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济责任审计

点赞:17433 浏览:804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已经脱离了单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办学状况,步入了多渠道筹资的办学模式,高校自主权逐步扩大,在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同时,还开展基本建设、对外投资、合资、租赁、创办校办企业等经济活动,资金使用已经涉及教学科研、物资采购、基本建设、后勤保障、产品生产等方方面面.高校大量的经济活动,要求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而建立完整的任前把关、任中监督、届中届满审计的干部管理制度,促使其认真履行经济职责,保障高校良好的经济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现状

近几年,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取得了进展.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所有部属高等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各校为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和规范化,都结合实际,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并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办法或规定.审计覆盖面不断扩大,审计对象的职级逐步提高,审计力度明显增强,已逐步成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但从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来看,这项工作还是一个较新的领域.目前,大部分学校只开展了届满(离任)审计,而未开展届中审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目前我国高校审计部门是辅助高校内部管理的机构,通常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限制,同时,过甚密切的行政关系更难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因此,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被审单位或被审计人作出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评价.特别是当涉及学校领导层违纪或参与违纪时,审计人员则无能为力,无法对其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

2.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滞后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在于加强干部的监督管理,关键在于审计结果的运用,并以审计工作的时效性保证监督的有效性,但绝大部分高校都是在组织决定对领导干部工作进行变动后才委托进行审计,造成先离后审的事实,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审计成果的利用转化,有一定的滞后性,形成了审归审、用归用,造成审计和人员的考核相互脱节的现象.这样难以达到审计应有的效果和目的,起不到监督作用,也起不到考核干部的作用,影响了审计评价的有效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3.审计评价缺乏标准和依据

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对干部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一个权威性结论,经济责任审计既对“事”,也对“人”,审计目标也较为复杂.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考核评价有比较切实可行的操作规定,对如何考核领导干部缺乏具体的指标体系,对如何分清集体责任和领导干部的个人责任,也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标准,使审计人员难于对被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价,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准确性.

4.审计技术和方法不够完善

目前部分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停留在对被审计对象单位财务收支的审计上,审计的形式还是就账审账,没有认真开展审计调查.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越来越宽泛,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违法违规手段越来越隐蔽,有些违法违纪问题不一定就在会计资料中明显反映,因此很难从账面上发现问题.审计手段的局限性使审计人员无法全面准确了解经济责任人的真实情况,达不到经济责任审计应达到的高度和层次.

5.审计人员配备不足,综合素质不高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和时效性都很强的审计工作,这项工作往往涉及时间跨度长、范围广、内容多,而审计任务的综合性和问题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应具有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懂得高校的各种财务会计制度,具备一定的查账技能,还应具备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知识、有关政策法规知识、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等.这就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面对任务重、要求高的困难局面,不少高校审计队伍力量仍然薄弱,不仅数量上配备偏少,而且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应有的审计经脸、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准,很难胜任日益繁重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这就大大形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使审计工作不能很好地、独立地开展.


三、加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1.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树立内审的权威性

高校内部审计是学校的内部机构,要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就必须取得高校领导层特别是高校校长的重视和支持,包括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提高内审机构负责人的领导地位.只有拥有良好的组织条件,内审机构才能较为独立地开展工作,才能使相关单位和被审计对象对审计报告给予重视、及时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内部审计独立性越大,权威性就越高,才能真正发挥审计高层次监督职能作用.

2.强化制度建设,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

要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和作用,应该坚持“先审计后离任,先审计后任用”的原则.首先,高等学校应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起相应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各级行政领导干部和校办产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规定得到贯彻落实.组织人事部门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干部监督管理的新机制,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考核干部的必经程序.在调整干部时尽量避免大批量的进行,真正将“先审计后离任”这一制度落到实处.其次,把离任审计与届中审计相结合,及时发现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中的不足,使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领导策略,建立内部监督机制,进一步提高经济活动管理水平.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既关系到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风险,又是被审计的领导人员和委托部门关注的焦点,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中之难.因此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之前应该围绕审计业务程序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和责任界定依据,建立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按照一定的客观依据,结合审计对象、目标责任制的各项内容权重具体进行量化,从被审对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入手,对内控制度、廉洁自律和经济效益性、效率性、效果性等内容明确评价标准,确定各内容分值,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具体评价时尽可能用数字说明问题,不可脱离数字和事实去盲目评价.明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关键.

4.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综合审计,是多种审计形式的复合体.为了提高其工作效率,内部审计机构应充分利用内审优势,逐步完善审计方法,把经济责任审计同财务审计、效益审计,特别是审计调查紧密结合起来,使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以达到拓宽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的目的.

5.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强化审计风险意识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专业性、政策性很强,审计风险较大,因此,对审计人员要持之以恒地进行业务素质培训,加强政治素质教育,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以适应新形势下审计的客观需要.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不仅要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提高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能力和工作的责任心.此外,目前高校的审计人员风险意识较淡薄,缺乏应有的职业关注,所以要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审计人员认识到审计风险具有其必然性、潜在性、复杂性.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审计人员成为具有财会、法律、基建、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同时要注重培养审计人员的团队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