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概》课教学中当代社会思潮的评介

点赞:5312 浏览:141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当代高校思政理论课特别是《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授课对象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最新动态,但是囿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对于很多问题的把握又可能有失偏颇,因此教学中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对于一些当代社会思潮的介绍与评介.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中应该采用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准确深刻的理解把握相关社会思潮,以期更好的宣扬主流意识形态.

[关 键 词]《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当代社会思潮评介

一、课堂教学中当代社会思潮评介的意义与价值

《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把学生培养成为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一代新人,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主渠道是畅通的,主旋律是高扬的,社会思想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还有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把中国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进行西化分化活动,思想理论领域也存在着不少值得重视的现象和问题.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和社会现象冲击着大学校园.当代大学生传承了知识青年关心国事,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思想活跃的大学生必然会受到流行广泛的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所谓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在某一社会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发生某种程度影响的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它可能是一种理论体系,或者一个学术流派,也可能是一种思想趋势,甚至一种舆论倾向.社会思潮有好的积极向上的也有坏的消极不良的.进步的革命的社会思潮往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正确的方法、积极的心态、昂扬的精神去观察社会、探索人生,去确立人生价值选择,把个人的成长成才和国家民族集体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主动实现自己的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政治理想和追求,从而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巩固和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而错误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社会思潮则往往诱导大学生迷失正确的价值观方向,使大学生出现思想混乱、精神颓废,甚至出现反社会的行为,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另外,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思潮也总是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社会思潮会促使人不自觉地参与社会政治.大学生富于理想和使命感,参与政治的热情较高,而社会思潮的传播和发展恰好为大学生参与社会政治提供了契机.这种愿望和契机可能会由于政治上的幼稚和思想上的偏激而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和操纵.所以,同志深刻地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民的思想下手”.

要让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对社会、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才,思政理论课应该引导大学生接触和了解各种思潮,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帮助他们深入观察,分析各种思潮背后的经济、社会和利益的关系,寻找产生这些思潮的社会问题根源,仔细辨析各自的立场和视角,借鉴各种思潮中的合理要素,而不是盲从.这就需要我们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感.贴近现实、贴近社会,将当前的很多社会思潮特别是错误的而又非常具有迷惑性的、蛊惑性的社会思潮引介入课堂中来,和学生一起讨论,在与正确的理论的对照中加以分析评介,让学生真正搞清楚对的为什么是对的,错的为什么是错的.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弄懂了理论问题,而且真正达到了占领学生思想阵地的教学目的.

二、课堂教学中当代社会思潮评介的准备条件

将当代社会思潮引介入课堂并加以评介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为课堂教学提供充要的条件.

1.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研究.在将社会思潮引介入课堂之前,教师应当首先弄清楚它的基本特点、本质内容、表现形式、演变规律、社会作用以及不同性质社会思潮的差异等.只有对社会思潮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对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基本规律有一个比较科学的把握,才能在课堂上正确的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仔细剖析,深入理解.据调查,在课堂上介绍西方社会思潮的流派、观点和内容时,部分教师表现出来的随意性的比例达到了44.40%.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和教师本人的情况及理论课自身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有些教师由于自身知识所限,或者在课前准备不足,所以在课堂上讲解某些内容时突然想到相关的某种西方社会思潮,就随口向学生提及,但事先没有对要介绍的西方社会思潮进行研究分析,对上课的内容也没有周到而详细的安排,因此仅涉及某位思想家、某一方面的观点内容,从而缺乏系统的讲解和辩证的分析.甚至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内容时喜欢离题万里.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社会思潮的研究,坚持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思想理论领域的现状结合起来,同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遴选出大学生特别关心的,对于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的,与本课程教学又密切相关的思潮,纠正其偏颇,评介其错误,在不同性质的社会思潮比较研究中,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的引导力.

2.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的研究.社会思潮的酝酿和发展传播,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为了恰当的遴选社会思潮,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接受社会思潮心理机制的研究.通过对大学生情感、意志、信念等心理特点和心理变化规律的研究,把握其对于社会思潮所持的普遍的基本的态度,进而引导大学生在对待社会思潮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对社会思潮的认识、评价和接受能力.另外,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利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大学生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成人意识渐趋强烈,具有很强的好强心理、好奇心理和对抗心理,由于其阅历和经验的不足,认识问题往往过于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因而在对于社会思潮的剖析中,需要理论性较强、分析比较透彻的传播方式,提高信息传播的可信度,否则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高校思政《概》课教学中当代社会思潮的评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理想信念不仅是文化、教育和信仰的问题,更是实践的问题.大学生是相对独立于生产实践之外的青年群体.他们的活动主要局限在校园内,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极其有限的.而任何社会思潮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由于利益取向不同,不同社会思潮对社会现实的反映都有一定程度的偏颇甚至失真.离开了社会实践,大学生往往会受到各种偏离实际的社会思潮的蛊惑和诱导,从而难以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因此,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通过实践检验不同社会思潮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些都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引导他们独立进行思考、认识和判断,选择、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消极落后的社会思潮的侵蚀.

三、课堂教学中当代社会思潮评介的方法探讨与实践

如何将遴选好的社会思潮引介入课堂还需要恰当的方法.下面就具体举例来探讨在《概论》课教学中对于当代社会思潮的引介.

1,要选准介绍社会思潮的切入点.在准确的遴选好相关的社会思潮之后,还必须选准介绍的时机和路径,即介绍的切入点.从介绍的时机来说,因为《概论》课主要是介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而不是介绍当代其他社会思潮的,所以应该是先介绍介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在介绍的过程中将与之相关的社会思潮引介进来,反之就会造成喧宾夺主的不良结果.比如,在第一章第一节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在讲清楚其科学内涵之后,在此处对教材做一个引申和拓展,即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走社会主义的道路由此很自然的进入对于社会主义思潮的介绍.从介绍的路径来说,多采用对比的方法,即先介绍《概论》课的相关理论,再引介相关的社会思潮,最后分析、对比、总结.比如上面提到的对于社会主义的介绍,在先后将两种理论介绍完之后,要充分、深入的对其展开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本质不同,探究出谁更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谁更符合中国当前的实际,通过理论的剖析和对比,让学生自觉的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化为自己坚定的信念.

2,要深入展开课堂讨论.讨论是现代教学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当代大学生信息来源渠道多,思维活跃,对于很多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作为独生子女的当代大学生,又显得有几分孤傲与固执.因此,深入开展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听听学生的“高见”,集思广益,开阔教师看问题的思维与视角,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另一方面,让学生畅所欲言,将他们心中真实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即可以帮助教师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于因势利导,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作风,不依仗教师的强势地位居高临下,在师生平等的讨论中消解学生的逆反心理.比如在讲到《概论》课第九章关于人民一部分内容时,就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有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是否具有普世价值在讨论发言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同西方的理念,认为它具有普世价值,是解决当前中国腐败问题的利器.也有学生觉得应该是一个历史现象,不应该具有普世价值,而且西方的选举方式不适合中国.这些讨论既深化、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同时能够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3,在评介中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引介当代社会思潮时教师必须时刻谨记引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坚定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念,整个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否则,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做引导,这堂课就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教师一方面应当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的原著,坚定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和理论修养,端正政治态度.另一方面,认真阅读介绍西方社会思潮的书籍,弄清每一社会思潮的来源、流派、理论体系、值得警醒及可以借鉴的地方,避免评介只是隔靴搔痒式的点缀或者画蛇添足式的累赘,避免没有充分理解就痛加评介,最好要引用国内外权威意见和最新研究成果,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比如在对普世价值展开评介时,就可以引用中国社科院侯惠勤教授的观点:“作为国家的组织形式决定了它和国家一样,具有结构上的依存性和功能上的有限性.从结构上看,和国家一样,都是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是一种历史现象,因而都怎么写作于一定的阶级统治、都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本质上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从功能上看,绝不是万能的工具,而只是有限的手段,它不能鉴别真理、不能提高效率、不能实现事实平等,因而其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当存在的时候,它总不能真正实现,而当它真正实现时,也就消亡了.”这段话很具有理论上的说服力.

总之,为了更好地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地用主流意识形态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高校《概论》课教学中应该重视对于相关当代社会思潮的介绍与评介.具体的着力点除了上文介绍的几个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