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在高职《质量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点赞:22659 浏览:9869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课程考核评定是高职教育环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这一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如何改革高职课程的评价模式,使之与高职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成为改革的重点.文章结合笔者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就《质量管理》课程教学评价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关 键 词]质量管理课程高职教学评价

传统职业教育由于过分强调知识本位,导致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缺乏,在缺乏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的条件下,学生往往对知识本位的学习不感兴趣.课程考核评定是高职教育环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完成的重要保证和评价手段,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导向、检验诊断、反馈调节等多种作用.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成绩评定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如成绩评定单一,理论考试为主,实际应用较少等问题.因此,如何改革高职课程的教学评价模式,真实反映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更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显著提高,是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质量管理》课程因其强调质量管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契合,强调专业知识在岗位群中的具体应用,是一门典型的具有高职特色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质量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专业,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实训来巩固课堂知识.本文就《质量管理》课程教学评价方法进行一定的探索,就QC小组在高职《质量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中的应用作简要阐述.

QC小组在高职《质量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质量管理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质量管理》课程与QC小组

《质量管理》课程内容的确定,应与本专业结合,培养怎么写作于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内容既要能反映专业特色,又要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满足岗位要求.《质量管理》课程内容如“全面质量管理”、“统计基础知识与老七种统计工具”、“ISO9000族标准”、“常用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过程质量控制”、“质量检验”等知识点,都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知识,也是今后从事有关工作必备的知识.

QC小组又称品质管理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QC小组在全国各大企业应用较为广泛,特别是制造业.

二、QC小组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1.传统职业教育考核评价方法及不足

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评价,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导向、检验诊断、反馈调节等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考核评价环节是整个教学环节的指挥棒.而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课程考核基本上仍然采用笔试、口试、实操考核及课程设计等,基本上“笔试为主,实操、口试为辅,少数课程应用课程设计”.总结一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笔试是高职教育中大量使用的考核评价方法

这样的考核观念落后,与现代职业教育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不协调.主要体现在笔试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基本上临考前以划重点的形式让学生死记硬逼,这样削弱了平时授课时学生的听课参与积极性,且接受知识非常被动,制约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2)考核环节理论与实践分离,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

现有教学计划中常常以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的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环节分离,理论课程单纯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践课程单纯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情况.这种理论实践分离的做法往往培养出一批理论课程好,在校排名靠前的学生,但在面对就业时却显示出了实践能力的缺乏,动手能力极差.

(3)考核的内容不能覆盖全部教学目标

传统的考核方式由于考核卷面、形式的限制,导致考核内容相对较少且片面,不能覆盖全部教学目标,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片面追求知识的应试性,侧重于某一方面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

2.项目驱动教学法

在介绍QC小组在《质量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中的应用之前,首先引入有关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项目驱动教学法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通过组成团队去寻找得到结果的途径,并获得这个结果,同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工作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在工作过程中锻炼团队协作、与人沟通等各种能力.这种模式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

3.QC小组在《质量管理》课程评价应用

在《质量管理》课程开始,引入相应的QC基本知识之后,要求学生以小组进行组合,主要由个人意愿,结合考虑小组成员交流及进行项目的便利性进行组合.教师要求每组针对身边(宿舍、课堂、学校相关部门等)存在的质量问题确定改善主题,其目的是在完成实际QC小组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单项技能进行实训.

为更好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在整个考核评价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弱化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核,注重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是指学生在进行QC小组项目的过程中的任意时段里给学生进行合理、公正、全面的定性及定量的评定,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出勤、课堂提问、各关键过程完成情况、成果展出、书面报告等.

在专业课开始时,首先介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能力、核心能力及主要就业岗位要求,然后介绍本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要求,然后结合该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的具体要求.在整个QC小组阶段性活动过程中,定期组织成果汇报交流,委派一位发言人交流汇报团队成果(2分钟~3分钟),每次记录阶段工作成绩.学期结束最终成绩评定采用项目答辩的方式进行,每小组10分钟汇报,5分钟小组交流答辩,回答老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小组成员可根据实际工作中自己的角色分配进行补充,最后结合QC小组项目的难易程度和汇报答辩情况给每小组综合评价,以及各小组成员的实际表现做出最终的考核成绩.

三、课程评价模式改革效果展示

1.QC小组运作形式及课题选择

笔者抽取06~07级共计6个班级专业学生样本进行分析,以下数据均针对该6个班级学生做出.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在38人~50人不等,小组成员要求5人~10人,表1为分组情况.

在分组的基础上,各小组结合具体情况选择身边的QC改善课题.综合可见,课题主要集中在对学校周边、教学系统、后勤系统等部分的改善,本文列举部分课题如下(此处不再分班级列出QC课题).

2.学生最终成绩比例构成

学习成绩评定体系在评定内容上应该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的体现,应该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等方面的表现.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闪光点,教师更应积极评价并加以肯定.采用将QC小组引入到《质量管理》课程评价中去,不仅仅贯穿了整个《质量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接受知识,并且在QC小组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项目操作相结合,巩固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团队合作,人员沟通,数据收集整理,领导协调,户外调查,软件应用,口才交流等能力.

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最终成绩比例构成主要包含了两大知识模块,一部分如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族标准、质量检验等知识的考核采用平时穿插授课形式,考核方式有小测验、案例分析讨论、小组角色扮演、课堂提问积分等多种方式,以40%计入最终成绩.另一部分为QC小组活动分,教学中以QC活动过程所需知识点为依据进行授课,做到教学内容贴近工作实际所需,知识点如QC小组基本知识、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工具、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过程质量控制等知识点,成绩评定主要包含QC小组活动全过程中的综合测评分.围绕QC小组活动过程:“QC小组组建阶段→选择课题阶段→设定目标阶段→原因分析→要因确定→对策制定→对策实施→效果检查→制定巩固措施→总结”,要求学生掌握有关QC小组在质量管理领域的作用,并对QC小组运作模式有概括性了解,培养团队协作及沟通协调的能力,基本采用自行选择课题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过程中采用头脑风暴法、亲和图、水平对比、流程图等工具,除专业知识的应用,学生普遍体会沟通协调及团队工作的魅力,这与实际工作情境更加吻合,更有利于学生情操的培养.主要穿插部分QC统计工具的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工商类学生定量化分析及问题处理的能力,利用各种办公软件的能力等.QC小组活动部分及最终成果发表成绩共占总成绩的60%,其中过程完成情况、最终成果汇报、角色重要性、小组成员相互评价等在该60%中分别占去相应的比例.最终两部分成绩成为学生《质量管理》课程的最终成绩.


四、小结

将QC小组融入《质量管理》课程的授课及考核过程中去,不仅有利于教学环节的整合,而且可以极大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积极性,对实际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1.主要通过让学生在学习期初首先进行该课程知识方面的学习,同时让每位同学融入到企业质量改善小组的角色中去,让学生对今后可能从事的岗位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2.任务导向的课程教育模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小组任务中去,在小组任务进行的过程中灌输知识,学中用,用中学,无论从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来看,都有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明显优势,通过实践引导促进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3.此外,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仍然包含如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族标准、质量检验等关键质量知识的教学,这些教学内容仍然可采用传统教学考核模式加案例、情境模拟等形式,更进一步丰富了该课程考核的内容.具体考核内容所占比例可由教师在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自行调节.

这样,通过对《质量管理》课程考核环节的改革,对学生的学习带来明显的冲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了对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开拓了创新精神,真正达到了考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