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物流学”课程教学改革

点赞:11057 浏览:451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本论文是《教育部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摘 要]在高职教学中,课程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是体现高职教学特点和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环节.本文依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国际物流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就课程改革应如何体现高职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特点做一些探索.

[关 键 词]高职物流专业国际物流学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当前乃至将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是保障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专业教学改革是办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关键,那么,如何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呢?

一、课程培养目标的改革

本专业培养物流专业知识扎实全面、技能过硬、有组织能力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运用现代物流科学技术,从事物流企业管理、物流市场营销、物流配送、运输组织、仓储管理、应用型应用人才.

1.课程培养目标设定的原则

(1)在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使课程切实起到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2)课程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应当紧密结合.如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掌握从事国内、国际物流理论与实际操作及业务分析的综合能力,而《国际物流实务》课程的培养目标则应围绕这个“综合能力”的训练来定位,否则就失去了方向性.《国际物流学》课程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处理国际物流中利用信息、报关纳税、运输、流通加工、营销等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

(3)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接受程度,做到因材施教.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要强调针对性,针对性是指课程应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的需求来确定课程内容.

2.课程体系的改革

传统的高等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首先强调的是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国际物流学》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在课程内容上既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又要注意和相关的专业技能课程相衔接.对此,本文认为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原则:一是属于物流专业课程内容掌握以够用为度,所谓“够用”,是指针对讲解物流相关基础理论时够用;二是针对能力培养目标,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章、节及前后顺序,分解成若干模块,使每一模块对应一个能力培养目标;三是注意模块之间的有机结合.

针对上述原则,物流管理专业《国际物流学》课程内容体系设计为如下几个模块:

模块I:基础知识.教学重点为:国际物流的概念和国际物流系统与国际物流网络.

模块Ⅱ:与国际物流相关的国际贸易业务.教学重点为:进出口贸易的程序、进出口合同的履行、国际贸易结算.

模块Ⅲ:国际物流业务运作(与国际贸易相关的业务).教学重点为:进出境检验检疫、进出境货物的通关、国际货物的保险等.

模块Ⅳ:国际物流业务运作(与物流功能相关的业务).教学重点为:国际商品的采购、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国际货物运输等.

高职“国际物流学”课程教学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物流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模块V:国际物流管理与怎么写作.教学重点为:国际船舶写作技巧、货运写作技巧、国际物流信息管理、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

二、教材内容的改革

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教材改革.国际物流学教材内容应围绕以掌握概念为基础,以强化应用为重点,以计算分析为手段的中心内容展开.教学时,应在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的基础上,引入联系物流业务实际和有特色的例题、习题和思考题,适当增加实验程序,并给学生安排一定的上机时间,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和案例分析,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应用性人才”.为实现这一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我们打破了国际物流学传统的教学内容由国际物流概述和国际物流业务运作两大部分简单组合的原课程体系,将教材的整体框架按国际物流概述、国际物流系统与国际物流网络、国际物流业务运作和国际物流管理与怎么写作的次序重组,即将国际物流系统与国际物流网络精编为一篇并置于国际物流概述后,将与国际物流相关的国际贸易业务和国际物流业务运程序中的检疫检验、保险有机结合起来.而将国际物流采购、加工储存包装及运输方式与国际物流的运作功能有机地融为一体,改称国际物流业务的功能运作,这样可以使国际物流课程的学习脉络清晰,重点把握两条主线:一条是按照国际物流相关的功能展开,一条是按照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体系的内容展开,并且在国际货物的运输保险一篇达到紧密结合,从而加强知识的联系性和科学性,使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分层次教学、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1.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讨论启发、提问启发等教学方式.

(1)讨论启发法.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为了使学生对《商检法》能够深入理解,在教学中,可布置思考题和组织课堂讨论.这些方式既有利于克服学生社会经历浅的矛盾,又能给学生留下充分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提问启发法.是指教师在辅导过程中,针对课程的教学目的进行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把握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在教学中有针对性进行提问,使学生避免填鸭式地吸收,它具有随机性的特征,同时又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

2.分层次教学法

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其创新、竞争意识,教师应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为此,可将国际物流学课程划分为3个模块组成,即基础型模块、应用型模块和扩展型模块.基础型课程内容以专业课“必需、够用”为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为必修课;应用型课程内容为国际物流学的有关理论在生活及工作实际中的应用,面向70%学生,注重培养其动手能力;扩展型课程内容面向20%学生,分析研究国际物流学理论及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案例教学法

这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它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案例的阅读、分析、讨论,就有关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培养学生运用掌握的物流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国际物流学》的课程中,进出境检验检疫、进出境货物的通关、国际货物的运输保险等章节都非常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选择具有启发性的案例.教学中要精心组织,善于应变,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

4.推行项目学习法

项目学习法是一种通过项目来进行教与学的教学方法,它集中关注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和能力训练.物流项目学习法要求学生在每次实训过程中,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项目,项目学习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规划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毕业时实现“零距离”上岗.

5.应用直观教学法

在不能实现现场讲课的情况下,我们利用课件将物流港口码头、机械设备及国际物流园区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感性认识,使学生将课程与物流实务背景联系起来,从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物流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将可交互式的CAI多媒体教学软件及自作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可极大减少繁琐计算的时间,使学生将主要精力用于理解、应用上,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实施启发、诱导.总之,直观教学法既可培养学生兴趣,又可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四、考试考核方法改革

传统的试题内容主要是名词解释、选择、判断、填空、简答题等主观题和客观题.这些呆板、机械的问题,将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学生导向成一部部背书的机器,最终导致学生厌恶学习,缺乏能力与创新,这种应试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考试环节上必须加以改革.

通过改革考核方法,将考试题型变应为填空、选择、改错、计算、案例分析、各种单据制作,考核方式采取半开半闭卷形式,比如单据制作可以先给出实际案例,然后就一些单据的处理、填制以开卷的形式考核.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带来明显的冲击力,学生既有紧迫感,又有陌生感,真正达到了考核目的,同时又提高了对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国际物流学是物流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要增加,教学时数要减少的条件下,必须对现行国际物流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进行改革,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