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技能包模块化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点赞:37898 浏览:1653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必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之一,毕业生在以后所从事的众多工作中,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通过对专业岗位与计算机基础专项能力进行分析,利用技能包模块化思想,可将计算机应用基础划分为六大技能模块.我们应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组织实施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关 键 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技能包模块化实施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社会需要大量既熟悉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技能包模块化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普及,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社会对人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是学生职业能力中的第一个重要的基础技能.教师不妨通过对专业岗位与计算机基础专项能力进行分析,可以将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划分为如下六个技能模块:

第一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包括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社会、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数据间的相互转换、计算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理论课:实践课=1:1.

第二模块:计算机系统操作.以WindowsXP为例:包括操作系统简介、WindowsXP基本操作、WindowsXP的文件管理、WindowsXP的磁盘管理、WindowsXP控制面板、WindowsXP的附件、WindowsXP的中文输入方法.理论课:实践课=1:1.

第三模块:Office办公软件.重点是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Access据专业而定.理论课:实践课=1:2.

第四模块:Inter网络基础.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基础知识与应用(IP地址概念;连接Interne;Inter基本操作、浏览、下载、上传;收发电子邮件).理论课:实践课=1:1.

第五模块:计算机系统安全.包括计算机病毒,防火墙技术,常用防、杀毒软件的使用.理论课:实践课=1:1.

第六模块: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包括压缩软件WinRAR和WinZip、看图软件ACDSee、抓图软件HyperSnap-DX、播放软件、电子书阅读软件.理论课:实践课=1:1.

二、精心实施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举一反三和自学的能力,尤其是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评价.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引导、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身个性的学习计划;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教师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定.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我们要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⒈采取一体化、分层次教学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六个模块的教学中,要实行集中学习、一体化教学.教师上课时要少讲理论多传授操作技能,增加与学生相处的时间,便于对学生分层次教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⒉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

合作学习教学法是教师依据学生的爱好、能力、所具备的知识等相关因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分成4-6组,每组5~6人,并让技能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在平时授课和实训过程中有意识地安排相关学习任务,让各组之间展开竞争,让同学们在竞争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实验内容,按时完成实验,在学生上机时,教师应对各小组进行指导,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代表性的问题要统一讲解.小组成员之间彼此相互合作、相互激励,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可以充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⒊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法

我们应选择具有典型性、最好能举一反三的例子,达到提高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平时普通的教学过程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所以我们在筛选案例时应挑选与所教授班级学生的基础相适应、同时在示例中保留少量基础性和扩展性的内容.让整个示例的知识点内容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求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技能模块精心设计一个个典型的计算机“任务”,在“任务”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面对一个综合性的计算机操作时,学生可能感觉到无从下手,但是通过教师的“任务分解”,将一个大的任务层层分解为小的基本操作,然后学生再进行逐步的学习和任务的实现,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和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把每个技能模块设计一个或者几个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合适的小任务.例如:学习“第三模块:Office办公软件”时,将“Office办公软件”分为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三大任务.以“Word文字处理”任务设计为例:要求每一位同学编制一份精美的自我简介.此任务中隐含的技能要点如下:①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②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③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④Word的图形功能;⑤Word的表格功能.把这5个技能要点隐含在5个小任务中,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收获一个技能要点,多个技能要点就形成了一个技能包.

⒌采用先实践后理论的模式

曾有部分教师认为,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深奥莫测,对他们以后用处不大,而不重视理论部分的讲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固然重要,但是缺乏计算机基础理论,必然会影响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的形成以及其他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通过全方位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学校开设该课的真正目的.比如:学习“第一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为了使理论知识便于理解,可以先将计算机硬件系统放在最前,甚至可以第一堂课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一边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硬件,一边演示组装计算机,学生动手跟随操作,在实践中体验技能,产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精简地传授必要的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这样,既满足了学生早日学以致用的需求,又能避免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枯燥的理论知识打压,而且学生在实际操作和直观认知的基础上学习理论也可事半功倍.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技能包模块化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⒍做好该课程的考核工作,处理好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关系

这就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认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行正常的教学和考核,通过多种方法检查学生的技能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上课出勤情况及参加课程实践等各种分数的累加可占总成绩的30%;平时的上机实验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40%;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可在期末安排笔试考试,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0%.针对计算机等级考试,可实行教考分离,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等级考试是面向社会的,且在进行上机考试时考生随机抽取题目的难易程度有时相差甚远,所以不能按等级考试的要求来教学,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和等级考试的内容不能完全等同起来.如果学生自身有参加等级考试的要求,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课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考前指导并上机强化练习,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程教学中,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技能包模块化教学,使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转化成一个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探究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实践每个模块的环节中收获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逐步具备各模块的技能包,能真正利用计算机技术独立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成为傲立信息化社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⒈孙丽萍: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的讨论[J],科技信息,2009(02)

⒉张玉: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探索,2010(09)

⒊王柯:计算机应用基础[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