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公平与福利经济学

点赞:4373 浏览:146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效率与公平,经济学中一个永恒的命题,经济学作为一种研究人类行为的社会科学,它不可能采取与道德与人类的价值观无涉的纯自然科学方法,福利经济学继承了功利主义在经济上的合理性――效率,但福利经济学在寻求处理收入分配不公的社会不合理性方面,却显得苍白无力,道义主义的价值恰好弥补了福利经济学的缺陷.惟有融入了道义主义的福利经济学才能成为我们解决效率与公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方法.

[关 键 词]效率公平福利经济学

一、功利主义与福利经济学

功利主义,英文为utilitariani,又译为功用主义或乐利主义,是一种作为道德标准的学说.它产生于近代英国,是伴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形成和发展的.功利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渊源于古希腊学家伊壁鸠鲁提出的人生目的在于摆脱痛苦和寻求快乐,求乐避苦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最大利益.18世纪爱尔维修从理论上对利益原则进行了探讨,为创建功利主义学说奠定了基础.到了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边沁和密尔受“求乐避苦”、“人性自由”思想的影响,通过严格的论证,提出了对行为和实践的价值判断应该依据“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从而建立起较为系统的“以行为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衡量行为的价值判断的”功利主义(utilitariani)理论体系,正如当代美国道德哲学家弗兰克纳所定义那样,功利主义就是“我们做一件事情所寻求的,总的说来,就是善(或利)超过恶(或害)的可能最大余额(或者恶超过善的最小差额)”,“这里的‘善’与‘恶’,是指非道德意义上的善与恶.”功利主义理论认为,要实现“功利”,只须看中行为的目的和效果,而不用强调行为的动机.也就是说,从求乐避苦这一人生的基本目的出发,得到评价一切事物和一切行为的好坏标准就是:有助于产生功利(快乐和善)的行为和事物便是好的,反之则是坏的,而不管行为本身.这表明,功利主义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中特别看中效率的数字指标,把结果当成判断一切公平标准.

20世纪初期,特别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西方国家出现了十分严重的贫富悬殊的社会经济问题,应该如何评价经济体系运行的效果,以及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道德辩护,西方经济学家们经过广泛的论证,提出了种种判断标准,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规范经济学”的典型代表――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与学的结合体,它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确定经济体系是否符合既定的社会目标方面.是以功利主义为其理论基础的.

以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家将功利主义及其理论运用于经济学中,以基数效用为理论基础,采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用社会经济福利和效用定义了边沁哲学话语中难以准确衡量的“最大幸福”,以“最大选择的自由、最高的经济效率和公平的收入分配”三大社会目标来评价作为经济体系的运行.庇古提出了两个基本命题:①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越大;②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平等,社会福利就越大.由此引申两个福利经济理论:一是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理论,即对于边际社会收益小于边际私人收益的部门,政府应通过税收政策加以限制(征收庇古税)反之,政府应该通过补贴政策加以鼓励,以求社会福利最大化;二是收入分配最优理论,即当富人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等于穷人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时,社会福利总量便达到最大.

效率、公平与福利经济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福利经济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以帕累托为代表的新福利经济学继承和借鉴了庇古等人旧福利经济学思想和分析方法,以序数效用为理论基础,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研究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他认为福利经济学应该研究的是效率而不是公平,如果某种经济变化的结果可以在不使他人境况变得更坏的情况下,使一些或至少一个人的情况变得更好时,社会福利就会得到改善.这一衡量社会福利改善与否的标准被称为“帕累托最优标准”.

无论是旧福利经济学还是新福利经济学,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经济体系运行的价值判断是社会总福利最大化,社会总福利就是社会中所有人福利的加总,只要GDP总量增加了,经济体系运行就是好的,也就实现了社会中所有人的“最大幸福”,而不必考虑个别群体的利益和分配的公平与否.换句话说,经济体系的运行要增进社会总福利,应该是效率大于公平,效率至上.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功利主义和福利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都是在论证效率的合理性,福利经济学就是功利主义在经济体系运行道德的拓展和延伸.

二、道义主义与福利经济学

道义主义与功利主义在道德价值的判断是截然不同的,它主张人与行为道德与否,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行为本身或行为依据的原则,即行为动机正确与否.凡行为本身是正确的,或行为依据的原则是正确的,不论结果如何都是道德的.道义主义强调的是道义义务与责任的神圣性及其履行这种责任与义务的重要性,强调人们道德的动机和义务在道德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经济领域和实践中,道义主义和功利主义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一个健全的社会生活中,应当是经济的合理性和合理性的统一,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功利主义强调效率,而道义主义则强调公平.康德说“义务是从良意志出发的绝对命令要求不涉及行动的内容和后果而只关注行动的动机,只要人有善良的意志,即使没有好的效果也是善的.人最终是社会的主人,经济,政治,文化及其他一切的发展都是围绕着人这个主题来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发展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难以预料的情况.所以,经济的发展会造成两种结果:第一就是经济上收入分配的合理和社会生活中人们对经济合理性的认同;第二是经济上的收入分配不合理及人们对此的社会合理性的不认同.一般来说第一种情况就是经济学的最初检测设所达到的,但这是不可能的.在社会生活中更多的是第二种情况的出现.福利经济学一直在寻求经济上合理的方法,但是对于社会意义上的合理的处理却一直找不到好的办法而只能在经济计算中去寻找,这是福利经济学的一大缺陷.这时候道义主义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功利主义和福利经济学是强调以利益作为激励手段发挥作用,但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有生存享受物质生活条件的需要,还要有享受社会公平等的精神需要,这种社会公平的实质就是道义主义所倡导的合理性.因此,当福利经济学的价值判断融入了道义主义的公平性后,对于我们解读和研究社会经济体系运行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方法.

三、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的效率与公平

市场经济制度是增长、均衡经济利益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增长、均衡经济利益的基本功能是靠制度安排保证的.健全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个人、企业、政府有各自的定位、功能和活动范围.作为市场经济下的微观主体,是摆脱了行政依附的、能够为自己的各种选择负责的,相对独立的人.各微观主体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则从事自己的活动,谋取自己的利益.这是一个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过程.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最大的经济利益增长、均衡.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微观主体与社会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和谐,它们通过机制的作用,通过公正、公平的市场交易,实现经济利益的增长、均衡.市场经济的制度体系是有效率的制度体系.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使用和有效配置.基于个人主义,经济学的“效率”是社会和谐的最佳境界.任何一个人以损害别人为代价的财富增进都不符合帕累托最优定义.效率和公平是人类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公平与效率相互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公平是效率的根本保证,没有公平就没有效率;另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和动力,没有效率,也就没有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体系,不能把公平和效率对立起来,只有通过制度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效率,才能最终实现公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不能也不可能建立在生产力不发达的低效率的基础上.市场经济的制度体系是公平的制度体系.公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是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没有社会的公平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从来就含有学的意义,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有不同的公平观和不同的公平标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社会主义的公平应该是机会公平兼顾结果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体系,就是要建立一种促进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人们的公平观,提升人们的公平感.在市场经济制度体系下,和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制度是增长、均衡经济利益的重要力量.从生产角度看,通过制度构建,妥善处理速度和质量的关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确定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把经济的较快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摒弃拼投入、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把加快发展建立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维护发展的可持续性:从交换的角度看,市场经济的交换制度要体现;维护和发展交换权利,通过确立微观主体的市场主体地位、保护微观主体的交换权益、维护契约关系、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从分配的角度看,和谐社会的分配制度一方面要通过合理实施“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民众投入社会生产、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税收制度、转移支付制度等实现社会财富的再次合理分配,扶助社会的弱势群体,防止贫富差别的过度扩大;从消费的角度看,和谐消费也是增长、均衡经济利益的重要力量.促进消费与生产密切结合,真正体现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直接也是生产.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协调.要有效地引导、限制、调节人们的消费方式,倡导合理、健康、节约消费,限制过渡消费.


四、结语

人类社会的目标的指向是更好的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而就必然的要求活动既具有价值上的合理性有具有认知上的正确性.两者在现代的集中表现就是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出现了诸如贫富悬殊拉大,拜金主义等等不良经济现象.这些现象的实质,我们都可以从效率与公平的层面上进行解读,而整个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说是为了我们更好的进行这些解读并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现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