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与政通

点赞:9208 浏览:4229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古代音乐的政治功能,在阶级社会里,音乐的阶级性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试金石,从音乐的阶级性可以看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程度的高低.

关 键 词:乐记;统治者;宫廷音乐;民间音乐

《乐记》是中国古代先秦以来儒家美学思潮的汇总,是儒家哲学思想在“乐”方面的反映.在我国古代乐论中,只有儒家学派把“乐”放在与政治、道德等文化等同等重要的位置,所谓“礼、乐、刑、政,其极一也”,就是说道德、艺术、法律、政治的社会功能都是一致的,《乐记》中贯穿了这一思想.

一、从音乐对统治者和人民的作用来看其政治功能

音乐对统治者和人民都适用,但对统治者来说,音乐可以用来表彰他们的德行,宣扬他们的功业(王者功成作乐),可以用来赏赐有功之臣(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欣赏音乐,可以使他们爱好善行(君子以好善),变得“不言而信”、“不怒而威”,便于统治臣民;而对于人民而说,音乐则是统治者给予的恩赐,欣赏音乐可以使他们明白的过失(小人以听过),变得“无怨”、“不争”,顺从统治.由此可见,音乐对统治者和人民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乐记》引《诗经》的诗句说“诱民孔易”.《乐记魏文侯篇》又说“生民之道,乐为大焉”.《乐记乐化篇》更直言不讳“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等喜则天下和之,怒则者畏之.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这更能说明它重视音乐是为了充分利用音乐的诱导作用,并与礼、刑、政配合,共同达到治民的目的.“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乐记乐施篇》).可见它主张统治者统治音乐,把音乐当作统治人民的工具.正是由于把音乐当作统治人民的工具,《乐记》中就特别强调音乐要表现德行,具体地说,就是要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就是要通过音乐使“官序贵贱各得其宜”,要“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

二、从音乐的内容来看其政治功能

从内容上看,《乐记》把“声”、“音”、“乐”区分开来: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乐记乐本篇》认为“声”是“感于物而动”,是情感的直接流露,心声的自然进发;“音”是把“声”经过一定的组织、变化,有“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将“音”组织成曲调,并用乐器把它演奏出来,并加上舞蹈,用以表达一定的情感和内容,谓之“乐”.这就可以看出知“声”者不一定知“音”,知“音”者不一定知“乐”,只有知“乐”者才是真正的懂乐之人.

乐与政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音乐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因为“禽兽”、“众庶”不懂得真正的音乐,就更谈不上作乐了,所以《乐记乐论篇》中认为,懂得礼乐道德的人才能制作札乐,懂得礼乐表现方式的人才能评论和传授礼乐,并把制作礼乐的人叫做“圣”,传授礼乐的叫做“明”;认为只有“王者”、“大圣”才能做到“乐达”和“礼行”.在《乐礼篇》中说“王者功成作乐”,“圣人作乐以应天”,在《乐情篇》说“大人举礼乐”,“先王等有制于天下”,由此看出创作音乐的只能是“王者”、“圣人”,这一认识加强了音乐的政治功能,却减弱了音乐的娱乐功能,抹杀了民间音乐创作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古代民间音乐的发展.

三、从对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态度上来看其阶级性

在《乐施篇》中赞美了皇帝、唐尧、虞舜、夏禹和殷周之乐;在《乐本篇》中赞颂了周代清庙之乐余音不绝,使人难忘;在《乐象篇》中推崇《武》乐“情见而义立,乐终而德尊”;在《乐化篇》中赞颂《雅》、《颂》之声能使人心胸宽广,容貌庄严,行为端正;在《魏文侯篇》中称赞古代圣人之乐为“德音”;在《师乙篇》中说五帝之遗声使人“临事而屡断,三代之遗声使人”见利而-止.总之,它对三黄五帝以来一切统治阶级的音乐,一切歌颂统治者的作品都推崇备至,都褒之为“德音”.相反,它对一切民间音乐,则大张鞭笞,大加攻击.说它们“淫于色而害于德”,使人放纵、消沉、烦乱、傲慢,把它们当作“奸声”、“邪音”的代名词,尤其是郑卫之音,表现了更为深恶痛绝的态度.《乐记》如此憎恶郑卫之音,是因为郑卫之音的音调不美吗但魏文侯却说“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魏文侯篇》)”可见郑卫之音要比传统的古乐好听的多,并非音调不美.

《乐记》关于音乐的阶级论出现在封建社会即地主阶级上升时期,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维护一统的局面,是巩固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历史需要.历代新上台阶级都接受了《乐记》的思想,把它当作统治人民的工具.而我们当今的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没有完全消灭阶级,但是我们的阶级性却注入了更加、更加自由的血液,我们的领导阶级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是领导阶级和被领导阶级实现了相对的统一.这一新气象在音乐领域表现的尤为突出,歌曲《走进新时代》即歌颂了领导阶级的丰功伟绩也歌颂被领导阶级的勤劳勇敢,类似这样的音乐作品还有很多,它们都得到了老百姓的广泛传唱,可见在当今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音乐便是阶级矛盾融合的最好催化剂,音乐的阶级性表现的越微弱,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


四、结束语

“乐者,其本在于人心之感于物也.”可见音乐是人心情激动的产物,只要作为完整个体的人,他都有作乐、享乐的权利.所以说真正的音乐是人发自内心的自由之声,而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阶级强加的,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可以放声歌唱,每个人都可以聆听美妙音乐,这种自由、宽松的音乐氛围正好印证了我们今天高度文明的社会程度.

同类论文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