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点赞:8225 浏览:329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行政管理理论、较高的现代行政管理素养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分析、写作能力,熟悉国家经济规则和法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行政管理人才.本文通过对现有行政管理专业的高校课程调查分析,发现现有课程的设置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通过分析,发现现有课程的缺陷,本文提出了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完善建议,同时对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优化策略做了分析.

[关 键 词]行政管理课程体系设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对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国内高等院校逐渐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行政管理理论、较高的现代行政管理素养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分析、写作能力,熟悉国家经济规则和法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行政管理人才.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原因方方面面,其中该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未能面向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导向出发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着重探讨课程设置与教学的合理性.

一、现有课程体系简述

本文参照国家教育部《行政管理教学规范》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资料,并通过访谈、调查,多方收集相关开设本专业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将行政管理专业现有的课程总结成以下六种情况:

第一是公共基础课程.是高校本科生必备的高等基础教育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概论、理论、政治经济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大学生思想品德、军事理论、大学语文、体育等.

第二是专业核心课.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有管理学原理、法学导论、行政学、行政法学、政治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等.

第三是专业基基础课,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有中国行政制度史、地方政府学、政府经济学、行政组织学、市政学、公共政策导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行政学、中国行政思想史、比较行政体制等.

第四是专业方法与技能课,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应用方法与技能课程,主要是运筹学、行政案例研究、定量分析技术与方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政府绩效评估、逻辑学、人事测评与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学、公务秘书学、公文写作与处理、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建设、办公自动化与应用等.

第五是专业其他课程,是指除了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以及相应的专业技能外所开设的课程,主要有领导科学、行政监察学、非政府组织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学、社区发展与社区管理等.

第六是专业拓展与素质修养课程,旨在拓宽知识领域,增强专业素质,主要有经济法学、公共关系学、企业管理基础、信息学概论、实用口才学以及其他文史哲类课程.

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行政管理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这要求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要反映和适应社会需求,现有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方法并不能体现这一社会需求.

二、现有课程体系的缺陷

1.理论性课程偏多,操作性课程含实践、实验偏少.从前面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设置上可以看出,偏重理论性知识的灌输,而轻操作性技能的传授,比如说对行政学、管理学等理论性课程给予高度重视,但操作性课程含实践、实验等的课程的设置却相对薄弱.

2.定性课程偏多,定量课程偏少.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制设置还倚重从抽象理论到具体实际的我国治学的传统研究思路,可以看出课程体系设置上,定量类的课程较少,仅限于运筹学、政府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与宏观)等几门课程,

程,这就造成了我国的行政管理教育出来的好多学生不能对公共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只会搞理论,这是造成教学与实际脱节的原因之一,这客观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3.政治学、管理学类课程偏多,经济类、法学类课程偏少.国内开设行政管理专业高校调查资料显示,政治学类、管理学类课程所占比重过大,而经济类、法学类课程所占的比重偏少,行政管理的大多数内容都与经济有关.这样的课程设置明显不适合我国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部门需要大批熟悉我国法律和经济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国的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更要趋于满足实际需求.

4.课堂讲授类课程偏多,案例分析与讨论类课程偏少.从前面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设置上可以看出,基础理论课的门数、学时偏多,课堂讲授类课程多为理论性课程、定性类课程,而案例分析与讨论类的课程则多为操作性课程,目前好多各高校仅开设行政案例分析这门课上,讨论类课程无论在开无论从在开课数目上,还是在学时安排上,都明显的表现为不足.

三、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完善建议

本文针对于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设置上的缺陷,提出完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1.对于公共基础类课程,各个高校在保持原有水平基础上,还应注意以下环节.

第一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理论及形势与政策、大学体育等这些课,在教学时要避免流于形式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多重视对培养学生素养,并设置相应的实践环节.

第二建议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加强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学习和教育,高等数学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提高定量分析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学习定量性课程打下基础.

第三在大学英语在具体设置上和教学上,要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在口语、听力、写作课的课时上分配要加大比重.

第四应增加计算机应用课程,特别应增加上机操作实践的课时.大学语文的设置要

避免流于形式,注意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对写作能力的培养.

2.对与专业核心课程,保持现有较好的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继续完善

要突出行政法学、经济学(微观和宏观)的重要地位,设置充裕的课时以保证学生扎实地掌握其内容,并能根据理论知识具体分析行政法学案例和经济现象.同时也要注意这两门课程的具体开设时间次序,这样很重要.应视提高管理心理学在课程中的地位,授课时切忌仅限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该课程应设置一些实验环节辅助其教学.对于法学导论的设置要处理好与法律类课程的关系,对中国政治制度、社会学等课程不应设置过多课时,只需学生了解即可.对各相应开始本专业的高校不能为了突出行政管理学的专业特点,而突出行政学课程.

3.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应注意以下问题

高度重视公共政策分析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毕业生的综合分析(对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是政策分析)能力,高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适应时怎么发表展的要求.要重视行政学课程的地位,设置课程体系时,不能忽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对中国行政制度史、地方政府学、政府经济学、市政学的重要性相同,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时,应避免区别对待.

4.专业方法与技能课程设置上,高校应重视所有这类课程的地位.

要把公务秘书实务放首位,由于社会对毕业生的公务秘书实务能力要求特别高,这就要求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把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课程作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要重视行政案例的地位,增加讨论性课程的课时,以提高学生对行政事务的分析能力.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视管理定量分析、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两门课程为重中之重的课程,以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变化.对于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建设、办公自动化与应用只要做到让学生基本掌握其课程要求即可,没必要浪费过多课时.

5.专业其他课程和专业拓展与素质修养课,主要要关注与社会需求的结合度.

四、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优化策略

1.协调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针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之间比例失调的现象,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时应转变“偏重理论性知识的灌输,而轻操作性技能的传授的传统理念”,增加培养学生行政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课程,同时注意某些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特征.

2.均衡定性课程和定量课程比例.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一定要处理好定性课程和定量课程之间的关系,既要使两类课程所开设门数的比例合理,又要确保两类课程的总课时在量的分配上合理.

3.控制政治类、管理类课程总量,重视经济类、法学类课程地位.通过调查发现政治学类、管理学类课程所占比重过大,是制约课程体系发展的重要原因.

4.缩减讲授类课程课时,增加案例分析、讨论类课程课时.缩短较容易的、不重要的讲授课程的课时,但重要的讲授课程不能缩短.在增加案例分析、讨论类课程的课时同时,还要注意某些讲授类课程可以用案例分析、讨论的方式灵活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