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其

点赞:15857 浏览:699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对跨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战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企业竞争力和专利价值为标准,运用SWOT和波士顿矩阵分析,揭示跨国企业大多处于企业竞争力强、拥有专利价值高的区域,跨国企业多采用以专利网策略和主动提起专利诉讼策略为核心的进攻型专利战略,其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优势地位建立在强大的企业竞争力和领先技术上,通过对西方跨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比较,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在该领域处于落后的原因,阐述了跨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对我国企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启示,并就政府和企业在相关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提出对策建议.

关 键 词:跨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8)07-0095-08

①收稿日期:2008-05-24

作者简介:宋亚非(1955-),男,山东定陶人,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跨国公司管理方面的研究.E-mai:lsyafei@dufe.省略

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利润之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企业的财富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跨国企业正在将其技术独占优势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和国际竞争优势,通过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来控制国内外市场.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适应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抢占未来科技、产业和经济的制高点,我国企业迫切需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战略.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研究,也成为我国知识产权研究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一、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分类及管理目标

国内外通常采用列举知识产权主要内容的方法来表述知识产权的概念,即专利权、商标权与著作权结合在一起称之为知识产权.比较权威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写的《知识产权法教程》认为,知识产权的对象是指人的脑力、智力的创造物.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是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时,运用专利及其他知识产权制度的特性和功能,从法律、经济和科技的角度,对有关知识产权的获得、保护、实施和管理等所做的总体安排和统一谋划,以及为实现创新目标而采取的有关知识产权的根本对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具体包括专利战略、商标战略和商业秘密战略等.详细分类见表1:

专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专利战略是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战略规划的重点,其实质是:运用专利保护作为屏障,通过对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市场供求情况以及专利信息的动态分析所确定的旨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和实施方案.

提高市场占有率以至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是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的主要目标.跨国公司一般都设有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主要通过宣传教育、激励发明人等制度手段、技术手段以及购写等商业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目标.对于采取动态高科技战略的跨国企业来说,技术领先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没有知识产权管理,东道国没有知识产权制度是不可想象的,可见,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是其经营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跨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比较及其体制特点

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开拓新的市场时,会提前进行专利部署,以建立网状的知识产权管理战略.专利部署在性质上是专利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跨国公司为了抢占中国市场,提高其垄断地位,往往在其产品还未进入中国之前就抢先部署.在与其产品相关的领域申请专利,挤压中国企业的创新空间.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跑马圈地”.近几年外国公司在中国的专利申请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信息产业、生物工程、高清晰度彩电以及西药制造方面,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专利申请已占国内专利申请的80%以上.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量申请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与国内企业争夺庞大的相关产品市场.

美国是专利战略的创始国,运用专利战略已有90多年历史.为了维护、巩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主要采取基本专利战略加专利网战略,同时辅以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以维护其技术优势和谋取经济利益.因此,美国的专利战略呈现进攻性特点.日本在二战后遭遇美国专利战略攻势而奋起直追,最终形成与美国相抗衡的局面.日本运用专利战略的基本模式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工、技、贸、法律密切配合,以企业为单位,将专利战略作为其发展、振兴经济的工具之一,在具体实施上主要采取专利网战略.

美、日专利战略差异有如下几点:(1)专利战略实施侧重不同,美国按照“科学―技术―生产”的模式,更加注重基础研究,日本“重应用,轻基础”,更注重生产.(2)专利技术市场化方面,美国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先导,再拓展生产销售,市场需求又促进企业产品创新和设计,日本采取技术引进、吸收、创新,企业发明和成果商品化在企业内部进行,面向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因此能加快专利技术市场化,(3)企业专利管理机构方面,美、日两国均视专利为经营资源加以重点保护,美国面向社会的经营性律师事务所承担企业和个人专利保护工作,但一般企业内部也有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日本大企业都有管理专利的机构(特许部),有的在董事会下设立,有的在科技开发部下设立,或与法律部门合并设立.

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大致分为三类:即集中管理体制、分散管理体制和按行列管理的体制.其共性是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都是处于总公司管理层的核心位置,与技术部门、经营部门联系密切,将授权后的知识产权工作全部汇集在此统一管理,成为总公司的智囊部门.三种管理体制又各具特点:(1)集中管理体制的特点:全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按照统一的知识产权政策进行运作,最大限度地保护总公司的整体利益,在开发、制造、写卖产品的活动中保证工作顺畅.在知识产权的移转、授权、再授权的管理方式上,由总公司将研发费用预付给子公司,专利权与授权后的所有事宜全部由总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统筹负责,如IBM公司.(2)分散管理体制的特点:在知识产权本部统一管理下充分授权.分散管理是针对各研究所和委员会而言,其优点是各事业部及研究所根据产品特性决定专利申请件数及知识产权的预算.但取得专利权后,如何运用知识产权、处理纠纷、对外谈判、提出异议等事务则由知识产权本部统一管理,如东芝公司.(3)行列式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特点:按照技术类别、产品类别管理知识产权,实行按技术类别管理专利,避免重复开发技术.配合各事业部的产品策略对专利进行管理,知识产权部门集中管理授权后的所有事宜,包括权利的运用、谈判、争讼等.通过派本部门人员参加公司内各事业部组成的产品事务会,或根据各项问题组成的作业会议,了解技术开发至产品销售的相关情况,利用知识产权的法规,提高解决问题的效力.

三、跨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选择

(一)在华跨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SWOT分析

1优势

(1)跨国企业在所在行业或领域的技术水平一般都处于领先地位、研发投入也远大于国内企业,企业竞争力强于国内企业.(2)跨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于中国企业,企业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运用知识产权来维持其垄断地位方面更具有经验.(3)跨国企业专利申请质量和专利价值高于国内企业,国内企业真正代表技术水平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也大大低于跨国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上.(4)国外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及其附属的研发中心,由于其效益最大化导向,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比率更高,国内技术创新的主体更多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明创造转化为专利申请的比率低,而且这些创新主体缺乏配套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相对薄弱.

2劣势

(1)由于企业规模大,虽然在政策上进行统一管理能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部分子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权限有限,总部与各地分支机构沟通不顺畅,国内的信息反馈到总部的时间会有一定的滞后.(2)跨国企业对中国国情不熟悉,由于外方管理者在文化、语言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很难完全熟悉中国市场.

3机会

(1)中国知识产权制度日益完善,并逐渐和国际接轨,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专利、著作权、商标、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在内的较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国专利法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简化了专利审批和维护程序,加大了保护力度.在知识产权执法方面,也形成了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相结合的综合体系.(2)中国政府积极普及公民和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把专利工作作为战略高度来认识,制定了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政策.200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始积极实施专利战略,对科技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及经营人员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使公民和企业都深切体会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全面树立知识产权法律意识.

4威胁

(1)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经济活动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利于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负面因素,对知识产权的忽视和侵犯使得企业侵权式模仿现象层出不穷,尤其体现在计算机软件等行业.(2)中国政府和企业都开始注重自主研发,跨国企业在一些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受到了威胁.产品更新换代更快,专利产品的经济寿命开始缩短,专利维持的平均费用越来越高.(3)国内企业逐步增强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开始逐渐利用知识产权作为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

(二)基于SWOT分析的知识产权管理战略选择

根据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的原则,战略选择要运用外部机会和内部有利条件,避免外部威胁和改进内部不足,因而有四种不同的战略供选择:SO战略是利用企业内部的优势去抓住外部机会,WO战略是运用外部机会来改进内部劣势,ST战略是利用内部优势去避免或减轻外在威胁:WT战略是直接克服内部劣势以避免外在威胁的打击.

根据企业专利战略内部条件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的机会与威胁,企业的竞争能力可分为强、较强、一般和弱几种状况.根据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表2列出跨国企业专利战略选择的SWOT矩阵.

(三)企业专利战略选择的波士顿矩阵

图1是根据企业竞争能力和专利价值建立的专利战略选择的波士顿矩阵.

1企业的竞争能力

企业的竞争能力是企业战略重要的可控变量,包括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外部机会的利用能力、企业内部资源和条件及对其的利用能力.

2专利价值

专利价值涉及到专利的技术领域活跃程度、技术的成熟程度、技术的先进程度、技术的适用性、专利获权是否容易、专利权是否明确、专利竞争和发展态势、实施成功率、专利实施的风险和成本等诸多因素.专利实施的风险与成本因素主要涉及到专利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专利价值变动的风险性、企业经营活动中专利权属问题和专利实施的成本等方面.(1)专利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二是技术开发后的市场前景难以估计,三是技术有一定的生命周期.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专利技术的风险性.(2)专利价值变动的风险因素有很多,如取得成本、保护期限、生命周期、科学价值、发展前景、市场变动等.即使同样的专利技术,其所覆盖的保护范围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专利的实质价值也会相差很大,需要对专利做出多方面的评价和权衡.(3)专利风险因素包括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会侵犯他人专利权,企业的专利权是否没有争议以及法律优势是否存在,还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管理是否充分考虑了与专利有关的制度规则.

3企业专利战略方案

位于象限I的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拥有或拟实施的专利价值高,可以选择采取以下战略:(1)基本专利战略.企业基于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为保持自己的新技术、新产品竞争优势,将其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或基础研究申请专利进行保护.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进攻型专利战略.(2)专利网战略又称专利战略.是围绕基本专利构筑严密的技术屏蔽网,在某一领域或若干领域形成在一国或多国的专利保护系统,也是常见的专利进攻战略.专利网战略围绕着基本专利,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开发与基本技术和产品相关的技术、设备、方法、局部的改进、实施技术所需要的配套技术、相关技术等,并及时申请专利,形成该技术和产品领域的专利保护网,进而形成本企业专利壁垒.(3)专利转让与许可战略又称专利出售战略,包括专利有偿转让战略和专利有偿许可使用战略.专利转让战略是企业将自行开发、不能或不愿实施专利的所有权转让、出售,获得经济效益.专利许可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或者为了获得被许可企业的市场、销售渠道、辅助设施以及研究人员或成果等而允许其他企业有偿实施其专利技术.(4)专利收写战略是购写他人的专利权加以开发利用,增强自身技术实力,达到独占市场优势的目的.这是企业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5)专利回输战略是企业在引进原输出国专利技术后,对其进行研究、消化、吸收和创新,再将创新了的技术以专利的形式卖给原输出国.(6)专利储备战略是企业为持续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储备具有潜在市场前景的技术.(7)主动提起诉讼战略是分析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情况,对其中可能阻止本企业取得专利权或者给本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专利申请和实施技术,及时搜集侵权证据,主动向有关权力机关提起诉讼.(8)专利与技术秘密结合战略是为了避免专利说明书公开后造成的损失,在说明书中只列出符合专利法规定的体现发明技术主题的最基本的技术内容,而将影响技术效果的工艺、最佳条件、优选配方等作为技术秘密保留下来.企业在许可他人使用其专利时,往往以附带许多技术秘密为由,索取较高的.(9)专利与品牌结合战略.主要有:引进专利和品牌、专利和品牌搭配、专利和品牌交换、专利和品牌共同实施、利用商标承接专利垄断权等.(10)专利和标准结合战略.企业的基本专利被接受为工业标准,企业在该技术领域的垄断地位将十分稳固,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都力求将专利转变为标准,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位于象限II的企业竞争能力弱,但拥有的专利价值高,可采用专利网战略、专利与产品结合战略、专利转让与许可战略、交叉许可战略.

专利与产品结合战略是指专利权人许可他人使用本企业的专利时,要求他人必须同时购写自己的专利产品.专利交叉许可战略则是以专利技术作为合同标的进行对等交换,是企业之间为避免专利侵权而采用的一种防御型战略.当竞争对手的专利对本企业技术实施构成障碍时,或本企业技术与其它企业的技术十分接近,不可能对其独占,以至于权利归属十分复杂时,可采用此战略,以达到避免双方纠纷、诉讼与相互侵权、降低研制和竞争成本、促进共同发展和互惠互利的目的.位于象限Ⅲ的企业竞争能力弱,专利价值低,可采用技术公开战略、利用失效专利、放弃企业专利战略.

技术公开战略是利用专利具有新颖性的特点,以先行公开的方式破坏某项技术的新颖性,使竞争对手无法获得专利.失效专利是专利权已过保护期或因故提前终止.对于失效专利技术,可以充分利用专利保护的时间性和地域性特点,进行合理仿制,以节省研发经费,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此外,对于没有在我国申请专利的国外专利技术,企业只要不将产品销售到该产品有专利保护的国家,也可以实施使用.放弃专利是指企业对于确不需要维持的专利,如在不打算进入的领域、受知识产权保护而不能实施的领域、专利保护不力的领域及已经没有商业价值的专利,可考虑自动放弃.

位于象限IV的企业竞争能力强,专利价值低,可采用绕过障碍专利、取消对方专利、技术公开、失效专利利用等战略.

绕过障碍专利战略是设法绕开有碍本企业技术实施的专利,方法有绕过对方的专利权项,开发不抵触的技术,使用替代技术,主张先用权,在不受专利地域保护的范围内利用他人的专利技术.取消对方专利是一种防御型战略,是指利用专利法规定的撤销程序或无效宣告程序,将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撤销或宜告无效.这种战略可以在企业遇到专利纠纷,受到专利侵权指控时作为防御策略运用.

四、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及原因分析

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已日益受到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的高度重视,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巨额资金研究、开发、推广和维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怎么写作,但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比较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意识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企业真正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在内部建立知识产权制度、运用制度为自己的技术开发和企业发展怎么写作的还不多.(2)专利的申请数量少,质量不高.据调查,中国有70%以上国有大中型企业、95%以上小型企业没有专利申请.200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在专利八大部类中,国外来华申请发明专利已有五个部类,超过半数,而我国为数不多的专利申请中,技术含量和水平远不及外国专利,更谈不上向国外申请专利,有意识地建立专利网和专利壁垒来保护这些成果.“863”计划仅20%的成果申请了专利,多数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公布于众,有些成果是国外还没有的,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为没有申请专利而拱手让人.

(二)缺乏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机构,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加强

随着知识产权在经济技术竞争中日益升值,跨国公司和众多外国企业都设有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机构,配备有知识产权专家、律师、资产评估师、市场分析员等专职管理人员.然而我国企业在这方面的情况却差强人意.2003年10月―2004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北京、吉林、山东等八省及市知识产权局,联合调查了1245家工业企业的知识产权状况.结果显示,在被调查企业中,设有专门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机构的企业有152家,占有效样本的13%,设有机构的企业676家,占57%,专、机构都没有的企业350家,占30%.配备知识产权工作专职人员的企业只有157家,占13%,配备人员的企业766家,占65%,专工作人员都没有的企业262家,占22%.可见,大多数企业只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管理知识产权事务.实践中,大部分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由企业的科技开发部门甚至行政管理部门兼任.由于企业知识产权涉及复杂的科技、工程、经济、市场和法律的理论和实践,非专业人员往往对有关法律、技术贸易的理解不全面、不透彻、甚至不正确,因而最终也起不到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作用.

跨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对科技开发人员进行激励与约束也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环节.科技发明创造需要大的投入和艰苦的努力,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科技人员对科技创新既无动力也无压力.另外,很多企业由于疏于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缺乏对科技开发人员的有效激励和约束,导致企业的商业秘密、专有技术被科技人员“跳槽”带走的事例屡屡发生,造成企业知识产权的流失.

(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缺乏战略规划

国内除了像海尔、北大方正等极少数企业对知识产权有比较系统规范的管理外,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重要性,更谈不上从战略上进行规划,企业关注的仍是有形资产的管理.北京大学刘剑文博士组织的调查表明,北京市仅有21.6%的高新技术企业已制定或正在考虑制定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大部分企业都处于未制定的状态.许多企业不知道对专利文献的利用,很少进行专利文献检索,造成低水平重复研究.由于缺乏战略高度的规划,专利申请后的利用率很低,产业化、商品化程度也低.此外,还很容易陷入专利“陷井”与“雷区”,侵犯了别人的专利权,支付高额赔偿.

(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缺乏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我国企业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时大多是通过聘请律师帮助解决,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设置专业机构和配置专业人员,相关的规章制度也不健全.例如北京大学的调查表明,在企业与雇员是否签订保密协议的问题上,有7.8%的企业无任何保密规定,29.4%的企业仅在企业内部规章中规定,无专门协议.许多企业商标档案的管理与企业的其他档案合并管理,没有专门的商标档案制度和商标申请、印制、保管及续展的规定.

上述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多而且复杂,有些问题恰恰又是其它问题存在的原因,综合起来可归纳为企业行为和制度缺陷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行为方面

企业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体现于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方面的行为方式及结果.例如,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缺少主动性,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缺少战略等.原因之一是过去体制的惯性影响.我国过去实行计划经济下的成果管理体制,转向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制的时间较短,人们还受过去管理体制的惯性影响,从而对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缺乏了解和认识,取得的研究成果往往不是申请知识产权保护,而是以发表论文等方式处理.原因之二是企业缺乏知识产权管理的积极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行为动机是受行为变迁所带来的利益驱动.企业的行为变迁分为两种: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诱致性变迁是行为主体受巨大利益的诱导而产生的自发性行为变迁,强制性变迁是政府制定法律,强制企业发生行为改变.由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不完善,削弱了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战略取得的收益,导致企业缺少积极性.因此,必须通过政府制定适当的法律规定,强制企业的行为发生变迁.原因之三是实施知识产权管理战略人才匮乏,导致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知识供给不足.由于我国过去科研与生产相脱节,大量科研人员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科研力量不足,导致企业知识产权的形成来源不足.同时我国实施市场经济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时间较短,通晓知识产权法律和知识产权资本化运作的人员短缺.

(二)制度缺陷方面

制度缺陷是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方面存在问题的更深层次原因.因为制度是决定人们相互关系的、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性规则,制度的缺陷会增大人们在知识产权活动中的交易费用,缺少激励人们实施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利益动因.没有法律制度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收益,还会因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受处罚而产生仿造、检测冒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等.制度的形成与完善是一个不断变迁的过程,其变迁的路径也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我国企业当前正面临着加入WTO带来的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依靠缓慢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不能适应当前需要,必须通过政府完善知识产权法令,加快政府机构改革,实现强制性制度变迁.

五、我国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对策思考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要提高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水平,首先是要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相关制度,形成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行为变迁,其次是加大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知识供给.同时,企业自身也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行动.

(一)政府应发挥的作用

从国家层面上考虑,我国应加快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大环境,参考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致力于对策性研究.应从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及法律知识入手,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的制度设计.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活动与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法律和社会环境.同时应集中国力重点开发基础性的自主知识产权,尽快摆脱对国外专利技术的依赖.

政府应当尽快完善体现科技创新价值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完成科技成果并创造知识产权的人员,包括为企业取得专利权、计算机软件版权和研发重要专有技术的人员,切实落实国家法律规定和企业章程确定的奖酬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可申请股权期权激励政策试点,给予其奖励股权、股权或技术入股.同时,对窃取企业技术秘密,造成企业无形资产重大流失的个人应予相应处罚.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与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方面的交流,了解世界知识产权法律、政策方面的新进展,从而加强和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制定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和法律.

第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涉及的法律法规较多,知识产权本身的专业性很强,我国执法人员的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司法、执法部门应注意加强与技术专家、知识产权法律专家的沟通,聘请他们担任咨询顾问并协助解决疑难案件.

第三,引导和加强知识产权相似度检测机构的建设.在初期,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对相似度检测市场加强管理和指导,并逐渐放开.通过行业自律和市场化运作,促进知识产权相似度检测市场的完善.

(二)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对策

从企业层面上考虑,中国企业应借鉴发达国家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做法,把争夺和保护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形成一整套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知识产权的策略,制定出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的知识产权管理战略.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发挥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作用:

第一,企业领导要增强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意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研究,针对企业知识产权形成、保护、发展和价值运作而制定长远的战略性规划.要把知识产权管理战略与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和无形资产资本化运作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战略部门,配备专门的人员,并受企业决策层的直接领导.这一部门的职能是制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及各项规章制度,并监督其实施情况,负责企业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工作,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策略研究,负责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知识培训,建立企业内部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等.

第三,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把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意识贯彻到企业各项工作中去,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学习和引进国外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充分利用专利文献,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与运作提供指导.

(三)官、产、学应加强合作,形成互补与互动

首先,要充分利用高校专业研究人员资源,广泛开展对政府、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部门人员的培训,以解决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管理战略人员不足和素质不高状况.其次,政府、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要联合起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战略与运作后备人才的培养.在大学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相关专业,该专业应是一个涉及法律、国际贸易及企业经营管理的综合性专业,培养既懂法律又熟知国际贸易规则和企业经营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再次,可以由政府引导,加强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高校、科研院所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商品化,促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