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财政监督理念

点赞:24488 浏览:10900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论文通过对财政专项资金内容、管理意义、当前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论述,从资金整合、制度建设、规范使用、强化管理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适当探讨,就创新财政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方面提出新理念.

[关 键 词]规范加强资金管理创新监督理念

财政专项资金,是财政部门为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具有专项用途,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为促进各项事业发展而设立的专门资金.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必须以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为突破口,完善财政管理制度,创新财政管理机制,严肃财政纪律,依法理财、从严治财,逐步搭建起规范、长效的财政专项资金监管机制.

一、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财政部门安排的专项资金不断增加,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财政监督和审计的情况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管理的方法、手段和制度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程度还不够高.如资金安排零星分散、多头申报、项目计划下达较晚、拨款不及时等.上述问题的存在,既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加剧了资金供需矛盾,又制约了政府统筹调控财政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事业的发展.各级行政、事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强化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与监督,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要和共性问题,要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政专项资金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财政部门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积极促进城乡、区域、各项事业之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城乡、区域间财政投入水平还不均衡,农村社会事业的资金保障力度还不够,一些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如义务教育、基础科研和公益文化等应当全力支持的公共支出领域资金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2.财政投入的“放大”效应还需进一步加强

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量大,单靠财政预算内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在增加预算内支出的同时,要努力拓展事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增加投入的路径,挖掘投入的潜力.不能满足于单纯的收收支支,要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子作用,通过财政贴息、信用担保、有偿使用、租赁等形式,吸引民间和社会资金,共同支持事业发展,做大财政投入“蛋糕”.

3.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财政部门安排的事业发展资金有了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增长幅度均高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但是,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与《农业法》、《教育法》、《科技进步法》等有关法律要求相比,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研究逐步建立在国家法律保障下的、与经济增长和政府财力相适应的财政事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形成方方面面都积极主动地支持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仍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

4.财政投入管理体制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

近年来,随着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各部门逐步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主动研究事业发展经费的决策分配机制,推进“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等资金拨付方式,探索财政资金绩效考评试点,在规范资金管理的同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三、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

1.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力度

为解决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结构固化、项目安排分散、重点不突出的问题,要在摸清各种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客观评价各种专项资金存在的必要性、规模的合理性以及整合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大力压减不适时或效益不高的专项资金,合并资金用途或扶持对象相近的专项资金,增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能力.按照“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整合财政专项资金.一方面把预算内安排的专项资金与部门预算外资金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形成“拳头”,解决预算内、外资金“两张皮”的问题,另一方面对资金用途或扶持对象相近且又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资金进行整合,统筹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对基层文化设施进行改善.通过财政部门与有关部门联席磋商、共同审批的形式,建立“分头受理、共同研究、统一审批、重点使用”的工作制度,避免出现项目单位多头申请、套取财政资金的情况.整合后的财政专项资金以及新增资金,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明确投资方向,把握扶持重点,集中用于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2.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建设

制度是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前提与基础.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建设,首先要强化政策制定.要善于研究宏观政策,从全局高度,及时灵活调整财政政策制度,切实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度要突出可操作性,善于调动市场的积极性,调动社会的积极性,调动各级和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其次要强化制度执行.制度一旦制定,就要将其具体化、细致化,目标任务要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人员,把精细管理明确到制度执行中的各个环节和关键控制点,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最后要强化制度反馈.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发现问题,修订政策制度,保证制度的科学合理性.要按照“先有办法、后拨资金”的要求,在认真总结经验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专项资金性质和部门实际情况,认真查找制度空白点,规范专项资金申请、使用程序,研究制定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具体办法,明确专项资金的扶持对象、范围,以及资金申请、拨付、流转、使用的程序和具体要求,以进一步改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方式,规范管理流程,从而加强部门协作配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规范管理方式和资金分配使用

一是加强事前考察论证,建立备选项目库.为保证项目安排的科学性、规范性,事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按照本部门、本地区的事业发展规划,组织有关专家,事前对申请财政专项资金资助的项目进行考察、论证,并根据考察结果进行项目排序,建立本部门、本地区的财政专项资金备选项目库.二是实行投资评审和专家评议.对资金数额较大或者专业技术复杂的项目,财政部门要会同事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或委托投资评审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财务制度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投资评审口技术论证,由财政部门根据当年财力情况确定资助额度,保证项目选择的科学性、性、效益性.三是规范资金拨付程序.项目确定后,由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指标文件并拨付资金,逐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按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对需要下达项目计划的,由事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下达项目计划,财政部门会同事业主管部门下达预算指标.需要签订合同的,则由事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四是逐步实行专账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财政部门应逐步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专账,集中管理财政专项资金,并按规定用途和进度将资金及时、足额、直接拨付到用款单位,取消中间环节,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财政监督理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资金管理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4.进一步强化部门预算管理

为使部门预算更加切合实际,增加预算安排的透明度,按照编制综合预算、项目滚动预算、政府采购预算和建立预算编制基础信息库的要求,进一步加快预算编制改革步伐,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精准度.按照“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同时兼顾事业发展重点”的原则,及时与部门进行沟通,根据财力情况认真核定部门预算.同时,创新管理手段,建立财政改革管理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规划设计改革业务流程,把所有管理活动纳入规范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财政、财务管理的技术含量和效率.

四、创新财政专项资金监督检查理念

1.探索建立动态监督模式

为适应财政改革深化,特别是财政资金运行呈现代化、网络化的态势,财政监督应积极探索建立动态监督模式,对整个财政运行实行实时动态监督,将监督融入到财政资金运行的全过程.为此,财政监督部门可建立两个模块:一是监督模块.在国库支付网络中,财政监督要有最高查询权,能随时掌握国库资金的流向.二是控制模块.在支付过程中,通过设置控制模块,及时发现资金拨付中的问题,纠正违规行为,构筑动态监督“关口”.

2.进一步加强事前监督,建立循环监督机制

加强事前监督,重点探索对预算编审的监督,从资金分配源头进行监督、探索建立循环财政监督机制,把通过参与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监督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作为编制下一年度预算的依据,即:监督预算编制――监督预算执行――监督年终决算――监督新的一年预算编制.这样形成周而复始、层层推进的循环监督,使每次循环都变成财政预算新的升华,也使预算变得更为合理、科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阳光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