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的行为选择

点赞:4956 浏览:186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校教师是高校职能发挥的主体,高校教师的行为选择直接影响高职职能的发挥.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方式,发现高校的主要职能与教师的个体选择存在着矛盾和冲突,高校教师的行为选择会受到教师自身的因素、高校的类型、政策的导向等的影响.在对高校教师行为选择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应根据高校的层次和性质、教师的学科类型等合理调整教师考评体系,以引导教师的行为选择与高校的基本职能相一致.


关 键 词:高校教师考评体系行为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092-02

众所周知,现代高校较为公认的职能有三项――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和怎么写作社会.而这些职能的实现都是依靠高校的教师来实现的,因此,高校教师的日常工作也就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教学、科研、社会怎么写作.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其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高校教师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一、高校教师行为选择的冲突和矛盾

从根本上讲,高校的三大职能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其根本目的都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怎么写作的.培养人才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发展科技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怎么写作社会则是直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怎么写作、继续教育等.培养人才固然以教学为主,但需要教学与研究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高校的三项职能在根本目的上是统一的,但在具体运作上并非没有冲突和矛盾,具体到不同的高校也会有差别.与此相对应,高校教师的行为选择也具有一致性,教师参与科研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利于提高怎么写作社会的能力.但具体到不同的教师,其个体行为选择也存在冲突和矛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所有受访者都承认高校的首要职责是培养人才,但在现有考评体系下,超过85%的受访者承认,希望能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科学研究,而且超过50%是为了评职称的需要,只有不到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潜心教学,不到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专注于社会怎么写作.

高校教师的行为选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校教师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高校教师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影响高校教师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教师自身的因素、高校的类型、政策的导向等.

(一)教师自身的因素

高校教师的行为选择首先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学历和教师的职称、教师的学科类型.

教师的学历层次会影响教师的行为选择,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学历越高,用于科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在受访的具有博士学位的25名教师中,科研精力超过60%达15人,其中有2人超过70%,科研精力在51%~60%的有6人,科研精力低于50%的仅有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33名教师中,有17人科研精力超过50%;具有本科学历的47名教师中,只有31%的教师科研精力超过50%,而且其中绝大多数是40岁以上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人,35岁以下的本科学历教师中高达85%是以教学为主.

教师的职称对教师的行为选择影响十分显著.拥有正高职称的教师中,超过82%是以科研为主,约2%是以行政管理为主(主要是专科学校的领导);拥有副高职称的教师中,有超过62%是以科研为主.

教师的学科类型对教师的行为选择也有显著影响.基础类课程的教师超过73%是以教学为主,而专业课教师有超过68%是以科研为主.

(二)高校的类型

目前我国的高校主要有三种类型,专科学校、一般大学、高层次大学,不同层次的高校有着不同的职能分工.高层次大学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同时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一般大学主要承担本科教育任务,部分学校适当承担研究型人才培养和一定量的科研任务;专科层次的高校则主要以教学为主,主要培养在第一线从事生产、怎么写作和管理及各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适当从事社区怎么写作和教学研究工作.与此相对应,不同类型高校的教师其行为选择也有明显的差异.同样是副教授,研究型本科的副教授超过73%是以科研为主,教学型本科的副教授只有58%是以科研为主,而专科学校中,只有不到30%是以科研为主,超过50%的副教授是以教学为主.在专科学校中,另有约10%的副教授是以行政管理工作为主,很少参与教学和科研.

从教学工作来看,如果不折算本科院校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课时,则研究型本科大学的正高教师平均周学时为4学时,副高教师为8学时,中级职称教师为12学时,初级职称教师为6学时;一般本科院校的正高职称教师平均周学时为6学时,副高职称教师为12学时,中级职称教师为15学时,初级职称教师为12学时;专科学校的正高职称教师平均周学时为8学时,副高职称教师为15学时,中级职称教师为17学时,初级职称教师为16学时.

(三)政策的导向

目前,高校对教师的价值衡量主是是看其职称高低,在职称评定中,又主要是考核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在教学和科研中,又主要以科研为主.老师主持或参与了科研项目,撰写发表了学术论文,才能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并带来经济收益、社会声誉等各方面的好处.在这种政策导向下,教师的行为选择会受到显著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高校现有的职称考评体系会引导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在科研,其次是教学,对怎么写作社会则不具有导向性.

三、高校教师行为选择的理论分析

从理论“经济人”的角度来看,高校教师的行为选择带有明显的收益预期.这种预期包括货币收益预期和非货币收益预期两个部分.货币收益预期主要指教师行为选择后可能获得一切可货币化的收益(如工资、津贴、其他收益);非货币收益预期主要指教师可能获取的名誉、地位、社会声望和影响力等.这里统一用期望总效用(TU)来表示.由于教师总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其行为选择即是根据预期的期望效用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按不同比例支配用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怎么写作.检测定期总的时间和精为力I,投入教学、科研和社会怎么写作的时间精力分别为X、Y、Z,预期的单位效用分别为PX、PY、PZ.则:TU=U(X,Y,Z).根据“经济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原理,构建如下多元消费方程:

目标函数maxTU等于f(X,Y,Z)

约束条件s.tPxX+PyY+PzZ等于I

令:L等于f(X,Y,Z)+λ[(I-PXX+PYY+PZZ)],采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Z最大的必要条件为:

四、引导高校教师行为选择的对策

根据上述论述,高校的主要职能与教师的个体选择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为了引导教师的行为选择与高校的基本职能相一致,有必要根据高校的层次和性质、教师的学科类型等合理调整教师考评体系.

优化考评指标体系

目前高校的考评体系主要是职称,而职称评定则主要是看论文、专著的数量,而往往忽视教学能力的考察,更没有社会怎么写作的硬性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教师考评体系进行调整,除了职称体系外,可以考虑增设教学名师考评体系和社会怎么写作考评体系.同时,在职称评定时也应借鉴国外大学的标准,分别从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怎么写作三个方面来进行考察,并合理确定各项职能的期望效用.

根据学校类型调整分配机制

目前所有高校的岗位津贴基本都是按职称高低来确定标准的,而职称的评定基本上是根据科研工作来确定的.因此,有必要根据学校的类型调整分配机制.对于高层次的研究型的大学,可以考虑以科研水平为主确定分配标准;对于一般大学,应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并适度考虑社会怎么写作;对于普通专科学校,可以考虑以教学为主,兼顾社会怎么写作.

根据学科类别确定考评标准

根据高校教师的学科类别制定相应的考评标准,基础类学科的教师可重在教学工作考评,专业类和技术类学科可侧重于科研和社会怎么写作的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