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村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

点赞:24479 浏览:1091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通过对西北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学历、职称、教龄、待遇保障及职后培训等方面的调查,发现欠发达农村幼教队伍建设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专业师资缺乏、在职培训薄弱、待遇保障失范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关 键 词]农村幼教师资问题对策

一、欠发达农村幼教师资队伍的现状

1.幼教专业师资缺乏,区域分布失衡

通过对位于西北的S省5个县25所乡村幼儿园做的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幼教师生比例1:48,地区间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造成农村幼教师资分布不均衡,经济和教育基础较差的农村地区幼教师资严重缺乏,一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很差,不会弹琴、唱歌、跳舞、绘画,个别教师五音不全,普通话很不标准,农村急需受过学前专业教育的幼师毕业生.幼儿教师离心倾向更加严重,呈现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欠发达地区农村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村幼儿教师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幼儿教师学历偏低,专业缺乏对口

农村幼教师资队伍部分是职高生,没有经过师范类学校正规系统学习的其他来源的教师占大部分,还有不少教师是高中以下学历,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许多在岗教师没有资格证书,即使是学历合格的教师也大多是再次进修或培训获得的学历,其教育教学业务知识和能力与专业不对口,不能适应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3.职称评定失范,骨干教师梯队尚未形成

(1)职称评定失范

教师职称评定意味着社会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肯定与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家长及社会成员的认同和支持.根据有关规定,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归属小教系列.但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幼儿教师多数是被民办园所雇用,少数被小学举办的幼儿园或学前班所聘用.就用工性质来说,绝大多数属于临时聘任制.由于政策上的原因,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把农村幼儿教师纳入当地教师统一管理的范畴,农村幼儿教师成了编外教师,86.4%的农村幼儿教师无职称,有职称者仅占13.6%,即使有职称的也多为小学附设幼儿园或学前班兼任幼教或转岗到幼教的小学老师、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少部分公办教师.村级农村幼儿教师基本没有职称评定,得不到应有的认可,这极大地消解了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造成了幼儿教师的“隐性流失”.


(2)骨干教师队伍尚未真正形成

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由于农村学前教育起步晚,多数教师为幼儿园临时或长期聘任,教师的总教龄与幼教教龄在10年以下,平均总教龄约为6年,平均幼教教龄约为5年,而一名骨干教师的成长至少需要5年以上时间的实践锻炼,目前尚未形成骨干教师群体.

4.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需要提高

(1)经济待遇较低,职业吸引力急需增强

目前S省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一般每月工资只有500―700元.其中月收入在600元以下者达到了38.7%,收入超过800元的及少,没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更无住房公积金的保障.如此困苦的生活背景,极低的物质待遇大大降低了幼教职业的魅力,一方面使得有能力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甚至流出幼教行业,另一方面使许多优秀的青年人不愿意选择到农村从事幼教工作.

(2)社会身份不明,权益没有保障

国家对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没有明确界定,他们既不是公办教师,又不是民办教师,也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代课教师,政治待遇边缘化,家长及社会成员对幼儿教师工作的“简单化”认识,甚至是错误认识,影响了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所以,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是农村幼儿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5.职后培训滞后,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由于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没有纳入当地教育部门的师资培养计划,导致绝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缺乏有效的职后培训,加上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结构呈现年轻化特征,有经验的教师欠缺,新手教师得不到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园内学习提高受阻,民办园教师编制很紧,外出学习几乎不可能,而且在同区幼儿教师之间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很少.由于农村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图书资料少,90%以上的农村幼儿教师不看专业书籍,教师很难通过业余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专业发展困难、教育观念陈旧、照本宣科、记诵背读的教育方法司空见惯,难以适应幼儿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二、探究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出路

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国家要通过立法保护农村幼儿教师的权益,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让幼教工作变成吸引人的职业,从幼儿教师个体来说,要着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由“保姆型”教师变成“专家型”和“研究型”教师.

1.出台政策法规,保障待遇经费

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保护性政策法规、并整合其他各种社会资源,确保教师之间以及教育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相对公平,如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幼师毕业生、城区教师到农村幼儿园任教;县镇幼儿园教师评高级职称需到农村幼儿园挂职工作,政府还应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监督、强制用人单位取有效措施落实农村幼儿教师待遇制定农村幼儿教师收入最低控制线,并将幼儿教师纳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之中,保护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激发其从教积极性.

2.完善职后培训,提升师资学历与专业对口

针对农村幼儿教师总体素质不高的现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教师职后管理与队伍建设,尝试构建以园本培训为平台的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网络体系,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不断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业务素养和科研能力.建议每个区县的公办幼儿园或示范性幼儿园负责各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乡镇中心幼儿园负责本乡镇其他幼儿园和学前班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幼儿教师培训网络.组织具有普及性的培训或讲座,培训方式要多样化,尽可能地满足不同教师群体的多样化需要.

3.强化幼教管理,普及职称评定

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是一大批农村户口的幼儿教师,她们的待遇能否落实,是稳定幼儿教师队伍的关键.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对相应学历人员待遇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使农村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规定,从而稳定幼儿教师队伍,防止专业教师大量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