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态度问题

点赞:5713 浏览:195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蔡继明教授看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能对有关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不具有科学性”、遇到了“十大理论难题”.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是否经过了逻辑和经验的验证”这样的疑问,并作了否定的回答.事实上,蔡继明教授关于劳动价值论还未经过逻辑和经验验证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他提出的其他几个所谓的“理论难题”也是不存在的.其文章的要点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行了,解释不了现实.根据他的意思.只有他的“广义价值论”才行,才能说明现实,这是完全错误的.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工资;价值分配;价值创造

中图分类号:FO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8)05-0017-05

蔡继明教授在《要用科学态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文(以下简称《蔡文》),讨论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态度问题,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对于他的观点,却不能苟同.在蔡教授看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能对有关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不具有科学性”、遇到了“十大理论难题”.本文将提出若干问题,与蔡教授进行商榷.

一、关于劳动价值论是否经过检验的问题

《蔡文》对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蔡教授认为,“价值是劳动的一元函数,尽管有经典作家的大量论述,但尚无任何逻辑一致性的证明,更很少有经验证据.”“实际上,古典经济学家一直在试图证明劳动是否为价值的唯一源泉,而无论是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还是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李嘉图,抑或是古典经济学的杰出继承者马克思,对上述命题都既没有作出逻辑证明,也没有通过经验验证.”在他看来,劳动价值论还未经过逻辑和经验的证明,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探索商品交换的奥秘.先哲们曾经苦苦地思索,“构成商品的究竟是什么”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就曾做过认真的研究,而且好象发现了点什么.很可惜,他那时还不可能清晰地表达出来.到了近代,在商品生产有所发展以后,亚当斯密就清晰地说明“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但是,他的说明还不彻底,其价值概念中还包含了其他因素.他的后继者李嘉图则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并说明他所研究的商品“总是指数量可以由人类劳动增加,生产可以不受限制地进行竞争的商品”.他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认识水平,是因为当时的商品经济获得了比较大的发展有关.然而,他的价值理论也是有缺陷的.他没有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并只着重研究了价值的量,而忽略了价值的质.所以,马克思说:“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果.”

但是,前人的探索为马克思提供了认识的基础.他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区分了使用价值与价值、价值与交换价值,提出了劳动二重性理论,从而使劳动价值论科学化了,甚至采用数学模型的形式来说明商品价值的实质.马克思认为,任何商品都具有某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并能够与其他商品或货币相交换.比如,20码麻布等于2镑;l件上衣等于2镑,等等.那么,这些不同的商品为什么都能够与货币相交换呢马克思认为,这是因为它们当中包含了某种等同的东西,货币不过是这种等同东西的表现形式.那这种等同的东西是什么呢各种商品形形色色,各有不同的使用价值.然而,它们都是由劳动创造的,都是劳动的产品,只不过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生产了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罢了.如果把生产商品的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去掉,那么它们就不再有什么差别,而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可见,各种商品中包含的那种等同的东西就是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就是由其中包含的抽象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商品的内在属性,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不过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又进一步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在与资本家的交换过程中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者出卖劳动力后所得到的工资仅仅相当于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则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从而证明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明了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马克思就是这样,在前人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论,使劳动价值论系统化、完善化和科学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科学,它反映了那个社会阶段的本质关系,同时也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劳动价值论是人类先哲们经过两千多年的苦苦思索,尤其是近几代人的努力探索并严格遵循逻辑规律证明出来的.它既有科学性,又有革命性,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证明了剩余价值理论的目的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现在它已经被社会实践(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以及后来很多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证明,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显然,它和资产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所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他们一直都在攻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但他们始终也无法动摇劳动价值论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和现实指导意义.巴师夏的一个门徒曾说道:“驳倒价值理论是反马克思的人的唯一任务,因为如果同意这个定理,那就必然要承认马克思以铁的逻辑所作出的差不多全部结论.”然而,蔡教授却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还未经过逻辑的证明,这是不能成立的.尤其令人不解的是,蔡教授在文中肯定了剩余价值理论的“科学价值”,但却否定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这是自相矛盾的.蔡教授肯定剩余价值理论的“科学价值”,这是应当予以肯定.然而,剩余价值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按照铁的逻辑推论出来的.如果劳动价值论不具有“科学性”,怎么又能说剩余价值论具有“科学价值”呢

应当指出,劳动价值论是抽象思维的结果.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但仅仅存在于主观世界,它能够被主观世界所感知,但却看不见、摸不着.对于这样的认识,蔡教授还要求什么样的“经验证据”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最后结论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剥夺剥削者.这个结论就是从劳动价值论出发,并遵循逻辑规律推论出来的.它已经被当时欧洲几个比较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和后来更大范围的很多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经验所证明,怎么在蔡教授那里却成了未经证明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间,从欧美到世界其他各洲都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并有很多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还不足以证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真理性吗

还应指出,马克思的所有论述都是从大工业社会阶段的实际出发的.他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证明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其目的是唤起无产阶级革命,并且已经被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所证明.今天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阶级斗争已趋近消灭,我们都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我们能把剩余价值理论运用于今天的现实吗剩余价值理论反映了人类社会一定阶段的实际,它只能被那个阶段的事实所证明,你怎么能要求它被今天的现实所证明呢

很显然,蔡教授的观点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行了,解释不了现实.根据他的意思,只有他的“广义价值论”才行,才能说明现实,这是完全错误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在后面还会作进一步的说明.

二、关于工资决定的问题

《蔡文》中提出了工资决定的问题.蔡教授认为,“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的转化形式,而劳动力价值由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但是,如果我们承认工人的需要不仅仅限于维持其生存的需要,而是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制约,包含着发展和享受的需要,那么,劳动力的价值就是一个不定量.因为工人维持其劳动力的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看,都没有一个自然的、客观的界限.”“工资之所以被规定为工人所创造的一部分价值而不是全部价值,这一点恰恰需要作出独立的说明.”在他看来,马克思的工资理论还是未经证明的难题,这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其实,马克思早已说明.资本主义工资仅仅相当于劳动力价值,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法律制度所决定的.马克思是这样说的:(1)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大工业)阶段,物质生产资料相对短缺,因而成为生产的绝对约束条件,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支配了生产.那时候,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就支配了生产,而劳动者一无所有,处于被支配地位;资本家支配了生产,自然生活无忧,而劳动者不同,劳动者一旦停止生产就无法生存,他要生存就必须与资本家所有的生产资料相结合.这样,劳动者付出劳动之后,就不可能得到自己的全部劳动,劳动者与资本家就不可能进行平等的劳动交换,而只能出卖劳动力;劳动者所得的工资仅仅相当于劳动力价值,而剩余价值则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2)资本家通过“圈地运动”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还利用机器不断地排挤工人,从而造就了庞大的产业后备军.资本家通过种种手段促使劳动者之间展开充分竞争,使工人工资水平降到了最低限度.(3)资本主义国家还通过压低工资的法律形式规定最高工资,迫使工资降到勉强能够维持劳动者生存的水平.总之,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法律制度决定了工资仅仅相当于劳动力价值,勉强能够维持劳动者的生存.当然,马克思也说过,工资的决定还有一些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斗争,工资水平会有所上升.但是,就资本主义工资体现的本质关系而言,它还是由劳动力价值所决定.

关于工资的决定问题,马克思早就说明白了,但蔡教授却认为工资还是未经证明的难题,这到底是现实中存在的难题,还是蔡教授恣意提出的“难题”蔡教授认为,“工人的需要不仅仅限于维持其生存的需要”,而是“包含着发展和享受的需要”.他用当代社会的新情况质疑马克思的工资理论,这也是不正确的.应当看到,“二战”以后,电子计算机广泛运用于社会生产之中,社会发展到了后工业化阶段.这个阶段的社会关系与马克思所处的大工业阶段的情况完全不同.在大工业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物质资料相对短缺,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一无所有,劳动者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获得工资.资本主义国家又通过工资法限制了最高工资,把工资水平压到勉强能够维持劳动者生存的程度.在后工业化阶段,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物质日益充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工资法限制了最低工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应当说,后工业化阶段以来,工资的本质已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曾经作出这样的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工资已经不止于勉强维持劳动者生存的水平,它已经包含了满足劳动者“发展和享受”的因素,“社会扣除”部分也越来越多地用于社会的公共需要,这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情况.马克思从大工业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工资的剥削本质,它符合资本主义社会那个阶段的现实.要认识今天的现实,就要从今天的现实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现实相结合,得出新的结论;相反,像蔡教授那样,从今天的现实出发,质疑马克思当时得出的结论,从方法论上讲,这是不正确的.很显然,蔡教授提出的问题属于当代社会的新问题,它已经超越了马克思的研究范围.倘若用描述新情况的认识来责难马克思,这显然不妥.

三、关于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的关系问题

《蔡文》中提到了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的关系.目前学术界对于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的关系的确存在不同的看法.蔡教授主张“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其理论说明却是欠妥的,应予以批判.在说明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相统一的观点时,他注明在其合作的《按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一文中作了详细的说明.他们说:“决定消费品分配的内在因素,或者说是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即各生产要素在财富的创造中所作出的实际贡献”、“各种收入是按照各种要素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的”.这也就是他所主张的所谓的“广义价值论”和“按要素贡献分配论”.但是,这算什么说明呢如果这样的说法就算说明了的话,那么,这样的说明很早就有了.比如,庸俗经济学家萨伊的“要素价值论”和“按要素分配论”基本上就是这样说明的,他们所作的说明不过是重复萨伊的观点而已.他们所说的作出了贡献的要素不仅仅指劳动,而且还包含其他各种生产要素.在他们看来,不仅活劳动作出了贡献,而且物质生产要素也作出了贡献.这是完全错误的.人是生产中的能动性要素,是人通过劳动作出了贡献.所以,如果说人作出了贡献还算反映了实际,那么他说物质要素作出了贡献是什么意思呢物质要素非常重要,劳动者投入物质要素之后就提高了自己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了资本有机构成,进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但是,投入物质要素的意义仅仅就在这里,物质要素本身并不创造价值,更多的价值还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者所得的资本收入从形式上看是由资本带来的,但实质上还是由他的劳动创造的,具有劳动收入的性质,我们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明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相统一的.现在看来,只有从劳动价值论和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出发,才能对劳动者的资本收入作出科学的说明,才能科学地说明现阶段的分配原则.否则,像蔡教授那样,按照“广义价值论”和“按要素贡献分配论”是不可能科学地说明物质要素的收入问题,也不可能科学地说明现阶段的分配原则.


也许有人会问,资本收入怎么成了劳动收入呢以往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未曾这样说明过呀是的,以往所有的经济学家包括庸俗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都曾研究过资本收入问题,并都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但都没有得出这样的结论.其原因在于,我们的研究对象和以往经济学家的研究对象是根本不同的.以往的经济学家所研究的是资本家的资本收入问题,而现在研究的是劳动者的资本收入问题.在马克思那个年代,得到资本收入的都是资本家,但是现在获得资本收入的都是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很多劳动者都参与投资,他们都有些存款或购写了股票、债券,因而获得了一些利息收入或红利收入,即所谓的“资本收入”.劳动者获得资本收入,这是现阶段社会的新现象.对于资本家的资本收入,庸俗经济学家主张物质要素创造价值,他们为资本家的资本收入作了辩护性的说明.马克思则坚持劳动价值论,说明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资本并不创造价值,资本收入是剥削收入,这样就揭露了资本家资本收入的剥削本质.但是,对于劳动者的资本收入问题,还从来没有人作过深入的研究.不过,有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即劳动者的资本收入和资本家的资本收入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我们应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现实中的新现象相结合,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得出崭新的结论,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样才能客观地反映今天的现实.相反,摒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而采用“广义价值论”是不可能客观地说明今天的现实.

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态度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现在,一些经济学者认为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无关,而且都认为马克思就是这样说的.这是完全错误的.的确,马克思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现实,那里的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确实不相关:劳动创造了价值,但劳动者却得不到自己创造的价值;资本家并不创造价值,但却占有了劳动创造的价值.但是,马克思描述那种现实并不是要肯定那种现实.恰好相反,马克思描述了那种现实之后,就批判了那种现实.马克思在说明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时主张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实行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按照他的主张,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应当是正相关的.一些学者从马克思描述资本主义社会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不相关的现象出发来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也不相关,这是完全错误的.蔡教授与其他一些经济学者不同,他主张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相统一,这是应当予以肯定.但是,他不是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进行说明,而是用其“广义价值论”来进行说明的,这就是错误的.

蔡继明教授提出的其他几个所谓的“理论难题”和上面的几个问题相类似,都是似是而非的,实际上都不存在.

四、关于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态度问题

上面的所有讨论实质上都涉及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态度问题.那么,究竟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上面批评了蔡教授的种种错误,但是,这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完全正确和永远适用的.马克思主要分析了18、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关系,然而,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这是一个全新的社会阶段,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那时得出的结论不可能完全反映今天的现实.但是.如果因此就否定马克思的结论.则是不正确的.因为,他的那些结论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如果用他在那时得出的结论来说明今天的现实,则等于把他的结论绝对化了,这也是不正确的.然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必然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面对今天的社会问题,我们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今天的社会现实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得出崭新的结论,这样才能解决当今现实中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应当采取的态度.

对于这一点,可以用下述事例作进一步的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资本主义大工业阶段提出,来的,其特点是无产阶级革命将会在欧洲几个比较发达的国家同时取得胜利.那时候,蒸汽机是生产力的显著标志.蒸汽机广泛用于社会生产中,这就决定了生产规模会日益扩大,生产资料将会日益集中.但那时商品经济还未获得充分的发展,西方比较发达的英、法、德等国家几乎同时都发展起来了,各国家的阶级矛盾也都日益尖锐.所以,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在欧洲几个比较发达国家同时取得革命胜利的设想是符合当时的实际.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的空间日益缩小,他们迫切需要开拓海外市场.这样,他们为了争夺市场而进行战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发展就不平衡了;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社会矛盾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因此,这为在帝国主义统治薄弱的俄国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机会.然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无产阶级革命能够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那么,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应当怎么办当时,革命战线内部的各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坚持不同主张的各方都难以说服对方,俄国革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但能否说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未经逻辑和经验的检验呢答案是否定的.俄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俄国特殊国情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原则和策略,领导革命人民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并夺取了政权,创造了无产阶级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展开的,在中心城市发动了多次武装,但是屡屡遭受了失败,中国革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很多人对革命的前途发生了怀疑,产生了悲观情绪.那么,中国革命能否成功,应当走什么样的道路马克思唤起全世界无产阶级要联合起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但是他没有具体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问题,我们能否说他的革命理论未经逻辑和经验的检验呢不能.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新主义革命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他缔造了人民军队并开创了农村根据地,经过不断的发展壮大,最后武装夺取了全国政权,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我们认为,列宁和都没有抱怨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未经逻辑和经验的检验,而是根据历史条件和特殊的国情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才是科学的态度,才是我们应当采取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尤其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同时也是认识自然和社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它绝对不是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锦囊妙计.各国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需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抱怨其革命理论未经逻辑和经验的检验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但是,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还需要后人来创造.面对新的问题,我们不能依赖马克思主义已有的结论,让马克思主义包医百病,解决所有问题.实际上,任何睿智的前人都有他的历史局限性,他可能智慧无比,但却不可能是超人,他只能解决一定历史条件下提出的问题.任何社会问题都是当事人根据自己所处的现实和实践经验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推动历史的发展.我们应当像列宁和那样,从实际出发,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不断地推向前进.

五、简短的结论

通过对《蔡文》观点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过了逻辑和经验的检验,其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