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财务风险评价的

点赞:25187 浏览:1171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筹资渠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高校财务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挑战,财务风险也日渐显现.本文对高校财务风险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其类型和特征,并从三个主要方面对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高校评价和防范财务风险提供一个有效途径.

[关 键 词]高校财务风险评价

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校进入了一个超常规发展、大规模举债办学的阶段,其扩张速度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在此期间,全国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由1998年的340万人猛增至2009年的2100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7.9%迅速提高到2009年的24.2%,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获得了更大的办学自主权,筹资渠道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其财务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财务状况一旦出现恶化,就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高校也不例外,一旦发生财务危机,虽不至于破产,但同样会对其正常运行和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全面考核和评价高校的财务发展潜力,衡量高校在负债和风险方面的承受能力.因此,在高校现有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建立一套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分析和评价高校办学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管理水平和真实财力情况,通过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找出高校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而为高校管理层宏观决策提

供客观的依据,并对高校财务潜在的风险起到预警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FinancialRisk)是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学术界对其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是风险的货币化表现;而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一是由于负债要支付利息,从而带来盈利能力的可变性和不确定性,二是由于负债意味着企业要还本付息,从而带来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高等院校作为非营利组织,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从其性质看,更接近于狭义的财务风险概念,即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其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所导致的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按其主要内容一般可分为筹资、投资、资本运营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其财务风险也相应地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方面.高校的资金流转环节虽然与企业类似,但因其是非营利组织而不存在收益分配环节,因此,高校的财务风险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筹资风险

高校的筹资风险主要是指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而产生的严重影响教学、科研和学校稳定等不良后果的可能性.过度举债是指借款金额超过实际还款能力的举债行为,不良举债是指以借款维持日常运转的举债行为.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各高校都在大规模的举债建设,在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建设需要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困难.高等学校在利用银行贷款,加快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高校对贷款的风险认识不够,还贷责任意识不强,对建设规模缺乏科学论证,盲目求大求洋,过度举债,造成了巨大的潜在财务风险.同时,由于一些高校日常资金周转困难,只能通过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来解决,导致负债风险的短期集聚,甚至借新债还旧债,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资金链断裂的财务风险.

2.投资风险

高校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指高校因举办校办企业而可能产生的连带责任风险.我国高校举办校办企业的初衷是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但是,由于多数校办企业校办产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经营管理水平、技术力量以及人员素质都无法与社会上完全市场化运作的企业相比.所以,在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明、责任不清、效益低下的现象,无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一旦因经营不善而出现亏损或者破产清算,学校将承担连带责任,给学校财务造成潜在风险.

3.失衡风险

高校财务失衡风险主要是指一所高校的财务状况在进行中长期平衡的过程中出现的失衡现象,主要表现为高校经费收入与支出不平衡,出现收不抵支、流动资金短缺、净资产潜亏等情况.通常情况下,高校经费收入往往是当年的流入,但经费支出却不一定是当年的流出.由于暂付款项的存在,有些上年付出的款项在本年报账时也形成支出,本年期末发生的流出则不一定在本年形成费用.因此,在高校流入、流出与经费收入、支出之间形成了一种非对称关系.目前,在高校经费收入总量不足的情况下,财务既要保证重点开支,又要保证日常运转,如果不能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就会导致资金周转困难,从而出现财务状况失衡的风险.虽然高校因财务危机发生而破产的可能性很小,但因为流动资金短缺,导致出现发不出工资、日常开支困难等情况,同样会给学校的安全和稳定造成重大影响.

三、构建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为有效地识别和衡量高校在一定时期面临的财务风险,就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笔者认为,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总体性原则,应当将高校事业发展、基本建设、校办企业等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评价;二是科学性原则,即选取的指标应是影响高校财务风险状况的主要因素,能够客观反映高校财务状况的实际和财务风险的本质.三是可比性原则,建立指标体系必须考虑指标之间的可比性和通用性,即要求指标建立在统一的核算范围之内和相同的可比基准点之上;四是可行性原则,即建立指标既要从理论上注意其科学性和完整性,又要考虑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本文拟根据高校财务风险的特征,选取以下三方面的指标,构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评价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


1.债务风险指标

(1)资产负债率.本指标是指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体现了学校的负债情况和长期偿债能力,学校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学校的净资产越多,偿债能力也越强.

资产负债率等于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流动比率.本指标是指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现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学校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但是流动比率过高又会占用过多的流动资产,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流动比率等于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3)累计借款占总收入的比率.本指标是指累计借款占当年总收入的比率,反映学校以年收入承受财务风险的程度.公式中分母选择的是当年总收入而不是总资产,原因是学校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不能用于还债,学校用于还本付息完全要靠学校的收入,靠流动资金而不是靠固定资产.该指标值越高,则说明风险越大,将对学校的发展形成威胁.

累计借款占总收入的比率=累计借款总额/总收入×100%

(4)累计借款占总支出的比率.本指标是指年末累计借入款项占当年学校总支出的比率,反映当年财务支出对当年举债的依赖程度.

累计借款占总支出的比率等于学校借入款项/总支出×100%

(5)借入款项占货币资金的比率.本指标是指年末借入款项与年末货币资金(、银行存款加债券投资的总额)对比,说明了学校的还款储备率.因学校借入款项分不同渠道与不同还款期限,无法准确测算其年度偿还额,只能以其总额与货币资金的比率来测算到期的还款压力.该比值越高,说明学校财务风险越大,到期还款压力越大.

借入款项占货币资金的比率等于借入款项/(+银行存款+有价证券)×100%

2.投资风险指标

(1)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本指标是校办产业的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反映校办产业的长期偿债能力.适度的资产负债比率是校办产业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但该比率过高,在现有校办产业产权不够明晰的情况下,给学校带来的连带风险也越大.

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等于校办产业负债总额/校办产业资产总额×100%

(2)校办产业速动比率.本指标主要反映校办产业速动资产(指几乎立即可变为用以偿付流动负债的流动资产)对于流动负债的比率.通常该比率为1时被认为正常,因为此时的速动比率表示:即使不处理存货,仅出售有价证券,收回应收账款加上货币资金,也能偿付到期短期债务,低于1则被认为其短期偿债能力偏低.

校办产业速动比率等于速动资产/短期负债×100%

3.财务失衡风险指标

(1)总收入支出比率.本指标是指年度经费总支出与经费总收入的比值,若年度总支出大于总收入,比值超过1,反映学校该年度出现赤字,或已动用历年财务结余,或已向银行贷款.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学校财务运转越困难,若这个指标值长期大于1,说明学校就会面临长期的财务赤字,面临较大的债务风险.但在运用这个指标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学校的基本建设和发展周期,因为学校经费支出增长和经费收入增长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步性.

总收入支出比率=年度经费总支出额/年度经费总收入额

(2)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金比率.本指标是指年末应收及暂付款总额占年末全部流动资产的比重,它反映高校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这一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学校的财务风险越大.

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产比率=应收及暂付款年末数/年末流动资产总额×100%

(3)现实支付力比率.本指标是指年末货币资金结存数与月均支出额的比值,是学校财务运转状况的重要考核指标,它用来评价高校近期正常的支付能力,反映期末货币资金可供正常支付的月周转数.该指标值越大,说明学校现实支付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货币资金支付率等于(+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支出总额/12)×100%

(4)潜在支付力比率.本指标分析是指年末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是现实支付能力指标的补充.它反映了高校货币资金与所有短期可变现资产扣除短期应付款后,满足正常运行管理所需的周转月份数.该指标值越大,表明潜在的支付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关于高校财务风险评价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财务风险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潜在支付能力等于(年末货币资金+年末应收票据+年末借出款+年末债券投资-年末借入款-年末应缴财政专户-年末应缴税金)/月均支出额

(5)事业基金可用率.本指标是指年末学校可动用的事业基金占事业基金总数的比例,用于衡量学校事业基金可动用程度.该比值越高,说明学校调剂弥补预算缺口的能力越强.

事业基金可用率等于(事业基金-借出款-对外投资)/事业基金×100%

四、财务风险的评价

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指数化处理和综合运算,从多个方面对高校的财务风险做出一个较为科学、全面的量化评价,为学校管理层进行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在利用财务指标体系对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时,如何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合理确定各项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是一个难点.目前,根据指标赋权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常用的评价方法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其中:主观赋权法是根据各指标对整个综合评价值的重要性赋权,即根据各指标自身价值的重要性来确定指标的权重,主要有: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较好地体现了人们思维的过程,考虑了分析时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判断,是一种系统的合理性的过程,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可信性.但层次分析法也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有时可能会偏离财务综合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客观赋权法是根据各指标的实际观察值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适用于各指标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比较常用的是因子分析法,即通过在多个指标中寻找因子,用因子来充分反映原来的信息,并通过因子来确定权数,所得的结果客观性较强.当然用因子分析法也有其缺点:一是不能体现各指标自身价值的重要性;二是只适用于指标间存在较强相关性的情况,而对于相关性较弱的多项指标则很难用一个综合指标来反映.

由于各个高校所处的时期和环境不同,其财务状况也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加上在构建财务风险指标体系过程中,对各项具体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都难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任何一种评价体系和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很难有一种方法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所有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因此,在采用数量方法对高校财务风险状况进行量化分析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才能准确的反映高校财务风险的真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