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改革思路与培养目标设计

点赞:6431 浏览:152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目前明显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业的发展,很难适应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所面临的诸多挑战.要打破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束缚,确立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本科层次)培养的毕业生应该具有宽厚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从事金融实务工作的能力,较高的外语与计算机水平,较强的创新开放意识和法制自律意识.

关 键 词:金融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2-0060-0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不仅是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也直接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国内外,金融学已经成为一门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社会科学.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明显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业的发展.同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还是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如果不积极、及时地加以改革,金融学高等教育既不能很好地为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怎么写作,也难以适应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所面临的诸多挑战.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2008年危机深化并威胁全球的经济金融体系稳定.次贷危机的爆发和传染再次验证了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是难以独善其身的,只能审慎应对.金融全球化不仅对一国的金融决策当局和金融业界人士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我国的金融学高等教育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中国的金融学高等教育应进行与时俱进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进,以培养具有国际观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金融人才.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对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改革思路和培养目标设

计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外部环境变化

(一)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金融学科建设及金融学高等教育的发展非常迅速,主要表现为金融学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但在“数量”迅速扩张的同时,“质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对照西方国家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水平以及21世纪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要求来看,笔者认为当前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至少还存在如下的问题:

首先,金融学高等教育中的专业划分过细,课程交叉、重复现象仍很严重.简单的细化与分割容易使学生形成单纯的专业意识和狭窄的知识结构,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模式,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问题不再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区域的问题,也不再是某个部门或某个领域的问题,专业设置过细、过专、过窄,既不符合现代金融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改革思路与培养目标设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其次,课程体系尽管日趋完善,但至今仍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在欧美,资产定价(assetpricing)、公司金融(corporatefinance)以及新近兴起的市场微观结构(microstructure)是金融学研究的主体,而国内多数高校仍以“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为基调,这两个领域在国外均属于经济学的范畴.这一差异使得我国的金融学高等教育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还是以宏观金融为主,微观金融领域的前导课程和基础课程还相对薄弱,这无法适应当前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业所出现的日益衍生化和日益工程化的发展趋势.尽管一些条件较好的高校已开始引进美国的原版金融学教材,力图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更新金融学的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但要真正有一个根本性、全面性、本土化的变革,则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二)当前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经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意味着国际分工合作的加强与深化.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拓展了金融活动的空间,使得金融全球化的格局加速形成.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表现出“虚拟化”(或者说金融化)的特征,现代科学技术在金融经济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等因素都推动了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加速形成.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金融衍生工具的广泛运用,在完善市场机制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投机,从而也孕育着深刻的金融矛盾和金融危机,而金融全球化也使得金融危机很容易在世界各国传染蔓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此起彼伏,当前美国次贷危机正威胁着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日益开放的中国很难在危机中独善其身.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也充分表明了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机制的复杂性,其规律人们目前还很难真正把握;同时,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使金融危机的扩散和传递速度日趋加快,危害日渐严重,金融安全为各国所普遍关注.这一切说明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金融运动所涌现出的形式之多、规律之复杂,是其他经济活动所无法比拟的,需要我们不断加以研究和总结.这对当前的金融学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国际经济金融发展变化对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挑战

世界经济所表现出来的金融经济特征,一方面更加突出了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也因其纷繁复杂而给我国的金融学高等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

首先,既然金融学所要研究的对象是当前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那么金融学也必然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开放性学科.面对新的经济和科技形势,金融学高等教育应当强化对基础性、原理性的金融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不仅要加强对开放性金融运行机制的研究,而且还要强化对金融工具、金融相似度检测、金融市场、金融风险和金融制度创新的研究,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金融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只有这样,整个金融学高等教育才有一个与现代金融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论基础,整个金融学高等教育才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

其次,当前国际金融业发展的显著特征是日益衍生化、全球化和电子化.传统的金融学高等教育的知识结构已明显落后于金融实践发展的要求,所以必须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较大的调整.为了适应现代金融经济发展的需要,新的教学内容必须融入对金融全球化、资产定价、金融工程、风险管理以及金融安全等新兴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样的教学改革才可能保持应有的前瞻性,也容易保持与经济金融发展的同步性.

第三,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使金融学的理论知识始终处于快速更新的状态,这对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方法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由于知识的传授速度往往跟不上知识的更新速度,所以传统的以“传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不能有效地启发或诱导他们去探寻金融知识或规律,那么他们所接受的金融学高等教育必然不完整,更无法达到“终身受用”的目标.


此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金融学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根据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调整,并相应地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培养出通晓金融理论与实务,特别是国际金融理论和实务的人才.

二、对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改革指导思想的若干思考

笔者认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不能只停留在对教育内容的简单增删修补、课程设置的粗略调整这样的层次上,而是要打破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束缚,确立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正确认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树立全面的素质观

传统科学与知识发展缓慢,造就了静态的知识观念,当代知识的迅速发展与更新则孕育了动态的知识观念.面向21世纪人才的培养,要求能够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升完美地结合起来,这可以说是教育思想的一大转变,也是培养模式的一种重大突破.笔者认为,要树立全面素质观,必须正确把握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在教育中的辩证统一关系.在金融学高等教育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属于表层的东西,但它又是基础,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若没有丰富的知识,也就不可能有强的能力和高的素质;学生的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锻炼和参加社会实践而形成的,它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能力的增强,强的能力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素质是把外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于人的身心,升华形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成为内在的东西,亦即做人的修养.因此说,知识、能力、素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中素质处于核心的位置{1}.但是,如果简单地认为现代教育就是从知识教育或知识与能力的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或者认为从专业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可以不提知识和能力的教育的话,这就缺乏辩证的观点了,并将导致实践中的偏颇.笔者认为,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必须能够正确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辩证统一的关系.金融学高等教育要以传授体系完整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展开教学工作.对照这样一个总体要求,目前的金融学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正确认识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关系,树立新的培养目标

进入21世纪以后,现代科学技术出现的综合化、一体化、人文化、信息化趋势,要求文理渗透和文理结合.在这种形势下,高等教育不仅是以培养专门知识、技能、能力为目的的专业教育,而且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综合素质为目的的“通才教育”.“通才教育”就是要拓宽知识面、淡化专业,培养基础宽厚、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通才,也就是说培养知识复合型和能力复合型的人才{2}.我们认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就金融学本科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言,应该淡化专业,强化基础,注重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及相关专业的原理性知识,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最主要的要求.在教育内容上,理论应当与实践紧密联系,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在现代市场经济下,人才高度流动,特别是在金融领域,随着混业经营的推进和深化,金融从业人员不可能一辈子仅固定在银行、证券或保险的某一岗位上,所以我们要注重夯实其理论基础和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还要注意到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多层次性特点.

(三)根据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树立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的教育观

终身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一种教育思想.在过去的40年尤其是近10年来对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终身教育思想认为高校课程设置不应单纯地追求某一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强调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和整体性{3}.可以看出,终身教育思想是一种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金融人才.我们知道,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日益求助于多学科融合的战略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新近兴起的金融工程学科就是如此,其理论基础是金融经济学,而技术基础则大量运用工程技术和数理模型.

终身教育思想要求金融学高等教育既要培养学生在未来任何时候都能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要为学生打下一个全面的理论知识基础.未来的金融人才必须具备综合协调能力,能够将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到金融实践中,并不断地加以创新和完善,推动我国金融业整体竞争能力的提高.

(四)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从封闭走向开放

在静态、封闭的知识观支配下,确定性的追求成为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的根本原则,已成定论的、确定无疑的知识被纳入课程,并一度视为天经地义,而那些不确定的、有争议的,处于发展之中的知识被拒之门外,造成知识即真理的印象,这容易导致学生形成凡是知识皆有定论的误解,严重歪曲了知识的本来面貌.这种知识观显然不适应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笔者认为,在金融学教学中,应特别关注知识的不确定性、未知性,让学生认识到知识不过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检测设,具有条件性、境域性,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知识的不确定性和不确定的知识理应得到足够的关注,纳入课程编制的范畴.金融学教学内容不应仅仅是既有知识的聚集,还应包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不应仅仅是教材事先规定的材料,还应包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形成、产生的内容.在金融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即便是确定的内容,也常常以不确定的形势加以呈现,以凸显知识的不确定特征.

(五)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树立教与学统一的教学观

在现代高等教育的教学中,教与学是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形成教学的共同体.传统教学观往往将教学活动视为知识的单向传授,教师将作为真理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虚心接受,理解消化,教学过程成为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当代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开放性、内在性,知识不再是永恒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是相对的、有待完善的东西,是需要批判、构建的对象.而知识的构建和完善需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与对话才能实现.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一种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根本,教师和学生都应围绕这一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具体的在能力培养方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知识自我更新能力的培养.正如我们上文反复强调的,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衍生化使得金融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因此,金融学专业人才的知识自我更新能力必须加强.这包括:(1)要加强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其掌握利用现代手段如互联网查询和获取各种最新信息的能力.(2)要重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相比,专业基础课的知识老化周期要长得多,专业基础课一旦掌握牢固,学生今后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3)外语与计算机能力的提高,这已经是一种共识,在当前各种人才的竞争中,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的高低,往往成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2.专业能力的培养.用人企业往往要求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应重视学生特别是本科生专业知识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尽快更新本科学生所用的专业教材,以适应当前全球金融业发展的日新月异,使之能够充分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务操作.同时我们还必须大力更新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实验手段、实习设计等诸多环节,把金融学高等教育的重心从纯粹的传授知识转移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能力上来.


3.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金融是未来国际竞争的最重要领域之一,金融全球化要求金融从业人员应该具备比其他行业更高的综合能力.笔者认为,这些能力主要包括社会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入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意识地让学生们领悟到这些能力的重要性,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加以磨炼.只有重视这些能力的综合培养和平衡发展,才可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经济金融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本科)培养目标的确定与设计

培养目标的确定是金融学高等教育改革应该明确的首要问题,它不但涉及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模式,同时还决定着金融学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下面笔者以本科教育为例谈谈对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看法.

(一)毕业生应该具有宽厚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

笔者认为,金融学本科教学应强调素质教育和应用教育.金融领域知识宽泛,工作岗位繁多,金融学本科毕业生从事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在本科学习期间全部解决,其中大部分应该且只能在实践中获得和掌握.我们常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就成为本科教学的直接目的.也就是说,本科教育应该是厚基础、宽口径,并以素质教育为主,是宽厚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我们知道,金融学是整个经济学领域中最复杂也最趋近自然科学的领域.因此,理论功底既要强调宏微观经济学更要突出金融经济学,后者包括资产定价、公司金融以及新近兴起的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等相关的理论研究.掌握经济和金融的基本理论,对于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理解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加强对学生数理分析和计量建模能力的培养,为其以后的继续深造打下扎实基础,也有利于更好更快地和西方金融学研究接轨.

(二)毕业生应该具有从事金融实务工作的能力

由于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最终要从事金融业务的具体操作,因此我们认为,金融学本科阶段的教育也应该怎么写作于知识应用这一最终目的.在强论理论基础的同时,业务课程要与现实紧密结合.实务教育有多种途径,可以请从事实际工作的业内人士直接向学生讲授金融业务,也可以让学生直接从事短期的金融业务实践,还可以采取间接的办法,就是让教师先得到实践的机会或得到实践的教育,而后再向学生传授金融实务知识.笔者认为,本科阶段实务教学的直接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通过实务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以便在日后实际业务工作中能更好地应用金融理论和提高实际业务水平.

(三)毕业生应熟悉相关的经济原理并具备较高的外语与计算机水平

由于经济工作中各个专业具有较大的相互关联性,而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我们认为,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还应熟悉相关专业的原理性知识.教学计划的安排应该体现这一要求,这可以通过安排一定的选修课来实现.同时我们认为,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和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趋势,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不仅要懂得金融理论与实务,也要懂得一定的国际经济管理,并具备一定的国际交往能力.此外,加强计算机教学,提高本科生计算机运用能力,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完成工作.

(四)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该具有较强的创新开放意识和法制自律意识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转轨经济以及转轨后的市场经济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与计划经济时代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差别就是“观念”.我们认为,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我们所培养的金融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这些市场经济意识具体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风险意识.风险意识对于金融工作者尤为重要,这是因为:(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民经济中的诸多风险最终都会表现为金融风险;(2)金融业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微小的失误都可能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损失.培养金融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竞争意识,特别是风险意识,应该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应该有充分的体现.

2.创新意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创新更是日新月异.从宏观的角度讲,一国的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是分不开的;从微观的角度讲,一个金融企业的发展也取决于它的产品创新能力.在市场经济中,金融体制不断地适应社会需求而发生变化,而新的金融工具会层出不穷.没有创新和超前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处于不利的境地.因此,培养金融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他们适应市场竞争是很重要的.

3.开放意识.正如我们上文所反复强调的,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是未来世界金融经济的发展趋势,各国经济金融联系日益紧密.因此,熟悉国际经济,特别是国际金融惯例,对于造就金融人才是必须的.而培养出具有开放意识以及深远的战略眼光的金融人才,是在今后激烈竞争的国际金融领域中获得成功的一个保证.

4.自律意识.作为一名金融工作者,除了应该懂得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并熟知和遵守金融法律法规外,还应有很强的自律意识.无论是1995年的巴林银行破产案,还是2008年刚刚发生的法兴银行的71.4亿美元的违规交易,我们都看到了金融从业人员的欺诈投机行为对所在金融机构的重大伤害,特别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大金融机构的重创可能引发全球的经济金融动荡.因此,在金融学高等教育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