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西部农村经济社会

点赞:15481 浏览:6877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知识经济视角下,西部地区“富饶的贫困”具有应然之义.克服这一应然,应大力发展信息化.信息化有助于改善西部农民的学习能力,提高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有助于西部农民创新资源观,提高资源的运用能力;有助于推进西部农村移风易俗,革新生活方式;有助于推进西部农民掌握更为先进的组织技能,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西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 键 词]信息化 西部农村 经济社会发展

西部地区是我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但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弱势地区.这一事实对我们的启示意义在于自然资源并不等于现实的财富.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自然资源约束条件的弱化,更强化了这一认识.当然,我国经济社会没有发展到知识经济的水平,不过业已现出端倪.因而,对于广袤的西部地区来说如果还不能在我国工业化的阶段实现“富饶的贫困”的,无疑进入知识经济对于西部来说就将陷入更为深重的“后发劣势”中.“富饶的贫困”的“悖论”在知识经济的视角下具有应然之义,辨识这一悖论的视角在于传统经济模式和知识经济模式关于资源认识的差异.在传统经济模式中,生产要素主要是建立在土地、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物质性要素,未有效利用的是以知识和信息为代表的新型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关键的是信息和知识要素,产业结构呈现出以知识的生产和知识的运用为代表的知识型经济,而传统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将褪去曾有的光环.在这样的经济模式下,我们解决“富饶的贫困”就有两层意义去认识和把握.第一,在传统经济模式强调自然资源和矿物等生产要素下,西部地区就呈现出“富饶的贫困”,那么,在一个日益强调信息和知识而淡化自然资源的经济模式下,“富饶的贫困”难道不会继续吗?第二,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富饶的贫困”本身就映证了自然资源不等于现实财富,而在于运用资源的能力.那么,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发达国家日益加速并把它作为主导产业塑造的今天,难道我们还不应该从知识经济的视角来考量这一“悖论”吗?因而,笔者认为在西部地区开发中应大力发展信息化.信息是知识的载体,没有信息化的发展,广袤的西部就只能在狭隘的视界里踯躅前行,将产生更为严峻的“富饶的贫困”.信息化的大发展有助于西部社会构建学习型社会,有助于改善西部农民的学习能力,提高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有助于西部农民创新资源观,提高资源的运用能力;有助于推进西部农村移风易俗,改革生活方式;有助于推进西部农民掌握更为先进的组织技能,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西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西部地区首先应进行信息化的建设,构建学习型的社会,提高西部农民的素质

西部地区在历史上曾有过多次的开发,最近的一次则是建国后从“一五”计划期间至改革开发前.我国在广大的西部建立起2000多家大中型国有企业,使西部第一次具有了现代意义上的产业,也使西部地区一跃而成为我国一些重要的产品如军工、航天、航空、能源、钢铁的重要产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改革开放前,西部地区的陕西省和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近.然而,改革开放十几年西部地区通过几十年奋斗缩小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固然,我们可以说东南沿海享受了国家许多优惠的政策,但不容忽视的是西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前吸收的巨额国家投资回报是想当低,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国家为什么要在改革开放后集中力量发展东南沿海地区.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本的薄弱和人的素质欠缺.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来看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第一位的,也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判断.因而,无论是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还是从西部开发的历史经验出发,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应知识先行、智力先行,治贫先治愚,治愚要识愚,识愚先学习.西部地区长期脱离我国经济近、现代化的中心,长期处在封闭的内生发展进程中,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人对外部现代知识的获取和接受,也影响了人们对外部知识获取和学习的动力,弱化了人们对素质提高的内部要求和外部刺激反映,进而降低了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积累.因而,要使西部地区的农民真正动起来,关键在于强化外部的知识、技术、信息、观念的刺激,改善认知方式,消解长期封闭所带来的盲目排斥外部先进的思想、观念、技术的负面影响,增强他们对外部了解的渴望和信心,增加他们对外部学习的动力,推动学习过程的实现.这一切均建立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没有信息化的大发展,就没有真正的西部农民崛起的意识、观念和自主,也决没有西部崛起的人才准备和精神准备.此外,西部地区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决定了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再也不能走以往的老路,否则西部的生态灾难不可避免,也就是说,西部的发展只能建立在提高技术和知识的含量,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式道路.知识先行,智力先行,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

二、信息化建设有助于西部农民创新资源观,提高资源的运用能力,提高开发资源的水平,促进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西部地区是我国光、热、水资源总量最为丰富的地区.尽管存在着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但却为一些农业特色资源的存在创造了条件.比如:新疆的长绒棉是我国棉绒最长的棉花品种,宁夏是我国生产枸杞质量最好的地区,新疆的番茄所含的红色素高踞天下之冠,四川的天麻品质中国最好等等.尽管西部地区的农业特色资源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西部农业和农村社会发展却并没有取得与其资源状况相称的地位,而是属于凹陷地带.因而,怎样提高西部地区农民发现资源、运用资源的能力就是西部农村崛起的应有之义,也就是西部农村的崛起必须要西部农民创新资源观.创新的关键在于知识流动;工业革命的历史表明,生产要素的全球性流动是革命成功的关键.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依靠蒸气机的发明为生产要素的流动而繁荣发展期来的,棉花来自美洲,劳力来自非洲,产品卖到印度、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功同样靠生产要素的流动.化工、汽车离不开石油,但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都不产石油,靠的是石油在世界平面上的流动-靠阿拉伯的石油.所以,生产要素的流动是工业革命成功的关键,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等知识经济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知识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得到发展.对一家公司来说,如果知识不能同现有的知识联系且不能为人所利用,知识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在相互联系和使用中,只是才能派生出新的知识.无疑,建立在信息高速公路基础上的信息化,不仅实现了知识的流动,而且使知识流动的速度、广度、深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使知识实现了传播,而且实现了知识的进一步加工和深化.作为西部地区的人来说,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在与其他知识体的交流互动中,不仅仅可以保持同步,甚至可以实现知识的创新、跨越.信息化为西部创新资源观,提高资源的运用能力,提供了可能性,创造了实现这种可能的物质基础.

三、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推进西部农村移风易俗,革新生活方式和创新生活观念

文化观念、价值追求和宗教思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早在马克思和韦伯的论著中阐述过.特别是韦伯在其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著作《新教的与资本主义的精神》中对观念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开创性的解释性研究,并影响了一代代的社会学者去思考文化、思想观念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此后,在发展经济学和发展社会学中又有刘易斯、班费尔德和哈瑞顿等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了文化治贫的问题和提出了文化扶贫的思想.因而,要打破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贫困循环,关键在于克服长期生活在一个狭窄的地方所养成的思维定势,引入一种新的文化思想、文化观念、价值追求、生活方式、生活信条、移风易俗.一个地区的文化观念、价值追求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和积累的产物,深刻地积淀在人的思想深处,是最不易克服和最不易反省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曾被几近消除的封建残余随着国家对农村控制的放松又死灰复燃就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这也说明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长久和持续的过程,必须要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改造来达到移风易俗的效果.其中可利用的途径就是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立体信息网络将相对较为先进的城市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知识文明传递给西部的农村、农民使他们在长期的耳闻目染中消化吸收这些先进强势文明因素,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地外化表现出来,实现移风易俗,进而促进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信息化与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知识经济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四、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推进西部农民掌握更为先进的组织技能,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实现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西部地区当前是我国小农经济思想最为浓厚的地区,也是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化、产业组织化水平最低的地区.它对西部地区农业生产产生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建立在低产业集中度的生产不仅缺乏规模,而且产品质量低下,既使是某些原产地产品也缺乏国际竞争力,如陕西的猕猴桃等.在规模经济缺乏的条件下,不仅产品生产成本过高,而且产业分工和市场发育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也是当前我国县域经济严重滑坡的重要原因.此外,规模经济的欠缺不仅不利于生产者,而且也难以对消费者和购销者产生吸引力.因为消费者难以享受到稳定产品质量,而购销者难以实现采购经济.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存在小生产难以对抗大市场的矛盾.因而,信息化建设不仅为西部农民提供了从外部学习先进组织技能的机会和条件,而且也使农业生产的产、供、销和购写、配套信息及时地传递到外部;不仅达到了沟通产销、活跃市场的目的,而且也使生产者的生产要素成本因为有了更多的市场选择而有效的降低.此外,从农业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信息化建设不仅沟通产销,而且有助于提高西部农业生产的集中度、规模化的提高,还会使产业本身的内在素质得到有效地提高.如利用信息化建设,可以积极推进西部农业生产的良种工程、防灾减灾的实现、种植技术的提高、农产品储存、保鲜水平的提高等,深化了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外延,真正有助于农民的增收使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上.

综上,我们认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信息化建设,也就是西部发展智力先行、知识先行,但前提条件在于信息化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