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在社会审计的应用

点赞:13204 浏览:56518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风险导向审计兴起的背景

风险导向审计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思想指导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整个审计流程,核心思想是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而错报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它是在分析研究审计风险的基础上进行的审计,将风险因素的评价与控制作为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并引入风险分析方法,统筹使用各种测试手段,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形成合理审计意见,从而实现审计目标.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兴起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一)社会诚信因素.近年来,会计舞弊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美国的安然,中国的银广夏,中航油事件,不断发生的财务丑闻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企业诚信度不断受到质疑.面对社会和公众的批评,审计业界积极主动的寻找解决审计期望差距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产生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使重大的差错和舞弊可以揭露出来,使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二)责任、生存因素.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会计事务所不仅面临生存问题,而且要对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数据的真实性负责,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所以会计事务所为了能在审计市场上保持自己的一席之地和荣誉,在审计过程中,把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审计工作中重要一环,从而防范审计风险.

(三)技术因素.风险导向审计是一项有效的能使审计人员掌握财务报表中可能发生的差错,并鉴别可能发生的重大错误表述类型,查明潜在风险的审计模式.而以往的制度基础审计仅仅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和评价,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关注点大都放在被审计单位每笔经济业务会计科目运用是否正确,是否按国家、企业内部制度执行,没有对企业的资产、债权债务及利润的真实性进行进一步调查取证,没有揭露企业存在风险的一些因素和现象,满足不了投资者需要.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分析

我国的风险导向审计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2006年2月,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正式发布,2007年1月起全面施行.新审计准则较之旧的准则体系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审计理念从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转变到风险导向审计.然而,现阶段要在我国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难以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恰当的评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对企业的业务、市场状况、管理层,甚至企业所处行业整体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状况等因素都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而我国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实际审计中很少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其所在行业的经济情况进行了解,这是在我国进一步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最大障碍.此外,会计师事务所缺乏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有效评估的具体方法.所以,在我国进一步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估问题.

(二)审计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储备不足,审计技术有待提高.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熟悉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市场状况,还要对其所处行业整体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状况等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因此注册会计师仅熟悉审计、财务、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掌握战略管理、营销分析、业绩评价、金融分析、信息系统技术以及数理统计等一切与公司运作相关的管理学知识.目前我国还有相当多的注册会计师不具备这些知识和能力,更缺乏这方面实际操作经验,这势必影响到风险导向审计在更广范围内应用.

(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本与效益问题.从理论上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重点关注领域,从而可以合理地分配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但是在实务中,执行风险评估程序主要依赖于外部审计证据,而搜集外部证据又没有专门的、固定的途径,使得搜集外部证据的成本较大,所以,如何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益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四)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将被审计单位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去识别、评估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在保持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要想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战略、企业形象、信誉、行业情况等外部信息,就必须通过相关机构来建立强大的信息系统来给审计人员提供平台.

(五)企业的内部控制薄弱,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在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时,注册会计师通常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及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由于企业不能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风险导向审计的正常实施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我国现阶段尚未建立起规范的资本市场,也未能形成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机制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相反,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普遍都存有粉饰会计报表、操纵盈利的行动.他们愿意聘请视而不见、通同的会计师事务所,而对于事务所采用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当然会予以抵制,原因在于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进行审计,将会使他们的舞弊行为暴露无遗.

三、在我国应用并完善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建议

(一)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由于审计人员大多是财会相关专业背景,应在对其进行培训时开设管理咨询、营销、金融等课程,培养其数理统计能力,从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职业素质,使审计人员尽快达到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同时应通过后续教育和实际工作培训来强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增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风险评估和控制方面的职业判断能力,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此外,会计事务所在招聘人员时,也可以考虑聘用非会计、审计专业的优秀职员进入相关的审计项目组,以便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其他专业知识时直接提供支持.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从公司治理结构入手夯实风险导向审计的制度基础.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陷入了诚信危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上市公司的制度缺陷造成的.鉴于此,我们应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的好坏,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高低直接相关.当前公司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和经理人信息控制权的存在,客观上妨碍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因此,应从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着手,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的职责,使决策者、管理者和监督者各司其职、有效制衡,严格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及企业财务的监督;建立内部控制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促使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强化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部门的外部监督,促使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

(三)完善相关法规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约束制度,提升注册会计师的法律风险意识.应从立法上完善对注册会计师在各种情况下审计责任和违约责任的规定,同时加强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力度.具体措施是:首先,有关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应以《注册会计师法》的规范为主,其他法律法规的规范为辅.其次,就是要在《注册会计师法》中对注册会计师的各种违法情节按其对会计报表影响程度的高低予以明确划分,促使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不得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的法律后果,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审计质量.

(四)引导会计事务所建立信息平台.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审计人员必须掌握包括宏观经济环境、监管环境、法律环境、行业状况、经营风险、财务状况等各方面的信息,以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只有建立功能强大的数据库,才能满足审计人员了解企业战略、评估经营风险、进行业绩衡量等的需要.

(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