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硕士生教育课程体系――基于中美的比较

点赞:5852 浏览:170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硕士研究生是高层次的教育,其质量和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发达程度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及其潜力与前景的一个基本标志.不同于本科阶段对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概念性了解,硕士研究生阶段需要对专业学科的理论基础进行扎实深化,在厚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做学问的方法或加强应用性实践,为深入研究或者参与社会应用实践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目前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存在很多不足.这对于中国研究生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因而基于中美的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的比较分析来研究,如何通过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培养研究生学术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中国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课程体系的设置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密切相关.对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实现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可以从课程的深度和广度、统一性与多样性等方面的指标来衡量.基于对某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调查研究,本文认为该校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对应用性研究的针对性

硕士研究生存在学术性研究方向和应用性研究方向的设置.而中国目前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基本上都是针对学术性研究方向设置的.美国的硕士研究生85%都是应用型学位,只有15%的学术型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缺乏针对应用性研究方向的相关课程和实践的设置,是中国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弊端.

(二)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理论深度、广度不够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管理普遍实施学分制,以某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为例,如表1.硕士研究生课程类别主要分为: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跨专业选修课等.基础方面仍然很薄弱,通过有限的一门理论基础课程是无法对一个专业的理论有深入全面的了解,进而学生在后续的科研工作和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往往出现理论不足、不扎实等现象.并且在专业课,专业方向课方面设置不够充分,数量有限,所有的学生只能够固定的学习相关的专业课和方向课,而不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三)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专业发展

一般同一专业的不同导师研究方向和重点是不尽相同的.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也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进行专业深入研究.但是目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缺乏灵活性,在批量培养过程中泯灭了学生的专业特性.如表1,该专业所有学生都硬性的接受固定的课程学习,只有两门跨专业学修课是可以随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足够的可供选择的专业课程,来针对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专业性的深入学习.

二、中美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的比较分析

(一)美国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与中国目前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相对应,美国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一般存在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重视科研训练,注意学士、硕士阶段目标层次性.研究生院始终把科研训练作为美国研究生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遵循研究生的本质,注重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从事创造性研究的素质.建立了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兼容的课程体系:把所有课程以系为单位由深入浅的从100~999编号,100~699号为本科生课程,700~799为高年级本科生选修课程和低年级研究生课程,800~999为研究生课程,其中899为硕士论文.基础欠缺的硕士生可在编号600~699内补充相关课程,也有利于学有余力的本硕连读学生的课程选择,既避免课程体系的重复和缺漏,同时又很好的衔接.

其次,强调基础理论课程,鼓励学科交叉.美国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十分重视基础理论课程,硕士研究生的基础学科的授课时数已达到50%.美国的硕士、博士阶段都强调主修、副修相结合,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甚至是文理、理工渗透,实现科学交叉.

再次,课程设置灵活,选修课的数量多,课程内容更新快.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课程的选修方式上.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各自的意愿和职业目标进行课程选择,课程设置能够更好地兼顾到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和专长.学生可以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不但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自身学识的厚度和宽度,提高了认知能力.美国研究生的课程内容更新快,重视前沿知识的讲解,促进创新思维活跃发展,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也带来了交叉领域内科技创新成果的繁荣.

(二)中美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将中美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差异性进行一个比较,如表2所示.

表2中美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比较

美国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中国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

设置目标兼顾应用性和学术性两个研究方向的体系设置注重学术性研究方向的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应用性研究方向设置

基础课50%以上,设置全面(包括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15%左右,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缺乏系统和全面性

学科交叉注重学科交叉不注重学科交叉

课程体系学士、硕士课程目标层次清晰,课程体系设置衔接良好完善,课程内容从基础到专业课设置良好、充分没有以系为单位,形成专业课程体系,不利于学习的连贯性,课程内容设置不充分

课程设置

灵活性课程设置灵活,选修课多,利于学生的专业和特长发展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选修课设置有待完善

中美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从目标,基础课的比例,学科的交叉程度,课程体系的内容以及课程体系的灵活性方面都存在很多差异性.中国的课程体系设置尤其还存在注重学术性研究方向的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应用性研究方向的课程体系设置,并且没有形成专业课程体系、不利于学习的连贯性,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等众多问题.

中国硕士生教育课程体系――基于中美的比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术性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中国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中美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比较,本文认为中国研究生体系的构建完善需要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实现应用性研究与学术性研究双轨课程体系建设

硕士研究生是一个过度阶段,有必要根据学术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两个方向进行相关的课程设置.目前国内大学需要以系为单位加强专业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的完整性.应用性研究课程体系建设需要高校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随着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以及技术复杂化和融合化趋势的增强,产、学、研三方共同合作就成为促进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使学校研发的技术成果与企业需求相匹配.同时,产学研合作模式也为在校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实现研究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对接.

(二)以系为单位,建立本硕层次连贯性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缺乏系统性是目前中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使是相同的专业,不同学校的课程体系也存在偏差,尤其是新申请的学科,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十分欠缺.因而,中国目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建设可以借鉴美国大学的做法,将本硕的课程体系由浅入深的进行编号.100~699号为本科生课程,700~799为高年级本科生选修课程和低年级研究生课程,800~999为研究生课程.研究生课程内容上要更加充实,覆盖从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各方面的课程.以便于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应用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体系设置灵活,增大选修课比例

课程体系设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然而,目前课程体系的设置缺乏灵活性,学生被迫的接受很大比例的专业课学习,而无法对自身的喜好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的学习.因而,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应该增大选修课的比例,让课程体系更加灵活.具体设置,首先,可以将专业课程全部改为专业选修课程,规定学生必须修满的专业课学分,由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自行根据喜好的研究方向进行专业课程的选修.其次,为了增加授课的质量,建议学校可以选择同一门课程由不同的老师同时授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的构建自身的理论基础.再次,在校内实现跨专业选修课程,更加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