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经济理中的几个重要题

点赞:5715 浏览:205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伴随着实物经济运行为主发展为金融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作为经济发展指引的理论也从传统货币数量说发展为货币经济理论.可是到目前为止,货币经济理论中仍然存在许多急诊不休的重大论题,有些自古就有,有些则是现代的产物.

第一个论题,也是最基本的一个论题就是货币与信用的社会建构最初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是怎样再生又是怎样维持下来的.这里是指为了在市场上出售尤其是为了获得货币性补偿而进行的生产,这种生产是怎样开始对我们的社会生产活动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的.这个论题又与资本主义制度这个历史逻辑联系在一起.在正统的经济学文献中,对这一论题的解释都是想当然的,它们或多或少都窃取了门格尔(Menger,1892)的观点,即“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基本的概念,货币必然合乎逻辑地产生于市场.而另一种观点认为货币(货币的思想或者观念)才是起点,也就是说市场产生于货币,而非相反.换句话说,“货币是一种社会关系”(Ingham,1996,2000,2001),包括记账货币、表、信用等等,其本身就是市场交换与货币化生产的前提条件.大家很快就会发现,争论中的许多纯分析性问题实际上都与预先所站的立场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鲍格雷恩与赛卡雷西亚(BougrineandSeccareccia,2001)所说,“关于货币含义的争论产生了宏观经济学中对立的政策”.因此,这些基本的论题是值得重视的,而一般的教科书并没有强调其重要性.

第二个论题是货币是如何投入经济的,或者说货币是怎样被创造,又是怎样消失的,这也就是关于货币是“外生”与“内生”的争论.货币数量应该是由银行之类的机构外生地决定且保持不变呢,还是更应该被视作一个由金融机构信用的扩张或收缩而改变其数量的内生变量?关于这个论题的争论自银行机构出现以来就开始了,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停止.货币主义者持货币外生的观点,他们认为即使在一个发达的信用经济中,通过所谓的“货币乘数”来联系基础货币与统计意义上的货币总量,银行仍然可以控制货币供给的数量.但是,近来内生货币的分析方法又开始明显复苏,尤其在一些非正统经济学家那里,如后凯恩斯学派、环流学派成员及新货币法定论者(Kaldor,1986,Moore,1988,Granziani,1990,Loie,1992,NellandDeleplace,1996,Rochon,1999,ParguezandSeccareccia,2000,Wray,1998,2000).这种观点认为,对货币的控制只能是间接的,比如说通过利率的改变等途径来实现.

第三个无处不在的论题就是利率的决定问题.这也是货币经济学中一个充满争论的领域,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许是最关键的论题.在职业经济学家中(如同货币主义的理论一样),最流行的一个检测说就是利率基本上是由货币体系外的真实力量,如(物质)资本的供求等决定的.这就是自然利率理论的教义,它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存在于整个关于货币问题的讨论历史当中.然而,一旦作了这样的检测设,就等于排队了关于货币变化是否能够对真实经济产生持久而重要的影响的争论.根据自然利率的定义,货币变化对真实经济没有持久的影响.如果货币确实能影响通货膨胀,那么货币自然也能对名义利率(简单来说就是包括通货膨胀溢价的利率)产生影响.因此,也就不存在货币变化对真实经济变量会产生任何长期影响的问题.事实上,如果一个经济模型承认自然利率的存在,根据前文所下的定义,这就意味着该模型所作的不是货币分析,而是真实分析.但是也存在一种对立的观点,认为真实利率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经济必须据此做出调整以适应由货币体系确定的利率,而不是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货币政策的争论所产生的就不再是先前的结论.货币与货币政策基本上都是非中性的,也就有可能进行真正的货币分析.秉承这一研究路径的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是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通常的文献都将其归入货币需求理论,但将它列入利率决定理论的一种可能更为恰当.二是“货币的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是通过银行的政策制定,行政性地或政治性地决定的.

第四个论题是什么是合适的货币控制变量以及什么是最恰当的“货币政策原则”(Walsh,1998,Taylor,1993,1999),这与利率决定论题的争论高度相关.货币主义赞成根据统计意义上的定义直接控制货币供给或基础货币的增长率,而且通常的文献都检测定“M”(货币供给)为外生的政策变量.但在实践中,不论是20世纪末货币主义鼎盛期之前还是以后,银行真正采用的主要货币控制工具都是某种短期利率(Goodhart,1989,B.Friedman,2000).这样,现实问题与正统文献就利率应该决定于实物经济的各种预想不能相符,从而难题丛生.凯恩斯(Keynes,1930)在其著名的《思想的三个标准》一文中对银行利率政策进行论述时就预见到了部分此类问题.利率的改变究竟只是控制货币供给及汇率的一个间接手段呢,还是其本身就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银行直接控制的利率与整个金融体系中其他各种利率之间有什么关系?银行可以影响真实利率还是仅能对名义利率产生影响?等等.

最后一个值得关注的论题就是货币变量(无论其定义如何)的改变对其他重要的经济变量是否有影响.如果有,又是怎样的影响?对这一问题存在许多争论.货币变量的改变如何影响产出与就业及其增长率、通货膨胀、真实工资、利润、汇率、国际收支平衡表等?对这些问题的各种争论将取决于对以下问题的不同看法:货币究竟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自然利率是否存在?利率和基础货币哪一个是与经济具有更强相关性的货币控制变量?而其中最重要的分歧就在于货币因素是否能够对真实变量产生持久的影响,不同的观点对此做出了不同的检测设.而货币在短期内或暂时能够对真实变量产生影响却被大部分观点所接受.

货币经济理中的几个重要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通货膨胀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如果一开始就检测设货币因素不能持久地影响其他经济变量,那么最基本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就不需要再做任何进一步的分析.但若事实果真如此,那么就无法解释为什么货币问题总是如此频繁地成为现实世界中政治争论的前奏,而不仅仅发生在讨论通货膨胀与货币之间关系的场合.如果货币最终是中性的,那么对真实的货币问题做出一致解释的惟一途径就是根据货币主义(或马歇尔学派)对“短期”与“长期”所作的区分来构建一个具有调度弹性的理论框架.这个短期的实际长度必须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使得任何特定历史事件中需要得到解释的所有经济现象都可以被包含在这个短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