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行业的SCP

点赞:4650 浏览:175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产业经济学的SCP理论主要是指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构造了一个从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三方面对产业组织进行分析的逻辑框架.针对我国电力行业的改革现状,本文拟通过SCP理论分析我国电力行业,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关 键 词:电力行业SCP市场结构

一、导言

从20世纪80年代起,电力工业在改革中不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深化改革,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改革开放前,出现全国性缺电局面.到1978年,全国发电装机缺口达1000万千瓦,发电量缺口达400亿千瓦时.由于独家投资办电资金有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电力建设的需要,改革电力投资体制已经势在必行.集资办电应运而生.1984年8月,党、国务院领导在听取水电部党组汇报时,明确了多家办电、集资办电的方针.此后的10多年间,我国电力装机增长240%,净增装机2.4亿多千瓦.首次达到了供需基本平衡.电力工业在取得电力供需基本平衡这一历史性成就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生产力必然要求有新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1997年1月,国家电力公司成立.经过一年多的双轨制运行和平稳过渡,电力部于1998年2月撤销,实现了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性转折.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对电力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逐步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

中国电力行业的SCP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电力行业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电力行业属于自然的垄断性行业,具有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经营业绩较为稳定、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等特点.自然垄断的特点决定了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输配电环节必须实行垄断经营.但对不需要垄断经营的环节,应当探索引入竞争机制的办法,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特别是通过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逐步在发电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竞争性的发电市场.国家电力公司对此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本文旨在采用SCP理论分析总结电力产业组织的现状,并为电力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二、市场结构分析

所谓市场结构,通常定义为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市场需求增长率、一体化程度、政府介入的强度、规模经济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前三个因素.考虑到电力行业产品的同质性,本文对电力产业市场结构的分析主要集中在行业集中度、进入壁垒和一体化程度三个方面.

1、集中度

集中度是反映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市场集中度是表示在具体某个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写者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前十几年,为了解决严重缺电的局面,我国实行了“集资办电”的政策,从而形成了许多产权多元化的新电厂,但主要还是由政府控制,省份区域市场集中度很高,首先,其他产业的企业不能进入电力行业;其次,现有的电力消费数量大致保持稳定;再次,电力作为一种消费品,没有替代品.这三种因素总体上导致了中国电力业区域的高市场集中度.

2、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仅指新进入厂商才须承担、而在位厂商无须承担的(即额外的)生产成本.即指新企业进入特定市场所遇到的一切经济、技术以及法律、行政制度障碍的总和.电力行业的进入壁垒主要集中在资本规模和政府管制两方面.作为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自然垄断产业,进入电力行业需要大规模的投资.虽然改革开放后,国家鼓励并允许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投资办厂,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联合办厂的局面.但这种投资多以央企和省企为主,一般的投资者无力承担筹措巨额资金的成本,被限制在电力产业之外.

相对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管制是一个更高的进入壁垒.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财政拨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拨改贷”,资金筹措渠道虽然拓宽,但国家仍执行严格的进入管制.如在发电环节,虽然市场准入一度放开,并下放项目的审批权和定价权鼓励地方的积极性,但1998年,收回了发电项目的上述权利,发电环节的市场准入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制定电力发展各种相关规划,据此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批;上网电价由管制部门根据还本付息的定价原则来制定;售电则实行供电营业许可制度,售给终端用户的电价也是“捆绑式”电价.

3、一体化程度

在2002年电力改革前,电力行业的双向排斥问题严重.通过“厂网分离,竞价上网”的体制改革后,上述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在纵向排斥方面,厂网分离后,输电企业不再有基荷发电资产,在输电网络的接入方面不存在纵向排斥问题.但是在零售环节,由于输配一体化的电力公司拥有输电和配电资产的垄断权,大用户在直购电过程中需要使用电力公司的输配电资产,这可能造成电力公司采取歧视性策略,以此影响,损害市场的有效竞争.在横向一体化方面,当前体制并没有打破省级区划壁垒,省政府对代表终端用户购电的省电力公司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不排除优先购写本地区电力企业的电能.这与建立一体化市场、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的大方向是背道而驰的.综上所述,可以判断我国电力产业仍属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市场的竞争程度虽然较电力改革之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处于高管制和低竞争的态势之下.

三、市场行为分析

电力市场行为,从类别上可分为定价行为、兼并行为以及协议行为等;从行为主体上可以分为发电企业行为,配电企业行为和用户行为.对于竞争性区域电力市场而言,可以研究发电企业的市场行为.对于多写方和多卖方的市场结构来说,对于配电方的市场行为也可以进行探讨.而对于零散的电力用户,虽然他们是市场的接受者,且电力属于需求弹性很小的商品,但是其响应行为或者不响应行为也会给市场造成波动和影响.且随着市场改革的深入和电力市场的发展,用户的响应以及其他行为也会构成影响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用户的行为对市场的影响也是需要探讨的内容.

1、发电公司的合谋

发电公司的报价策略对其利润、市场的总体运行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由经济学可知在理想的、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发电公司的最优报价策略是将电力设定为发电机组的边际运行成本.但市场不是完全竞争市场,而更接近寡头垄断市场,则参与市场竞价的发电企业在进行定价决策前,最重要的是对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进行判断.在充分认识现实市场中的市场需求和整个行业供给能力的基础上,选择降价或提价的竞争策略.在竞价中,结合机组的耗能特性曲线、单位电量的变动成本、社会用电需求、未来一天的可能出清等因素,并且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约束条件、机组组合以及检修、市场力、风险分析等问题来研究发电和报价的优化方案(刘宝华等,2006).

在寡头垄断的发电市场中发电企业在进行报价时,可能会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网络阻塞等约束条件来通过降低成本以外的方式取得高额的利润回报,即行使市场力.同时,几个发电企业之间也可能为了达到利润的最大化而联合报价,即共谋.但由于发电主体的多元化和企业作为一个利益人的特征,实际上共谋是非常脆弱的,容易形成但也容易打破.企业之间很难维持一种所谓的共谋均衡.但是,一旦形成即使是短期内,对市场的波动影响也会很大.因此,为了避免共谋带给市场的波动,一方面要完善和健全市场规则,从规则上限制共谋的发生;另一方面,尽量合理的设计市场结构,从市场结构方面避免共谋的发生.


2、配电企业报价行为及共谋行为

配电方的收入一方面来源于用户的用电需求,电力产品的需求弹性很低,在短期内需求基本保持固定;另一个方面从对发电方的压价中获得.我国目前的销售电价是受到管制的,因此,购电公司的利润只能从降低自身成本和压低上网电价来获得.对于共谋,较发电商的共谋来说,购电方的共谋相对坚固.由于购售电的区域特点比较强,不同的购电主体的竞争性相对较弱,彼此为了达到一致的目标,同时又不会形成利益冲突,自然更容易形成长期共谋(沈剑飞,2004).

3、交叉补贴

省电力公司基本上都是由国家财政拨款建设的老电厂,是电网公司的内部核算单位,直接接受电网公司的行政管理,包括人员、财务、技术改造及设备更新,采取收支两条线的计划管理模式.发电厂的经营目标主要是完成电网公司的发电任务,特别是日常运行的安全目标,技术创新及投资主要由电网公司进行.电网内部各电厂发电成本差异很大,但在电网公司“大家庭”内,通过各发电企业成本的交叉补贴,各电厂并无“吃不上饭”的担忧.这种网省电力公司内部的“大锅饭”,使效率较高的电厂的生产积极性大大降低,也就是所谓“鞭打快牛”的效应(沈剑飞,2004).而网省电力公司的地区垄断地位,以及地区之间的“坚冰堡垒”正可以使这种内部机制得以维持,从而使整个地区电力企业生产效率低下,职工积极性不高,电厂内部缺乏活力.

4、用户响应

在发达的电力市场中,普通用户也可以参与市场活动,而不是被动的做的接受者.用户可以按照、可靠性、供电质量、怎么写作等标准自由的选择不同的供电商.用户拥有这样的权利,必然会影响到电力市场的供应和,尤其是会逐步接均边际成本,从而实现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而且,由于用户的交易目标都是成本最小化,而且用户彼此的目标都不冲突,为了实现其成本最小化,用户更有可能形成坚固的联盟组织.


在我国目前的电力产业中用户虽然是被动的接收者,但是用户的响应或不响应行为也对市场产生影响.比如用户对峰谷分时电价的响应会影响市场对峰谷时段的确定,也会影响发电公司和供电公司的收入和对各个时段的确定.比如在用电高峰时,由于电力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并且没有信号的传递,因此用户继续用电,于是出现拉闸限电、甚至像加州电力危机的产生等.这就是由于在规则上没有给用户相应的权利和机会,从而用户的不响应给市场带来了不良影响.应该从规则上不断考虑并且完善用户的需求响应.

四、市场绩效分析

1、供电标准煤耗

近些年来,我国的供电标准煤耗、线损率和发电厂用电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国家不断推行节能降耗政策,同时企业也不断革新技术促使技术进步.虽然如此,我国的煤耗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2、热效率及线损率

从下表可以看出,我国的发电热效率逐步提高,与此同时,我国输电线路损失率逐步降低,但是其仍高于大部分发达国家,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的电力损失水平居高,线路建设与管理有待于提高.

3、单位电量GDP

电力作为重要的二次能源,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单位电量实现GDP近些年来由升转降,说明我国实现一定经济增长的能耗由降转升.这与我国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能够依靠低电价而生存有很大关联.

五、结论及建议

基于上述SCP的分析,本文认为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电力产业的固有特点,全面考虑该产业发展需要面临的因素,完善相关机制.

1、引入竞争机制

根据电力产业链的特点,在发电和售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在发电环节,拆分占市场份额过高的发电厂商,结合风能、核能等新能源的应用,达到规模经济和有效竞争的均衡,实现真正的“竞价上网”;在售电环节,分拆地方电力公司,打破横向壁垒,赋予最终用户选择供电商的权利,打破现行体制下的完全卖方垄断市场.强化输电和配电两个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环节的怎么写作职能,电网和配电部门不参与电力交易,而收取电网维护和系统调配的相关怎么写作费用.这既打破了电力交易的垄断行为,又有利于更好的实现电力产业的公共怎么写作职能,在总体上使整个自然垄断产业处于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状态.

2、确定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

承前所述,上网电价改革的方向是全面引入竞争机制,由供需各方竞争形成.在过渡时期,上网电价主要实行两部制电价.其中容量电价由政府制定,其作用是能够为投资者提供部分收入保障,并引导电力长期投资;电量电价由市场竞争形成,其形成机制既要促进有效竞争,也要避免的非正常涨落.

3、健全电力监管体制

要实现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保持产业发展顺畅,还要健全电力监管体制,对电力市场实行间接的电价和准入管制,维护竞争上网的公平、公正性,防止卖方垄断的形成.要对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销售电价进行监督检查,建立电价听证会制度.输配电价是电价监管的重点环节,由政府主管部门按“合理成本、合理盈利、依法计税、公平负担”原则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