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标准(上)

点赞:11942 浏览:549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所谓的完美也许可以用量化的标准来描述,但却无法以此反过来对美进行定义.美依靠的是个性表现

设计的根本正是对“什么是美”的探求.以尺寸和比例等法则来综合运用线条、形体和色彩,去寻求和发现“美”的设计,这是汽车造型等工业设计中最核心的内容.相应的,设计师的成长也是不断学习、调整和完善自己关于“美”的理解的过程.

那么,对于什么样才是“美”的,是不是存在一种标准?法国艺术史家丹纳对此持肯定态度.他反对“艺术欣赏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没有客观标准可言”.因为“每个人在趣味方面的缺陷,由别人不同的趣味加以补足,逐渐使最后的意见更接近于真实.”


所以与艺术家同时代的人的评价即使参差不齐,或者赞成与反对各趋极端,也不过是暂时的现象,最后仍会归于一致,得出一个相当客观的结论.这也可以说是时间的功效,不同人乃至不同时代分歧的见解互相纠正,摇摆的观点互相抵消之后,会逐渐趋于固定、确实,得出一个相当可靠相当合理的意见,使我们能很有根据很有信心地接受.

这种将责任“推诿”于时间沉淀和自然过滤的观点显然可操作性很差,不少人尤其是那些对艺术缺乏足够了解的人很难接受此观点.相比之下,他们更倾向于制订一套量化的标准.在这方面,古希腊人也曾经试图摸索出一个理性的答案.他们设计出一个有关人体比例的数学公式,为形体美订立了与现实无关的、抽象的完美典型.正因为此,一提到美,人们就想到尺寸比例适宜的完美形体.

但如果美仅仅意味着遵循某种数学公式,美就会变得平淡无奇.事实上,美的特征恰恰表现在它不同寻常、卓越超俗的一面.在对人体的艺术表现中,对“什么是美”的看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多种多样的.丢勒的和米开朗琪罗的不同,米开朗琪罗的和毕加索的不同,而毕加索的又和克拉纳赫的不同.每个艺术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扭曲了古典的人体比例,从而创造出看上去与众不同的形象.

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对此总结道:“卓越的美必然在尺寸比例上有某些特异之处.”我们不能埋怨达芬奇那幅关于人体比例的草图传世太广太久,只能说很多人对于美的了解过于片面和断章取义.

所以,细想一下就会明白,公式是无用的,美依靠的是个性表现.为了证明这一点,几年前,两个俄国的讽刺艺术家,维塔利•,科马尔和亚历山大•,迈拉米德,到不同国家就什么是最美的进行民意调查,并据此创作出一系列复合图画.他们得出的结果不仅俗不可耐,而且可想而之很糟糕.如果还有人需要证明的话,他们的实验就已经证明,我们无法找到美的共同特征.

美的标准(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什么是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所谓的完美也许可以用量化的标准来描述,但却无法以此反过来对美进行定义.著名的Discovery频道也做过这样的实验,通过测量人面部和人体若干特征点的尺寸来研究黄金分割率与人体之美的关系.但最终的数据表明,基本上所有正常人的面部特征和身材比例都很接近黄金分割,而某些极其严格地符合这一数字的人却令人失望的是大家公认很丑的人,不仅如此,某些偶像级明星的长相反而比一般容貌的人偏离黄金分割更甚.这种极其通俗的实验结果与前文所述的非常专业的美学理论倒是相当一致,是不是很有趣?

2005年,国内几家著名机构和媒体为当时的中国国际时装周推出了标准,内容还挺详细,对的容貌和身材进行了极其细致的量化规定.但甫一推出便遭猛烈抨击,结果不了了之.其实仔细看此标准,到处都是“约”、“左右”、“基本”等模糊用语,其定义之宽泛就已经包含了不少仍需依靠个人主观进行评判的成分,自身的矛盾不言自明,难怪让追求量化审美的人都感到失望.(未完待续,文中部分内容引自[法]丹纳著傅雷译的《艺术哲学》上册和[美]迈克尔•,基默尔曼著李灵译的《碰巧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