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运作的风险管理

点赞:5062 浏览:186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企业ERP系统能否成功运作是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营运成本等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本文在分析ERP特性与非均衡性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了现行ERP系统开发模式所存在的症结,最后提出了适合企业战略发展需求的ERP系统风险管理思路.


[关 键 词]ERP系统运作非均衡性风险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ERP系统的运作风险使企业直面种种困惑,其出乎意料的ERP项目较高失败率更让决策者在ERP投资时举棋不定.然而,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企业对管理软件的年需求量应在200亿元以上,我国拥有庞大的ERP系统潜在市场.

从应用层面看,我国企业运作ERP的态势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量的扩张,二是质的提升.从前者看,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企业正愈发重视管理效应.从后者看,由于我国企业数量庞大,各企业间的发展阶段、技术水平、市场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促使企业在ERP应用上更需注重风险管理,提升运行质量.

二、ERP系统运作的非均衡性风险

1.从开发模式看:存在与实际偏差的风险

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国内外的策略是开发完整的ERP套装软件包,这种演绎“一次开发,处处应用”的模式,虽然所体现的优势为:一是可便捷运用ERP系统进行企业管理;二是减少企业所投入的人力资源.但过于依赖商品软件的ERP开发模式,在系统应用中蕴含着诸多风险:

(1)企业无法对套装软件包进行较大程度的客户化改造,使之完全符合企业运营特点.由于行业的不同,企业在管理要求、应用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单一、固化的软件包无法套用到所有行业,缺乏足够弹性.

(2)企业缺乏足够时间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为了保障ERP先进理念成功运用于企业,必须对传统业务处理流程进行再造;删除低效的业务环节;对管理人员进行ERP理念教育;而套装软件包的快速安装方式,使得企业缺乏足够时间来完成业务流程整合.

(3)软件系统的可重用性较差.企业的持续变革是ERP系统实施的驱动力,企业需要面对新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进行战略转移,这就要求ERP系统应具备二次开发的性能.然而由于套装软件包的“黑匣”性,使二次开发变得非常困难.

ERP系统运作的风险管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风险管理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4)软件系统未必能建立在最先进的技术平台上.ERP套装软件包从开发到推向市场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目前ERP商品软件的技术平台主要采用客户机/怎么写作器(C/S)体系结构,由于其应用处理留在Client端,使得在完成复杂处理时客户端仍显“肥胖”,限制了企业对业务处理逻辑变化适应和扩展能力,当访问数据量增大时,容易造成网络瓶颈.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会涌现出新的问题,如不同硬件平台、网络环境和数据库之间的互操作,C/S结构显得力不从心.

2.从ERP软件自身看:存在着潜在不成熟风险

软件成熟性是软件商业化的基础.有国际研究表明:ERP项目的失败率在70%以上,平均成本超预算240%,说明对ERP软件的成熟性饱受质疑,其表现有两方面:其一,功能可用性不足.任何软件必须具有可用性,可是70%以上的ERP系统,没有达到软件的预定目标,一些财务供销存软件没有实施对生产或管理流程进行“过程管理”的逻辑设计.因此,推向市场的ERP软件难免存有先天不足.其二,软件自身缺陷过多.按理说,ERP的资源计划管理软件,必须经过应用考核和验证实验.但是,我国尚未建立相应的市场准入质量审查机制.因此,一些ERP软件进入市场还存有明显的缺陷.

3.从运行环境看:存在着运行期风险

ERP进入运行期,并不是项目风险的化解,而是项目风险的重点转移和延续.无数案例表明,约一半左右的项目会在实施中流产.ERP新产品调试周期过长,等于把软件生产中的调试阶段转移到用户身上,使生产和销售过程成了研发过程,这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承受的.当前,ERP软件的平均调试周期在6~18个月,这已经超出了软件的生产过程,充分反映出ERP软件的不成熟性.特别是许多ERP系统,需要在“二次开发”中修改程序,在保持原程序的完整性的前提下,修改后又要继续保持其稳定性,是很难的.企业中许多信息“孤岛”在和ERP集成时,也会发生接口问题.再则长期以来,外企员工,往往外语水平高,实施技能低;内企员工,有较强的编程能力,管理整合能力则不足.这两种倾向造成ERP实施人员综合素质的失衡,无法把握ERP项目的进程.

4.从实施主体看:存在着领导认识错位风险

在ERP实施中,相当多的企业领导认为,ERP项目是高新技术,企业只需要做好配合工作就行,其实这样的想法已经潜伏了风险.企业是实施ERP项目的主体,在项目实施中应处于主导地位,真正发挥领导的组织与调度能力更显重要.可是,相当一部分应用企业大权旁落,以至“项目进度无要求,项目超支无考评”,使ERP项目变成了“马拉松工程”.实践告诉我们,企业上马ERP是配置核心技术的过程,期间难免会出现非均衡性问题,只有调动各种管理要素,运用管理职能,创造一种积极的平衡,才能有效保障企业ERP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成功运作ERP系统的风险管理策略

成功实施ERP系统已成为众多企业信息化所追求的目标,当务之急是构建企业实施ERP信息化的风险管理策略体系.

1.积极筹措ERP系统的实施规划

ERP整体规划必须与未来发展战略相结合,不能单纯凭借信息中心的力量,更不能采用主观臆断.它的出台需要企业为此建立一个专门机构,既有信息中心的人员参与,也有业务部门的主要领导参与.制定整体规划时谨防两个误区,一是企业由于人才资源有限,常聘请IT公司做规划,由于IT公司对企业不甚了解,所做出的方案很可能会脱离实际.企业在做ERP规划时,可以请IT公司提供支持,也可请业内资深专家验证,但企业始终都必须立足于主体地位.第二个误区是企业想一劳永逸,作一个规划就想七、八年不变.然而,IT技术与企业业务的频繁变化,都使得ERP系统必须适时调整和创新.目前ERP整体规划的最佳时间应该在三到五年.

2.严格控制ERP系统的实施进度

企业实施ERP的关键是过程管理,很多企业都遇到ERP实施周期长的困扰,结果软件商和企业双方都被拖累,这时很可能改变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实施过程就变得十分艰难.在双方出现分歧时,要本着实现系统目标的宗旨,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化解矛盾;必要时要考虑更换项目经理.同时,为了控制整个项目的进程,在实施时一定要配备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要既具有很强的协调与组织能力.企业实施ERP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软件产品和企业管理.如果产品不成熟,功能不完善,则企业运作ERP便会困难重重;同样地,如果企业基础管理不行,又缺乏改革勇气,实施ERP也会举步维艰.

3.努力提升企业领导的综合素质

目前许多企业领导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已大大提高.一方面,来自上级主管部门推动的压力;另一方面,来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信息化建设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但是还需继续强化企业领导的ERP理念,首先是某些领导对ERP的理解不够深入,以为企业信息化就等于实施ERP.其次,一些领导不知该如何实施ERP,甚至认为,企业一旦上马ERP,似乎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种忽视ERP风险的认识偏差会导致不能取得应用实效.因此,加强对企业中高层领导ERP培训的力度甚为重要.

4.充分发挥ERP系统中信息中心的枢纽功能

信息中心职责是为企业各部门提供IT技术支撑怎么写作,对企业实现ERP的效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信息中心要大力发挥枢纽功能.目前信息中心人员大多为IT专才,他们对业务不太精通,因此在推行ERP建设时,考虑更多的是软件的先进性,但对IT如何与业务结合却缺乏良策,其与业务部门甚至为此而出现矛盾,如业务部门习惯于传统财务软件,而为了实现ERP规划,信息中心却要求他们使用新软件等.笔者认为,信息中心首先应帮助各部门顺利运用IT整合业务发展.其次,信息中心要推动企业ERP的实施,必须与业务部门及时沟通.再次,信息中心应在企业内部树立“样板部门”,以供参照.最后,信息中心一定要积极主动,让领导真正体会到信息化的优势,以至能获取其相应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