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业与传统商业之比较

点赞:8128 浏览:325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现代商业与传统商业既有差异性特征,又存在历史性联系.差异性特征体现为在商业主体、商业客体、商业载体(业态)和商业信息技术等方面现代商业对传统商业的变革性发展,历史性联系则体现在商业本质、商业和商业作用等方面现代商业与传统商业的一致性.现代商业企业必须在坚持商业,遵循商业的本质规律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自身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商业业态的更新升级,推动商业活动分工的社会化.

[关 键 词]现代商业传统商业差异性特征历史性联系

一、导论

语言学家们认为商业是“以写卖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开始出现.此时的商业被称为商人商业;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的发展,商业主体组织化-企业化,此时的商业被称为组织化商业;二战以后新科技革命引发商业领域的多次革命,此时的商业被称为多事业化商业-流通业.“现代商业”还没有明确的概念,但可以确定的是现代商业是以连锁超市为代表的现代化业态为载体,以信息化为催化剂的.多事业化商业(流通业)就是现代商业的开端.商人商业和组织化商业则可以包含在传统商业的范畴之内.现代商业与传统商业具有差异性特征,但两者不是两个绝对对立、冲突的概念,它们存在着历史的逻辑联系.

现代商业与传统商业之比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现代商业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现代商业与传统商业的差异性特征

现代商业与传统商业既有历史性联系,也保持着各自差异性特征.这种差异性是源自现代商业对传统商业的发展即商业范畴自身的更新和升级.现代商业对传统商业的变革性发展是指在商业主体、商业客体、商业载体(业态)和商业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升级.

1.商业主体.商人商业的主体是自然人.他们或是从生产者中分化而来,或是由其他富裕人员(奴隶主或贵族)插足商业而形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商人商业由于无法胜任或适应生产和消费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而不得不让位于组织化商业.在组织化商业阶段,占主流地位的商业主体不再是“行商”,而是开设各种店铺,雇佣一定数量的徒工,大批量经营的商业组织形式.而现代流通业的主体除了包含传统的组织化商业企业及其连锁经营企业外,还包括逐渐独立的商品采购、运输、仓储、加工、信息公司等.此外,商品直销公司、商务写作技巧公司以及电子商务公司等更是迅速发展.

2.商业客体.在商人商业阶段由于生产力相对不发达,所以社会商品的品种和数量都比较有限.商人所购销的商品以铁制劳动工具、手工纺织品、牲畜、粮食、盐等生产和生活资料为主.在组织化商业阶段商品已经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纺织品、文化用品、生产设备、原材料等.这一阶段的商品较之商人商业时期大为丰富,其质量和技术含量也大为提高.在现代流通业阶段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使得客体范畴极其广泛,除包含组织化商业时代的客体范畴外,还包括各种新产品、各种可用于交易的产权、各种可转让的专利技术、特别是形式多样的怎么写作等.

3.商业载体(业态).在商人商业时期,商人主要是向小生产者采购商品,然后利用人力或畜力运载着商品,主要通过“集市”向购写者出售商品.在组织化商业时期商业业态逐渐多样化起来,除了继续存在的商人商业阶段的杂货铺、“流动地摊”外,还出现各种新型的并占主流地位的各种业态,如百货店、超市、专业店、便利店等.在多事化商业阶段,从事流通业的各种行为,包括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推动商品运动的各种行为,如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销售等不断地社会化和规范化.与此同时,流通业广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流通方式和手段多样化,流通效率迅速提高.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物流设施的日益发达和完善,促进了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连锁经营方式日益渗透到百货店、超市、专业店、便利店中,以连锁超市为代表的现代商业业态正日益在商业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

4.商业信息技术.信息的收集与传递方式是一个组织特别是商业组织的网络神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信息的传递方式不断得到更新和升级,采集、处理和传递商业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从而大大提高了商业效率.以信息的传递方式来看,商人商业阶段的社会以手工生产力为特征,小商小贩在商业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他们不通过其他任何载体直接把信息和商品送到顾客手中.那时的商业信息比较简单,小商小贩采用口头表达或打手势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在组织化商业阶段信息传递采用大众媒体传播方式.它与以机器化大生产为特征的工业化阶段相适应.零售商业企业在商业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它们通过大众传播媒体传递信息.从20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商业进入电子载体传播阶段.在这一阶段,爆发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替代了人脑的部分功能,使人机结合的信息处理方式逐渐取代了以人为惟一载体的信息处理方式,非群体化传播工具将逐渐代替大众媒体传播阶段的群体化传播工具.从商业发展史来看,商业经营方式的每一次重大革命都与信息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超级市场的兴起、连锁经营的发展、无店铺销售的出现都是依赖于它.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流通业一体化趋势加强,现代商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正是由于大量商业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条码技术、商业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物流配送技术等来改造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商业运营效率,因而现代商业企业越来越成为一种信息技术密集型企业.

三、现代商业与传统商业的历史性联系

1.商业的本质没有改变.正如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言,“商业的本质就是赢利”.无论是现代商业还是传统商业,都是以赚钱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在商人商业中存在着以营利为目的的职业商人,他们“把写卖商品的经营活动作为自己的社会职能,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充当居间人,并媒介商品交换”;在组织化商业中商业的主体已不是一个个的商人,而变成了商业企业.它是应对大量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汇集并转化为极为可观的资金流量后经过社会的初次分配而形成大量消费的格局而产生的.商人商业由于无法胜任或适应生产和消费领域发生的这种巨大变革而不得不让位于组织化商业;在多事业化商业中,产品从生产出来一直到消费者手中经历一系列活动,不仅仅涉及批发和零售,而是包括了直销、写作技巧、批发、零售到仓储、运输、售后怎么写作等各个方面.这些活动都与产品价值的创造有密切的关系,故渠道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企业纷纷自建产品分销体系,或者通过控制分销网络等方式,达到控制产品销售市场、提高利润水平的目的.现代流通业是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汇聚之业,它上联制造业、下联金融业,是全世界财富聚集最快的行业.传统认为,投资金融业最具投资价值;现实表明,从公司价值迅速提升来看,商业流通业的投资回报率高于金融业.在世界500强排名中商业流通企业占到10%;在美国50强排名中商业流通企业占到20%;在2003年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前10位中则有6位来自流通企业.

2.商业一直在提倡.商业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其进步和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在先秦时代儒家就有“义以生利”和“以义制利”的思想.后来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一批实践儒家价值观念的商人,他们被称为儒商.“义以生利”和“以义制利”的思想,是儒家义利观的核心内容,由此所派生出来的“见利思义”、“取之有义”、“先义后利”、“重义轻利”等思想便构成了儒家“义利观”的基本内容.“义利观”同商业公平交易、等价有偿、互惠互利等原则相融汇,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商业经营的指导思想并贯彻到商业活动的全过程.在提倡诚信经营,重构社会信用体系的今天,儒家“义利观”思想对指导我国现代商业的发展仍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儒商是儒家文化精神尤其是儒家价值观念和商业经营活动有机结合的产物.儒商所体现的经济精神把儒家长于、注重理性的精神气质引入商业经营领域,塑造义利结合、理欲兼溶的经营价值观念,对纯商业活动必然产生的功利追求和物欲冲动加以必要的限制和调整,代表着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性主义和经济功利主义的适度结合.而正是这种结合,有助于完善商业运行机制,促进经济活动的有序和规范,使商业经营从“无商不奸”的恶性循环和低层次发展中摆脱出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兼顾.中国现代商业发展需要继承和发展传统儒商的经济精神.


3.“无商不活”一直在被证明.中国有句俗话叫“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自从第三次社会化大分工商业产生之后,商业总是与城市的起源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城市最初是以具有商品交换的基本功能出现的,城市的经济最初表现为商业的繁荣.一个城市作为经济中心总是以它的物资集散地、繁荣的商业著称的.在明代以前,我国商人的经商活动,多是单个的、分散的,是“人自为战”,尚没有出现具有特色的商人群体,也即有“商”而无“帮”.明清时期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的商帮开始崛起,逐渐形成了以晋商、徽商为代表的十大商帮,它们对于社会资源整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活跃起了很大的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业由商人商业范畴发展到组织化商业范畴,二战后又发展到现在的流通业范畴.马克思的《资本论》告诉我们:商品流通是商品生产的前提条件,商品流通决定着商品价值的实现命运.随着人口的增加、市场的扩大,生产的规模随之增大,手工作坊被机器大工厂去取代(即生产被组织化),产品产量的提高意味着商品流通必须升级才能实现商品价值.在生产被组织化之后,流通被组织化成为一个必然选择.没有组织化的商业,需求满足(即消费)就会受到限制,进而会影响生产.正所谓“大生产必须有大流通相呼应”.

四、结论及启示

1.结论.通过以上现代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比较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商业范畴具有自身不断更新的特征,它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商业主体、商业客体、商业载体以及商业信息技术方面不断的变革和升级.正是由于这种变革性的发展,现代商业因而具有了与传统商业的差异性特征.(2)商业范畴的更新不是跳跃性的,它是沿着历史的逻辑发展的,有些准则是不会变化的.正是由于这种历史性联系的存在,现代商业因而具有了与传统商业在商业本质、商业和商业作用等方面的相同(或相似)特征.

2.启示.基于现代商业与传统商业的历史联系,企业必须要把握住商业的本质,立足投资价值较高的现代流通业谋求大发展;企业必须要坚持商业,把以“义利观”为代表的儒家价值观念和商业经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维持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政府必须要鼓励现代商业的发展,坚持“大流通、大消费、大生产”的原则,以流通业的大发展来带动个性化消费需求的满足,进而推动现代工业的大发展,提升现代经济的活力.基于现代商业与传统商业的差异性特征,企业必须要顺应现代商业客体内容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商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更新商业业态,提高商业信息的传递效率,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