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

点赞:20976 浏览:94111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产品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如何推行产品的质量管理,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 键 词]中小企业质量质量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质量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质量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影响到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质量伴随着每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作为企业的一种经营口号也已经喊了多年,遗憾的是真正将这种口号转变成实践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大多数企业将产量、销售放到了第一位,大打提高产量、扩大销售的战役,而质量上则采取了“绥靖政策”――随意放行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根据对商业怎么写作业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每年有60%以上的消费者受到过商业欺诈行为的损害,其中多数源自中小企业.各地查处的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也多集中在中小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对于同样的产品,同样的甚至更高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向大企业购写,原因十分简单,消费者对中小企业的产品“不放心”.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中小企业能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的“五高二低”(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高创汇、高效益、低能耗、低物耗)的产品太少,普遍存在的是“三低”(产品质量合格率低、技术水平低、企业经济效益低)问题,当然名牌产品就更为稀缺.所以,要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加强其质量管理、全面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迫在眉睫.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中小企业要树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学质量观,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加强质量战略意识,增强质量竞争意识,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主动面向市场,接受用户、社会和政府的监督.大力开展职工质量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各类人员的质量意识,逐步实行职工需经质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的制度,不仅要做到思想到位,还要做到工作到位.质量管理要求全员参与,人人关心质量管理,个个对质量负责.而厂长(经理)是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对企业的质量工作负有全责.厂长(经理)必须亲自抓质量,长抓实干,不能一劳永逸,要直接领导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工作.

二、建立质量责任制

中小企业对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职工都应明确规定他们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应承担的责任和权利范围,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建立起权责明确的质量责任制.

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质量管理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为使质量责任制更加完善,企业可以建立质量否决权制度.分配奖励政策向质量适当倾斜,产品质量如果不合格,责任者应被扣除一定比例的工资和奖金,建立和完善鼓励质量改进的激励机制,制定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相应的考核方法,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晋级、奖励和处罚的重要依据.

三、做好质量管理基础工作

1.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企业标准体系.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和各项工作质量的尺度,是现场进行生产和管理活动的依据.即标准化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是质量管理的前提.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企业不仅要制定和执行最终产品的质量标准,而且必须使那些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和工作都实现标准化,即要制定出一整套相互配合、相互关联的标准,这些标准就构成了企业标准体系的内容.

企业标准体系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一类是技术标准,即对技术活动中的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法及包装、贮存等需要统一协调,并共同遵守的重复性事物制定的有关技术准则,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基本依据,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另一类是管理标准,即为合理组织、利用和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重复性事件,发挥管理的职能作用而制定的准则,是组织和管理现场生产活动的依据和手段.只有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以技术标准为主体,以相应的管理标准为手段,通过标准加以控制,创造出标准控制的质量管理环境,并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2.加强计量管理工作.精密测量、理化试验和技术鉴定等工作,是保证产品质量特性的数据统一、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零部件的互换和生产优质产品的重要手段,因此,对计量工作的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要对计量管理工作严格要求:需要使用的量具必须配齐成套,保证量具示值准确一致,保证量具的质量稳定性,对量具和精密仪表进行定期维修,禁止不合格量具和测量仪表投入使用,选择正确的测试计量方法,进行检测技术和测量手段的革新和改造,根据生产的需要和科技的发展,充实更新量具.

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简称TQM),是上世纪60年代形成的产品质量管理方法,它是以向用户提供完全满意的产品和怎么写作为目标,组织企业的全体职工,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实行全面预防和控制所进行的综合的、系统的管理活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必须抓好以下基础工作:

1.对职工进行在岗技术培训.人作为企业一切活动的主体,必然也是质量控制活动的主体.没有高素质的人,再先进的管理制度,再先进的技术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无论哪个企业,都应特别重视提高人的素质.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因此,它的基本核心是提高职工的素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人人为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而努力,即要确保职工的工作质量.针对一些企业职工素质低、技术水平差的情况,管理者应制定出教育培训制度,组织在岗职工学习,开发智力资源、激发职工的潜能,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从而使其成为企业的有效员工.

2.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现代工业生产中,如果各职能部门各自应承担的质量职责没有明确的规定,那就不可能有效地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但如果没有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各职能部门的质量职责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设立一个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枢纽,对一个企业来说很必要.通过该部门综合、控制、协调和监督的作用,使企业整体质量管理的效果增大.

3.加强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质量管理点.产品制造过程是形成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影响面很广.而制造过程是由一系列工序所组成的,工序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稳定的重要手段,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最重要内容.它要求在不合格品发生之前,就能予以发现和预报,并能及时地加以处理和控制,有效地减少和防止不合格品的发生.

在现场控制中,不可能对每道工序不分轻重主次都予以控制,而是要选择一些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或在现阶段质量问题较多的工序加以控制,即要确定出质量管理点,并对其使用各种必要的手段和方法,加强管理.


4.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总的要求是:根据用户的需要,以最经济的办法研制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因此,企业不但要为用户提供满意的质量,而且必须使达到这种满意的质量所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尽量地低,即要降低质量成本,加强质量成本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一切用数据说话,对质量问题要有定量分析,这一点在质量成本管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质量成本从宏观上进行成本分析,提出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所存在的问题,评价和度量企业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若要搞好质量成本管理,就要对企业的大量历史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研究,全面了解质量成本状况,制定出计划,实施质量成本控制.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对企业不断完善质量体系,提高质量活动的效益与效率和促进企业持续质量改进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是衡量和优化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手段.

5.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质量管理小组(QualityControlCircle,简称QC小组)是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健全管理体系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而组织起来,并开展活动的小组.开展QC小组活动,不仅是创造一种在密切的工作环境中,各工作人员之间成功地交往联络并合作解决共同问题的机会的有效方法,还是把全面质量管理思想,观点和基本方法运用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提高职工素质,培养团队精神的桥梁.

6.认真地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ISO9000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StandardsOrganization,简称ISO)的质量管理和保证技术委员会发布的所有标准,是适用于世界上各种行业对各种质量活动进行控制的国际通用准则,也是我国推荐采用的国际标准,具有先进性、科学性.

ISO9000系列标准不仅有完整的文件化质量体系,还为企业提供了多种质量保证模式,企业可根据供需双方对风险、成本和利益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平衡,系统的考虑产品设计的复杂性、设计成熟程度、制造复杂性、技术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因素,从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质量保证模式,以便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ISO9000系列标准促进了我国质量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国际化,推动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