕博士诉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侵权;

2008年9月,480名硕博士起诉万方数据侵犯其著作权;

以上案件除最后一例尚未开庭审判外均以数字图书馆的败诉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