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国际贸易的政策调选

点赞:3693 浏览:10338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本文主要从理论出发,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产业组织政策环境分析,贸易保护政策的有关概念及其内容,经济危机下各国的贸易保护政策,我国调节外汇储备对中国产业调整的举动,案例分析出口退税政策对中国产业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 键 词:产业,国际贸易,中国贸易政策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产业组织政策环境分析

(一)国内环境分析

1.中国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产业国际竞争力弱.

从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来看,我国工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缺乏,产业国际竞争力弱.我国主要行业的平均集中率水平也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水平.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国内企业仅万分之三有核心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缺乏,产业发展受制于人,产业国际竞争力弱.

2.跨国公司利用其地理优势地位,控制市场、克制竞争的倾向初现出来.

在国内包装企业诉利乐案中,利乐倚赖其在无菌包装机方面的垄断地位.在包装耗材上实行了不正当的限制性商业策略,控制了绝大部分包装市场,并且使利乐纸的平均在2003到2005年的两年时间内上涨了大约2倍.

3.国内行政性垄断问题严重,行政性垄断产业的改革任重道远.

我国的行政性垄断产业主要包括铁路、港口、民航、电力、电信、城市公用事业、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特殊行业、邮政、城市公交、烟草食盐粮食药品等重要商品以及流通、军工、铸币、银行保险等金融业,产业部门涉及面广.行政性垄断造成了双重恶果:

一方面,垄断地位使得这些产业内的企业一方面攫取了远高于其他行业平均利润率的利润,排斥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

另一方面由于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和发展动力的缺乏,长期以来,使这些产业成本居高不下,产业经营绩效低下.行业的特殊性加上国有企业的身份,使得这些产业的改革举步维艰.

(二)国际环境分析

1.跨国兼并成为主体.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第五次企业兼并浪潮,这次兼并浪潮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兼并数量急剧增多.二是单项兼并交易金额世界记录屡创新高,兼并规模日趋扩大.三是跨国并购发展迅猛.四是兼并范围广.第五次兼并浪潮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范围内经济竞争加剧的结果,为了生存和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以取得竞争优势,同行业的领头企业纷纷走向联合.同时,第五次兼并浪潮的出现并没有缓和竞争.它使得世界范围内经济竞争更趋激烈,通过此次兼并,在某些产业,只剩下实力超群、为数不多的几家巨型企业,为了争夺世界市场,这些企业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竞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波音和空客的竞争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注解.

我国产业国际贸易的政策调选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调整竞争政策,放松规制和提升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国际潮流.

以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兴起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改变了传统自然垄断产业的性质.竞争政策调整的另一个动向是从对反垄断的强调转向扶助本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当前,发达国家的反垄断政策对垄断的认定已从结构标准转向行为标准.并且还要考察垄断行为的市场绩效,“一事一议”已经成为通行的原则,对横向兼并等过去严格限制的行为已基本放任自流.

3.网络经济的兴起,对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提出了新的挑战.

网络经济是以计算机网络业为中心以及由这个产业派生出的若干相关产业.网络产品固有的规模经济性、网络外部性(正反馈效应)、技术的市场不相容性和网络产品技术标准造成了网络产品的锁定效应和先行者优势.从而使得垄断成为网络产品市场上的一种必然而普遍的现象.在结构和行为上显然构成垄断的厂商,在绩效上却无可指责,结构、行为和绩效的脱节将政府的反垄断政策推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反垄断,意味着绩效损失,不反垄断,从道义上又说不过去.网络经济领域的垄断问题对各国政府的反垄断政策提出严峻的挑战.从1997年开始的微软垄断案,2002年最终以和解的方式解决,和解协议中,微软并没有做出多少让步.

二、我国调节外汇储备对中国产业调整的举动

2008年12月以来,计有美国、欧盟、加拿大、印度、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超过10起贸易救济措施或者法案,而以其他方式抵制中国出口的政策也屡屡出台.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出口保持增长的前景更加难测.印度提高了部分钢铁产品的关税,南共市成员试图将外部共同关税提高5%,但未获其首脑会议通过.

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55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2900亿美元,吸引国外投资900亿美元.200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1.95万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5年对外贸易保持顺差,国外直接投资始终处于净流入,目前是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因此这两方面的净流入使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数量剧增.其规模已远远超出理论界提出的外汇储备应维持在其外债总额的40%左右的水平上.摆脱“金融恐怖平衡”的枷锁,是我国政府和学术界急需的难题.

(一)扩大内需,加快产业调整步伐.降低对外依存度

以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降低以净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的依赖,这是减少巨额的外汇储备的根本方法.中国储蓄率高,除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外,很大的缘由是居民有许多后顾之忧而不敢消费和没有能力消费.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政府应加大在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环保等方面的投入.使国内居民的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以内需为主的产业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减少对出口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依赖,尤其是限制初级原料加工出口的企业.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及资源性原料进口,从而减少国际贸易顺差,降低巨额的外汇储备. 

(二)谨慎地购写美元资产,逐步加大黄金购写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购写美元资产是拥有外汇储备国家不得不的选择.美国国债因其良好的信用、稳定的收益及流动性,是各国政府首选的投资对象.但近几年美元贬值的狂潮也令各国忧心匆匆,外汇储备多样化可以在一定程度的化解风险.同时.除了购写美国国债,还可以考虑购写美国通货膨胀保值债券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发行的债券等.

截止到2009年4月,中国已拥有黄金储备1054吨,在世界各国排名第五.2000年以来,中国调整过两次黄金储备,即2001年和2003年,分别从394吨调整到500吨和600吨.但目前中国的黄金储备价值约占全部外汇储备资产的1.6%,该比例远低于超过10%的全球平均水平.黄金在中国总储备的比重实际上自2003年以来一直在下降.中国黄金储备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至少应达到10%左右的国际水平.但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漫漫,2000年5月亚洲国家签署了《清迈协议》,开辟区域货币合作新篇章.到2009年3月中国已经与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阿根廷等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达6000亿人民币,与此同时,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也在香港和内地沿海城市开展,这种“贸易结算+货币互换”的模式,是两国规避美元汇率风险,扩大双边贸易的新探索,它对中国政府加快人民币区域自由化进程,增加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提供帮助,为中国外汇储备摆脱美元体系的束缚提供了新途径.

三、案例分析出口退税政策对中国产业的影响

(一)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历来是国家重点的关注行业.根据商务部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商品共分为十类.在这十类中,出口的主要是计算机类、通讯技术类和电子技术类相关产品,而生物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产品的出口相对薄弱.在进口方面,也主要集中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类.可见,信息技术类商品在高新技术贸易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率看,2001年至2006年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增长率均超过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但从近期看,无论是外贸总额的增长还是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增长,其增幅均有所放缓,特别是2007年,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首次出现低于总体贸易额增长的情况.这也与总体的外贸环境不容乐观有一定的关联.即使外贸环境发生如何的变化,国家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态度始终不变.国家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大部分都维持在17%的最高退税率.国家多次调低出口退税率.虽然使得一些生产效率低的中小企业从市场中淘汰,低端产品规模逐步减少,产业结构有所优化.国家又不得不提高其出口退税率,以缓解由于产业结构升级所导致的剩余劳动力释放所带来的就业压力.

由此可见.国际直接投资是国际经济分工不断深化、国际经济分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和国际分工政策环境不断改善的产物.商品的区际间或国际的差异引发了国际贸易活动,而资本的区际间或国际间的现实的或潜在的综合获利差异是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基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对广泛存在的国际直接投资行为给予合理的解释.因为大规模的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最早是由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欧洲国家和后来的美国等发达国家来完成,所以经典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行为长期跟踪分析和研究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兴起,又形成了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各种理论.

总结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可以看出:各种投资理论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了各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国际投资领域的现象和特点,对产生国际直接投资的原因、决定因素以及对各国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这些认识可以为各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各国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理论参考.由于不同国家和经济体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着不同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上也呈现不同的经济特征.加强对不同国家和经济体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从宏观上分析世界直接投资的产业布局和区域分布趋势,从中观上比较不同区域的外资特征,从微观上分析不同国家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实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