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进出口商品的传递效应

点赞:16678 浏览:711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弃人民币盯住单一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到2007年11月12日,人民币币值已经突破1美元兑7.58元人民币.一般而言,汇率波动会阻碍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但实际上,我国的出口贸易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这其中的原因不仅可以由中国的生产成本较低、劳动生产力的提升来解释,汇率传递程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关 键 词]汇率传递进出口商品

汇率是开放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变量之一,其变动会改变国内外商品之间的对比,从而影响贸易商品、生产商利润,及国内水平,因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传递效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汇率传递是指汇率变动一单位所引起的商品进出口的多大程度的变动,反映出口企业将汇率变动对的影响多大程度上转嫁到进出口商品上,多大程度上由进出口企业吸收.

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发生了较大的逆差,由于日本是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在国际压力下,日元相对于美元升值.但日元的升值并未改善美国国际收支状况,传统国际收支理论受到挑战,人们开始从仅关注汇率这个宏观变量进而关注企业针对汇率变化的定价行为这类的微观变量.有关文献开始研究出口企业在汇率传递效应中的能动作用,认为出口企业在面临汇率变化这类外部冲击时,并不是被动地把汇率变化全部传递到用进口国货币表示的上,而是根据市场份额、产品差异和边际成本的可变性能动地对出口商品进行定价,即不完全传递.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根据一价定律,以同一货币表示的某种商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必须相等,即一国汇率水平的下调将导致该国进口商品(以本币表示)同比例的上升.弗雷德曼曾以此为依据来论述浮动汇率制的优越性.认为现实经济中行为总表现为粘性,而汇率具有弹性的调节功能,所以实行浮动汇率制更有利于隔绝来自外部的实际冲击,实现内外均衡.但是这种分析的前提是汇率对的传递效应是完全而又迅速的,如果这一条件不满足,汇率波动会加剧内外失衡.

在理论研究方面,鲁迪格多恩布什首先对汇率的不完全传递做了开创性的探讨.1976年他提出了著名的“超调”理论,为探讨汇率理论的现代思想提供了核心的要素.接着他在1985年发表了论文《汇率和》,使用不完全竞争模型研究了加成如何对汇率的变动作出响应.1986年克鲁格曼在多恩布什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汇率变动时的因市定价》,认为现实中由于其导致的“因市定价”(PTM,PricingtoMarket)的存在,使得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和国内水平的影响不大.GoldbergandKter通过对从20世纪70年代汇率传递问题的提出到20世纪90年代这一问题的发展历程的研究,发现汇率问题的研究从当初的检验货币主义思想的宏观分析,逐渐演变成研究外部均衡,在近期又转化为检测国际间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价定律的偏离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歧视.

在实证研究方面,也有许多研究成果.DanielM.Bernhofen,andPengXu用微观计量方法证明了不完全的汇率传递归结为外国企业的不完全竞争行为.也有不少学者利用VAR模型分析汇率在链中不同阶段的传递效应.TakatoshiItoandKiyotakaSato利用VAR模型分析法分析了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东亚各国的的汇率变化在国内商品上的传递效应.PinelopiK.GoldbergandRebeccaHellerstein采用对数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估计汇率的传递效应,探求本国货币稳定型的根源.总之,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得出的研究结论基本倾向于接受汇率对进出口商品的传递是不完全的,特别是对于消费者传递的幅度更小.

在国内,由于一直实行汇率管制,在研究人民币汇率传递方面起步较晚.倪克勤在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的前提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的传递机制和杠杆作用.王铮等人在20世纪末期东亚国家货币持续贬值的背景下,使用汇率传递理论分析了人民币是否应该贬值的问题,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出口的传递程度.毕玉江和朱钟棣基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建立了一个适合于我国汇率传递研究的分析框架,并将其应用于我国商品出口汇率传递的实证检验.

从上述可以看到,这类文献可以从内容上分为两类:一类研究汇率变动对商品出口的传递作用,另一类则关注汇率变动的进口传递效应.其实,汇率变动对商品出口和进口传递效应是一个连续过程.当汇率发生变动时,出口商由于处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出于经营目的会调整其对的加成,这反映到进口上已经是一种不完全的传递,而进口商品又存在分销过程,在最终销售上包含了相当程度的国内不可贸易的怎么写作成本,这部分成本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因此汇率变动对进口的传递会进一步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