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学检测设

点赞:12165 浏览:545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检测设是公司财务概念框架的一个重要理论要素,财务学检测设包括基本检测设和具体检测定两个层次.其中,基本检测设又包括经济人、公司系合法虚构、资本稀缺性、零嵌入性、资本市场有效性、可持续发展、债权人权益得到保护、社会成本为零、流动制等检测设.

关 键 词:公司;财务学检测设;基本检测设;具体检测定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10)12-0120-09

在笔者所关注的公司财务概念框架的研究中,检测设问题应该是占据重要位置的.不管检测设是否构成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或出发点,构造概念框架或理论体系在逻辑上都要求以一个或几个基本检测设、论题及范畴为中心的描述性和论证性的命题体系.正如爱因斯坦以两条基本原理――光速不变原理和协变性原理便可推导出狭义相对论的所有结论一样,公司财务学概念框架和理论体系的构造也是以一系列基本的检测设为前提或出发点的.

一、众说纷纭的公司财务学检测设

任何理论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检测设基础上的,尽管在很多财务学教科书中财务学检测设尚未被作为一个专门的问题进行探讨或介绍,因而总体上看检测设问题在财务学体系中尚属缺位的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财务检测设问题的研究.在可以搜索到的财务学文献中,有关财务学检测设的归纳和描述依然有很多种.

美国学者达莫德伦(AswathDamodaran)教授在《公司财务: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将“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函数”下的公司财务学的基本检测设归纳为四组:

“(1)有关股东与经理相互关系的检测设:检测定股东凭借他们的能力聘用或辞退经理,并制定补偿合同,从而监控经理的决策;而且,经理会根据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函数制定决策,即使该函数与他们自身的利益相冲突.

(2)有关股东与债权人相互关系的检测设:为防止股东牟取债权人利益而产生零和博弈或负和博弈,我们检测设债权人利益得到完全保护,这种保护可以在诸如投资或股利决策中制定明确限制牟取债权人财富的合约.此外,可以通过维护公司在债券市场上的良好声誉而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因为公司可能在将来还要进入债券市场筹资.


(3)有关经理与金融市场相互关系的检测设:如果目标函数确定为股票最大化,我们必须检测设存在一个能有效反映信息的金融市场.信息本身应能通过公司经理或该公司的分析人员及时、真实地传送到金融市场.市场效率这一概念并不要求市场总是等于真实价值,但它应是真实价值的“无偏”估计,虽然产生误差.

公司财务学检测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公司财务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4)有关公司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检测设:一般当确定公司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时,我们检测设因此而产生的社会成本像其他成本项目一样可以向公司追索和收取补偿费,或者相对财富最大化所产生的价值,社会成本很小.

王化成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一书中将财务管理检测设概括为五项,即理财主体检测设、持续经营检测设、有效市场检测设、资金增值检测设和理性理财检测设.同时在书中还介绍了其他学者的一些观点,而这些观点把诸如不确定性、财务预期、财务信息可靠性、财务资料可选择性、财务关系多重性、财务可控性、财务可管理、财务风险、财务环境和财务文化决定等概念纳入了公司财务学的检测设体系.

实际上,是取名“财务检测设”还是“财务管理检测设”抑或其他什么名称,也未完全取得一致.关于名称,王化成主张使用财务管理检测设而非财务检测设:

“财务是指企业的资金收支,通俗地说,是关于钱财的事务.财务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范畴,它本身不存在检测设问题.检测设均是指财务管理的检测设.因此,在研究此问题时,只能使用‘财务管理检测设’和‘理财检测设’这样的概念,而不能用‘财务检测设’,它们之间也不能混用.”

笔者更倾向于使用“财务学检测设”.在与财务相关的学科领域里,人们最熟悉的检测设概念是“会计检测设”.之所以取名“会计检测设”而非“会计学检测设”,在很大程度上是缘于会计实务标准化的结果.在会计领域, “会计检测设―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实务标准(会计准则)”三位一体和逻辑一贯.也就是说,当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计量等检测设在支撑会计学理论体系或概念框架的同时,也在支撑着一整套会计准则的建立和依据会计准则展开的会计实务工作.如同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佩顿所言:“现代会计不但需要在许多场合下运用估计和判断,而且整个结构都是建立在一系列的一般检测设的基础上,换句话说,要有一些基本前提或检测设支持会计人员对价值、成本和收益等作出特定的结论,否则,这些结论将难以成立.”因此,这些检测设,对会计学理论的意义和对会计实务工作的意义几乎是等价的.

但在公司财务领域,实务工作尚未标准化,检测设的意义对会计与对财务是有差别的.对财务来说,检测设的最主要的意义是建构公司财务学的概念或理论及方法体系,而依据这些检测设所涉及的概念和方法体系未必就是并且在多数场合下也很难就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或指南.以人们常说的“理性理财检测设”为例,可以肯定地说,现有的公司财务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确实是以“理性经济人”为前提检测设推理和设计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实际的理财工作都是理性地展开的,从而也并不意味着以理性为检测设基础推导的财务学方法体系就是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南.因此,财务领域的检测设,更多的是怎么写作于财务学概念与方法体系的推导和设计,而不是怎么写作于财务管理实务工作标准的设计和运行.正因为如此,财务领域的检测设并没有稳定或确定,而是尚存争议.

有鉴于此,对公司财务来说,检测设的意义总是与财务学的构建联系在一起的,也就理所当然地称之为“财务学检测设”,这是一个最严格的名称.在一些情形下,直接称之为“财务检测设”也可以理解.

二、公司财务学检测设的体系结构

根据《韦氏新国际辞典》的解释,“检测设的最贴切定义看来是:(1)就人们所认为当然地主张或公理所提出来的一种建议; (2)一种基本前提或检测定.其中第一个定义是关于那些被检测定为人们所公认的,而其有效性为其他检测设或原则、准则、程序所需要的检测设的阐述.”检测设的提出,一般认为是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事物或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作出合乎事理的判断或推断.

实际上,检测设是针对环境的不确定性提出的.换句话说,检测设的现实基础是环境的不确定性,同时检测设又指明社会的哪些环境因素对公司财务更相关和更重要.也正因为如此,享德里克森在《A计理论》一书中称检测设为“环境性检测设”.

不确定性表示事物的随机性和非线性状态.公司财务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比如人们从事财务活动的动机追求和思维方式的不确定性、公司经营持续和生存周期的不确定性、利率和汇率变化的不确定性等等.面对众多不确定的环境因素,公司财务学在设计自己的决策与分析体系时,需要通过检测设的方式,把财务决策和分析方法人为地置于环境可确定的状态之中,否则就难以设计出一套前后逻辑一贯的概念与方法体系来.

但是,各种不确定性的环境因素对公司财务活动的影响范围、方式和程度是有差别的.有些不确定性环境因素对公司财务活动产生直接的、全面的影响,而有些不确定环境因素仅仅影响个别财务决策与分析方法.据此,我们可以把环境、进而把环境性检测设设计为由若干层次构成的一个检测设体系.笔者的看法是,公司财务概念框架所依恃的检测设体系包括基本检测设和具体检测定两个层次.①其中:基本检测设是对具有普遍意义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检测定l生命题,这些命题构成建构公司财务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基本前提或主要逻辑基础,为推导出概括性的财务学基本概念、也为公司财务基本原则的建立及将原则应用于具体的财务决策和分析事项,提供一个有意义的框架,因而是财务学最基本的命题和概念.

财务学的基本检测设有哪些这是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肯定,达莫德伦所推导出的“财富最大化目标函数”的四项合理检测设,都属于财务学的基本检测设,但基本检测设远非只有这四项.在西方的分科传统中,财务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即使我们不把财务学归属于应用经济学,也无法回避这样的事实:财务学日益受经济学的重大影响.从财务学的学科归属以及财务学自身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看,一些被经济学所认可的基础性检测设或基本检测设,实际上也适用于财务学.这些检测设至少包括:资源稀缺性检测设、公司系合法虚构检测设、经济人检测设、零嵌入性检测设等.这些基础性检测设,实际上也是新古典分析范式的重要构件.另有一些命题,不属于经济学的普遍命题,但在财务学领域有其特殊的意义,并构成财务学体系建立的前提,包括资本市场有效性检测设、可持续发展检测设、债权人权益得到保护检测设、社会成本为零检测设、流动制检测设等,自然也构成财务学基本检测设的范畴.

值得关注的是流动制.在会计学领域,国际会计准则将权责发生制纳入会计基础性检测设的范畴,财务学显然不是遵从权责发生制的检测设,财务学的收益与成本等相关概念,都是建立在流动制检测设的基础上的.认识到这一点,对正确理解和把握财务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与会计学基本概念的关系尤其重要.比如利润概念,在会计学上,利润是依权责发生制基础确认和计量的,而财务学的利润是依流动制的基础确认和计量的.在财务学上,利润与流量的数量关系是“净流量等于利润+折旧”,而在会计学上二者的数量关系等式是“净流量等于利润+折旧±应收应付等往来差额”.这个差别的形成,显然是与两门学科所依据的基本检测设的差别有关.

有些概念被纳入财务学检测设体系是不适当的,比如不确定性、财务环境和财务文化决定等等.财务环境本身就是不确定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且环境不确定是检测设提出的客观基础或依据.这样理解的话,再把“不确定性”作为“检测设”来看待就不合适了.类似的情形还有财务可管理、财务关系客观性或财务关系多重性.另外,财务环境、财务文化决定检测设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提法,也就是常被批判的“环境决定论”.

技术性检测定常常是检测设研究被忽视的领域,即使是会计学检测设的研究也不例外.然而事实上,许多对具体财务决策与分析问题产生影响的检测设,也就是技术性的检测设,是理论建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比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CAPM是建立在马科威茨模型基础上的,马科威茨模型的一系列具体检测设自然包含在其中: (1)投资者希望财富越多越好,效用是财富的函数,财富又是投资收益率的函数,因此可以认为效用是收益率的函数;(2)投资者能事先知道投资收益率的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 (3)投资风险用投资收益率的方差或标准差标识;(4)影响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为期望收益率和风险两项;(5)投资者都遵守主宰原则(DominancerIlle),即在同一风险水平下,选择收益率较高的证券;在同一收益率水平下,选择风险较低的证券.

CAPM的附加检测设条件至少有:(1)可以在无风险折现率R的水平下无限制地借人或贷出资金;(2)所有投资者对证券收益率概率分布的看法一致,因此市场上的效率边界只有一条;(3)所有投资者具有相同的投资期限,而且只有一期;(4)所有的证券投资可以无限制的细分,在任何一个投资组合里可以含有非整数股份;(5)写卖证券时没有税负及交易成本;(6)所有投资者可以及时免费获得充分的市场信息;(7)不存在通货膨胀,且折现率不变;(8)投资者具有相同预期,即他们对预期收益率、标准差和证券之间的协方差具有相同的预期值.

基本检测设与具体检测定的理论意义是不同的.基本检测设是针对一些事物提出的基本命题,是其他财务学概念的基础,应纳入财务学概念框架或理论体系,在整个财务学概念框架中占有独立席位,并且是与财务目标函数处于同等地位的概念要素.至于具体检测定,因其对财务学理论不具有整体性影响,可以不纳入财务学概念体系.这里的分析也说明,笼统地把财务检测设或财务学检测设都说成是财务学理论的组成内容是不恰当的.

三、公司财务学基本检测设释义

在基本的财务学检测设中,经济人检测设、市场有效性检测设等,已被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所熟悉,本文仅就其中很少被研究者纳入检测设体系的或者是需要重新理解的几项基本检测设的内涵做些阐释.

1.资本稀缺性检测设

经济学是研究一个社会的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的科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公司财务学实际上就是研究一家公司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本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并将新创造的价值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如何进行合理分配.这个定义的背后,隐含着财务学的两大核心思想:单个公司的资本是稀缺的,公司必须有效地加以利用.

从社会层面看,一国的资本总量在特定时间点上是既定和有限的,相对于社会整体的生产经营对资本的无限需求而言总是处于稀缺状态.但是,财务学是以公司为主体的具有微观性的学科,资本稀缺性作为财务学的基本检测设,并不是因为宏观社会层面的资本稀缺,而是从微观公司层面的资本稀缺来考量的,并且还不是从众多单个公司的资本实际流量和存量状态来考量的,而是从公司财务的目标函数――“财富或价值最大化”推导出来的合理结论.换句话说,是在财富或价值最大化目标设定的前提下,将有限的资本供应与无限的资本需求相比较的结果,因此资本稀缺性也是具有相对性的.

把资本稀缺性作为一项财务学检测设,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财富最大化或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定位;二是最大化的目标函数所决定的公司对发展或投资机会的最大化追求和因此而决定的对资本的无限需求;三是宏观和微观层面的资本供给的有限性.

把资本稀缺性检测设作为财务学的一项基本检测设,至少是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资本稀缺性是财务学永恒的研究主题.资本的稀缺性决定了公司无法无限地把握投资机会,公司必须做出选择,选择用有限的资本做有限的投资.面对资本的多种用途和目的,公司必须进行有效的选择,这恰恰是20世纪60年代财务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以来所孜孜不倦研究的主题.按照通常的解释,公司财务学主要解决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股利决策三类事项,其中投资决策是公司财务学研究的重中之重.资本使用选择或投资决策选择的标准是“效率”,在财务学上,就是目标函数所界定的“财富最大化”或“价值最大化”标准.由此可见,贯穿于现代财务学的两大主题一价值和决策(或效率和选择),实际上都源自于资本的稀缺性.二是稀缺是交易的基础,而资本的交易又是现代财务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按照社会学的解释,任何个体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都不能完全“自给自足”,为了有所获取当然需要有所付出,这就是“交换”,于是个体之间有偿的相互交换就成为社会行为的基本形式.尽管社会学中的“交换”并非仅限于经济交换,还包括社会交换在内,但稀缺是交易的条件则是普遍的观点.在经济学上,常见的解释是稀缺使资源有了,这实际上也是把“稀缺―交易―”三位一体的结论.现代财务学关注资本资源的有效配置,主要的还是与资本市场联系到一起,并以资本市场为背景,研究资本市场平台上的资本交易及借助资本交易所完成的资本流动和配置,而这些都与资本稀缺性检测设难以分离.

三是稀缺是产权制度产生的基础.现代财务学非常关注产权问题,而在经济学家们看来,产权与稀缺是有机联系的.制度经济学家阿尔钦就曾说过:“在本质上,经济学是对稀缺资源产权的研究等一个社会中的稀缺资源的配置就是对使用资源权利的安排.”产权及其变革是写作技巧理论产生的重要背景,而写作技巧理论对财务学的意义,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

2.公司系合法虚构检测设

“公司”概念被经常使用,并且在很多文献(特别是国内文献)中被作为“理财主体”来使用.多数人理解的所谓的“公司财务”,实际上就是以“公司”为主体的财务活动,或者说就是“公司”内部的财务及管理活动.从形式上看,这样的理解似乎是正确的,因为教科书通常就是把“公司财务”视为与“公司决策”而不是与股东决策或债权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决策有关的事项.

但是,也许人们忽视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实:在主流的经济学和财务学理论中, “公司”的独立性或独立地位是没有被认可的.尽管我们在相关文献中经常看到“公司财务”这一概念,但“公司”一直是被作为一种法律上的虚构来看待的.詹森和麦克林在其1976年的经典论文中认为: “企业不是一个个体,它是一种法律检测设,它可以作为一个复杂过程的聚焦点,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相互抵触的诸多目标会被一个契约关系的框架带入均衡.在此意义上,企业行为就像市场行为,也就是说,是一个复杂的均衡过程的结果.我们难得会坠入将小麦市场或股票市场描述成为一个个体的圈套之中,但我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把组织视为有刺激的和有意图的个人.等把企业视为一组个人间契约关系的连接可以使这样一种观点得以澄清,用提出诸如‘企业的目标函数是什么’或‘企业是否有社会责任’这类问题来暗示企业的人格化是种严重的错误.”

关于公司的地位,主流学说的态度是很明确的.在科斯1937年发表的那篇著名的论文《企业的性质》以前,以及在其后的三十多年里,企业理论并不是经济学的主题,而是散布于古典经济学的著作和新古典经济学所构造的厂商理论中.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把企业视为一种将若干种投入或要素转化为产出的生产性单位.科斯开创了企业理论研究的新局面,并使企业理论逐渐成为一种流派而在经济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科斯的论文回答了“在市场中为什么企业这种组织会存在”的问题,认为“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机制的替代物”.关于企业的本质或性质,科斯认为是“靠权威和科层制度来指挥协调资源配置的契约组织”.“科斯革命”把企业由一个生产函数或生产主体演变成为一组契约关系或利益机制.科斯以后的经济学家,诸如阿尔钦、威廉姆森、哈特、詹森、麦克林等,都对企业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迄今为止的主流企业理论,对待企业的一个基本态度和基本思想仍是:企业的本质是一组契约的联结.把企业看成是一种生产函数,就等于是把企业视为一个求解新古典利润均衡点的过程;而把企业的性质认定为一组契约的联结,就等于是把企业看成一种网络关系的“集结点”.无论是生产函数论还是契约联结论,实际上都没有把企业作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或经济实体来看待.

在会计学领域,公司的实体地位也是没有真正被确认或确立起来的.在对企业的看法上,会计学有“所有权理论(或业主权说)”和“企业主体理论(或实体说)”两种主要的理论概念.一般认为,现代公司制会计奉行的是实体理论,只有那些独资及合伙的企业才应用所有权理论.这样的解释真的能够成立吗尽管公司会计选择“资产等于负债+所有者权益”作为会计等式,并特别关注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即资产),但许多会计程序和方法的设计,依然大量地体现所有权或业主权观念: “尽管所有权理论通常被认为主要应用于独资和合伙这类不公开募股的公司,但从公开募股公司所使用的某些会计方法和术语中,我们还能发现所有权理论的影响.例如,将利息和所得税列为费用后才计算公司收益的概念,就体现了‘对股东的净财富’,而不是针对所有的供资者.同样地,诸如‘每股收益’和‘每股股利’这样的术语,也意味着其重心在所有权.处理附属公司非合并所采用的权益法,要求非合并附属公司的净收益份额应包括在投资公司的净收益之中.这些处理方法也隐含着所有权概念.”

所有权理论与实体理论是有很大差别的:实体理论关注的是利润表,而所有权理论关注的是资产负债表;实体理论将重心置于收益确定上,而所有权理论则将重心置于资产计价上.在会计程序和方法选择上,实体理论主张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而不是先进先出法.

实体说认为“留存收益代表公司本身的权益,而股东的权益仅包括股东所投入的资本,反映为股本和缴入盈余.因而,股利和股票股利使股东能得到以前所没有的东西,都应视为股东的收益等.业主权说认为公司的收益也就是业主个人的收益,所以,股利代表业主已有收益的提款,股票股利则代表业主权益的再分类,并不是业主的收益.”

对照目前国内外的公司会计准则及其变革不难发现,所有权理论的影响力更大,并且是越来越大.而所有权理论对公司企业的态度是:公司企业不是实体,而是依附于业主或所有者的法律上的虚构或检测设.依照所有权理论,即使资产负债表遵从“资产等于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框架进行设计,其权益部分的安排也不可能考虑公司实体自身的利益或权益.

在财务学上,把公司视为契约的联结点,或把公司视为一种法律检测设,等于是把公司确认为股东的附属机构,进而为“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函数的设定奠定基础.正如詹森和麦克林所指出的,当公司系法律检测设时,提出诸如“企业的目标函数是什么”或“企业是否有社会责任”这类问题是个严重错误.公司不是实体,因此没有自己的目标函数,所谓的目标函数只能是针对它的所有者――股东而言的.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主流理论将“合法虚构检测说”作为基本的分析前提,但该检测说所受到的挑战正在逐渐增强.围绕公司地位,法学界有三种学说,即法人拟制说、法人否认说和法人实在说,其中被更多法学家所接受并成为法学主流的是法人实在说.该检测说认为公司法人并非法律的虚构,亦并非没有团体意志和利益,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体.经济学界和社会学界的一些学者也开始反思并支持公司作为独立个体的见解.尽管主流的理论总认为公司是属于股东所有的,但英国学者约翰凯在“利益相关者公司”一文中,从所有权的角度对股东不能拥有公司、公司是独立于股东以外的组织等观点进行了解释和论证.在他看来:公司“是有自己个性、特点和的机构.它关注的是利害相关者群体――投资者、雇员、供应商、顾客和管理者等的广泛利益,而不是仅只关注其中某一类.因此,这种公司很自然地被看成是一种社会组织,拥有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

珍妮特威廉森也有类似的看法,认为董事的主要职责是对股东负责,股东是公司责任和控制权的绝对管理者的观点产生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现实“需要一种推进公司管理的新方式,这种方式基于以下认识:公司不仅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工具,而且是将不同利害相关者群体寓于其中的组织.”0

3.零嵌入性或社会成本为零检测设

“嵌入性”(embeddedness)是揭示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之间关系的概念,是对待经济与社会关系的立场.嵌入性有三种类型,即零嵌入性、强嵌入性和弱嵌入性.其中,零嵌入性概念代表社会关系对理性的自利的经济行为影响极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强嵌入性概念代表经济行动与经济制度完全受社会关系的主宰,不能独立运作;弱嵌入性概念,一方面承认经济嵌日于社会关系之中,另一方面又承认经济过程的自主性.弱嵌入性既强调结构对经济行动者的制约,又不把行动者当成结构的奴隶.所以,弱嵌入性实际上就是部分嵌入性.

主流的公司财务学在对待公司及其财务行为与社会的关系上的基本立场就是零嵌入性.在财务学领域,零嵌入性检测设的基本含义,是公司财务行为与社会不存在直接的和重大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社会结构因素对公司财务决策及控制行为没有影响,或者即使有所影响但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基于零嵌入性检测设,公司财务学在设计财务决策模型时,完全不考虑公司财务行为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也不考虑公司财务决策行为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后果.在一系列财务决策模型中,所考虑的因素都是对公司范围内的经济成本与经济收益或对股东利益产生直接影响的流量因素.甚至于在整个公司财务学的教科书中,通篇都看不到“社会”二字.

“零嵌入性”检测设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已经受到很多质疑和挑战.早在20世纪50年代,匈牙利籍犹太经济学家卡尔波兰尼(Kad.Polanyi)就发起了对实体主义经济学与形式主义经济学的论争.波兰尼提出了两种意义的“经济”概念,即实体的意义和形式的意义,由此把经济学划分为实体主义经济学与形式主义经济学.在争论中,实体主义从嵌入性命题出发,批评形式主义检测定所有的经济形式都具有共同的内核,忽略了对经济至关重要的因素的历史相对性.在实体主义者看来,嵌入性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保证经济秩序所必需的.1985年美国新经济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MarkGranovetter)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发表“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一文,再次提出嵌入性问题,并从嵌入性的角度出发对交易成本经济学提出了批评.如今,嵌入性已成为新经济社会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与理论.

,

企业的性质研究也在挑战零嵌入性检测设和经济人检测设.企业是一个纯经济组织,还是一个社会组织或社会经济组织,学界的看法是有差别的.经济人检测设和零嵌入性检测设等于是把企业看成一个纯经济组织,而社会学和学的研究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理查德T德乔治提出企业具有社会的属性,“企业的社会性体现在其基本职责与行为限制均由社会规定”.乔治斯蒂纳和约翰斯蒂纳对企业的分析融入了政府和社会的因素,所提出的多边制衡理论和社会契约理论,大大扩展了企业契约的内涵.在他们看来,企业实际上就是一系列经济性和社会性契约的集合体或契约网络.

“在任何一个时点上,公司和社会之间都存在一种基本的协定,被称为社会合约(socialCon-tract),这个合约反映了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并部分地以立法和法律形式表现出来.它还基本反映了支配企业行为的习惯和价值观等.尽管合约本身也许含糊不清,但如果企业管理者忽视或违反任何重要的社会合约,他或她将招致失败.”

笔者曾于2003年将嵌入性概念借鉴或移植到财务学领域,认为公司财务行为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既有自己的独立性,又受利益相关者关系结构和社会网络结构的影响.研究公司财务问题,应当考虑社会结构的限定和影响.据此观点,笔者提出了构建嵌入性财务学或实体主义财务学的新设想.¨q

4.可持续发展检测设

在有关财务检测设或财务管理检测设的研究中,学者们几乎普遍性的认同“持续经营检测设”的存在.不过,是取名“持续经营”还是“可持续发展”,也是值得讨论的. 在会计学上,“持续经营”是一个基本检测设,其含义是指除非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否则会计上都检测定企业能够按照既定的方针和目标持续不间断地经营下去.会计的目标是提供相关、可靠、有用的信息,与企业“经营”采取“简单再经营”还是“扩大再经营”的形态或方式无关,持续经营检测设仅仅为设计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提供一种基础.财务学就不同了.在主流财务学的含义是,公司财务的目标函数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或公司价值最大化,无论何种最大化概念,在目标函数的导向作用下,公司都应该选择“扩大再经营”的经营方式,换句话说,财务意义上的“经营”应该是“扩大再经营”而不是“简单再经营”.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便于与会计学的持续经营检测设区别开来,笔者认为财务学上适当的名称应该是“可持续发展检测设”.

可持续发展检测设的客观现实基础是企业寿命的不确定性.尽管也有一些长寿的企业,但绝大多数企业的寿命是极不确定甚至是想象不到的短命.据荷兰学者研究,日本和欧洲是12.5年;美国、62%的公司寿命不到5年,寿命超过20年的只占10%,只有2%的企业能存活50年.据壳牌石油公司调查,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只有40-50年.相关的研究表明,国外家族企业的寿命一般为23年左右,能延续到第二代的为39%,第三代的为15%.国际金融危机期间通用汽车公司的破产保护再次证明,没有不存在风险和生命危险的企业,也没有不会倒掉的企业.

但是,可持续发展检测设毕竟还是从财务目标函数推导出来的一个检测设.要实现股东或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公司就必须不断地或可持续地发展下去,而要发展,就必须不断的有可供选择的投资机会或投资项目.因此,可持续发展检测设要求公司财务学在内容上的安排应该是“注重投资而不是筹资”.在西方财务学教科书中,常见的提法是公司财务主要解决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股利决策三项内容,在教科书内容体系的安排上,通常也是把“投资决策”置于首先的位置,其中的奥秘就是最大化目标函数和可持续发展检测设,可持续发展检测设自然会派生出财务分期的检测设来.

其次,可持续发展检测设为财务决策标准的选择和设定提供了基础.由于检测定公司是可持续发展的,公司在决策分析中估算流量、确定风险和报酬、选择计价基础时,其时间因素易于把握.而当明显出现不可持续发展的情形时,清算财务又提供了明显不同的解决方案.

当然,可持续发展检测设也会受到挑战.面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笔者于2009年明确提出“阴态财务学”的新概念,基本观点之一就是认为国际金融危机这种极端化的经济运行状态(或者称为“阴态经济”),直接冲击和挑战主流理论的经济运行状态和公司可持续发展检测设,也冲击和挑战着以此为基础或前提的主流财务学理论,因此需要研究并建立适合“阴态经济”这种特殊状态的特殊财务理论――“阴态财务学”.

5.流动制检测设

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会计学的构造以权责发生制检测设为基础,但同样的概念并不适用财务学.财务学和经济学逻辑一贯的检测设是流动制,或者收益性与流动性具有一致性检测设.

在市场经济中,收益性与流动性、物流(或业务流)与资金流可以是统一的也可以是分离的,分离的状态可以是先有资金流再有物流,也可以是先有物流后有资金流.针对收益性与流动性的关系,财务学与会计学作出了不同的选择,这是理解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差别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财务学中的收益都是带来流人的收益,财务学中的成本费用都是产生流出的成本费用,财务学上的净收益或净利润也都是导致净流量的净收益或净利润.同样的概念或术语,在财务学上和在会计学上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这显然是流动制与权责发生制的差别造成的.

流动制在概念上不同于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基于已经“实现”的收或付,其时间基础是面向历史或过去的,而流动制的确认范围可以是已经实现的也可以是可能的或虚拟的流动,可以处理现在或未来可能的流动.在数量确定的方式上,收付实现制所选择的计量基础是历史成本,而流动制最为理想的计量基础是未来流量的现值.由于财务学主要是解决面向未来的一系列投融资决策问题,因此,选择面向未来的流动制比收付实现制更为合理.