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本问题”的理与

点赞:8015 浏览:3239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人类世代的实践和科学的发展,都证明了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认识这一辩证关系才能用辩证的观点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实践,改造自然,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关 键 词]哲学基本问题辩证关系社会发展

一、恩格斯“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

恩格斯在1886年初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他进一步指出:“这个问题,只是在欧洲人从基督教中世纪的长期冬眠中觉醒以后,才被十分清楚地提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以尖锐的形式针对着教会提了出来: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近代哲学家依照如何回答世界的本原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始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发展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基本上是用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评定所有哲学或“全部哲学”.既然是“全部哲学”,就应该包括古希腊哲学、恩格斯以后的西方现代各哲学流派,还应该包括全部中国哲学史.由于时代的原因,恩格斯对他之后的西方哲学不可能知道,中国哲学恩格斯基本不了解,又怎能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来硬套在“全部哲学”头上呢把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来划分所有哲学家呢

哲学产生以前,人们是用神话和宗教信仰,通过感性的、表象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哲学的产生意味着人们主要是通过思维、概念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古希腊哲学是从神话和宗教信仰的束缚下诞生的,其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普遍与特殊、一与多的关系问题.古希腊哲学是整个西方哲学的诞生地,西方哲学史上各种流派几乎都可以从古希腊哲学中找到自己的起源和萌芽.

最初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很重视自然的研究,开始不用神秘的、非自然的东西而用经验的物质性的东西来解释万物的本原,他们的思想中包含着一个如何用不变的东西来解释变的东西的问题.如赫拉克利特强调变,认为只有变才是真实的,没有永久不变的东西,巴门尼德认为存在的东西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变意味着“多”,不变意味着“一”,只有“一”才是真实的,“多”不过是幻想.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的兴趣由关注自然转向关注人.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他认为一切都同样的真,是非善恶都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苏格拉底认为真理不在个人,而在人类一般,不在感觉,而在思维,真正的知识就是从具体的道德行为中寻找道德的普遍性定义,而寻找定义的方法就是论辩诘难.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进入了一种系统化的时期,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理念”是各类具体事物的普遍概念,他把“理念”看成在感官事物之外,普遍存在于个别之外,认为“理念”是最真实的,感性世界是不真实的.亚里士多德虽然也重视“理念”,他称之为“形式”,但他不同意把“理念”看成是和个别事物分离的、独立存在的实体,而认为“理念”或“形式”不能离开感官事物而独立存在,普遍的东西不能离开个别而东西而独立存在.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同时,西方许多国家也逐渐产生了其他各种哲学流派.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基本上代表了19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西方哲学对待世界万物的态度.在英美主要形成了以科学主义为特征的分析哲学,基本上把人和世界看成是互相外在的,人不过是自然界的旁观者、观察者和反映者,人站在事物的旁边而不参与其中,在欧洲大陆主要形成了以人文主义为特征的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基本上认为人心具有融合人与世界万物巨大力量,它们关心人的存在,关心个人的东西、反对非人性化,反对传统哲学的学院气和远离生活.

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特征有以下三点:第一,不再像近代哲学那样一心关注自然、关注外部的物理世界以及人对世界的认识,而是专心致志于语言问题、符号意义问题和交往问题,第二,都从不同角度批判传统哲学那种崇尚超感性的抽象概念王国的旧形而上学,反对超验的领域,强调现实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第三,不再像传统哲学那样崇奉确定的、普遍有效的准则或规范,强调一切都可以发生变化,多元主义和分歧在哲学界占统治地位.

中国哲学史从商始萌芽,到春秋时期形成,截止五四运动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先秦哲学,二是秦汉至明清之际的哲学,三是明清之际至五四运动时期的哲学.中国哲学探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特点:

明清以前的天人合一思想包括:一是儒家的有道德意义的“天”与人合一,如以朱熹为代表的人受命于天、“与理为一”,以王阳明为代表的“人心即天理”的天人相通,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相类,二是道家无道德意义的“道”与人合一.天人合一实际上就是不注重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区分,而是把二者看成浑然一体.明末清初开始兴起了一种反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转向类似西方的主客关系和主体性思想.典型人物是王夫之,他认为“气者理之依”,强调“即事以穷理”,反对“立理以限事”.这是中国哲学史的一个转折点.

“哲学基本问题”的理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西方哲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由此可见,从哲学史的现实内容来说,硬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来套整个古希腊哲学以及西方现代哲学的一切思想流派,来套中国传统哲学,显然不合适.哲学的基本问题不能只限于西方近代哲学所突出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哲学史的现实内容看,同样说明了贯穿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应该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周围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论相对性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是精神还是物质,它们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也就是归根到底谁先谁后,谁依赖谁、谁决定谁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荒谬的.恩格斯指出:“除此之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它们在这里也不能在别的意义上被用.”

1.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往往只从一种或几种常见的物质形态上去寻找世界的本原.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恩格斯指出它的第一个局限在于“仅仅用力学的尺度来衡量化学过程和有机过程”,第二个局限在于“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也就是说,机械唯物主义把不同质的事物和现象都用机械运动的原理加以说明,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来观察世界,在社会历史领域则无法用唯物论进行说明,因而陷于唯心史观.由此可见,恩格斯要创立和坚持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朴素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

其实,从逻辑角度分析,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这只是归纳的结果,事实上世界上所有的归纳都是一种不完全的归纳,因为在人的经验所不能触及的地方就不包括在人类的归纳之中.因此,通过归纳而获得的结论是不确定的,需要反思.

2.唯心主义的合理性

唯心主义有两个分支.一支是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精神(心灵、意识、观念、意志、感觉等)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其他事物都只存在于“我”的感觉、意识之中.如宋代的陆九渊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明代的王阳明的“心外无物”,英国的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奥地利的马赫的“物是观念的复合”等.另一分支是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不依赖物质、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着的“客观精神”是唯一真实的存在,在这种绝对的客观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才产生了物质世界.如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高于一切的惟一真实的存在,黑格尔认为现实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或表现,宋写作技巧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理在气先”等.

唯心主义在探究精神生活的独立性方面有其积极意义.就主观唯心主义来看,它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只是强调没有人的参与,这些存在都是没有意义的.就客观唯心主义来看,认为上帝、神是造物主,肯定了人的意识、精神的价值高于身体存在的价值,从而使人获得了一种价值和道德上的至善的标准,提升了人存在的价值.成为人们辨别是非,科学实践,从而成为改造自然的理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